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南印度海中錫蘭山島國沿革


  (一曰師子國,一曰僧伽剌國,一曰咢伽山,一曰則意蘭島)

  《梁書》:師子國,天竺旁國也。其地和適無冬夏之異,五穀隨人所種,不須節。其國舊無人民,止有鬼神及龍居之。諸國商賈來共市易,鬼神不見其形,但出珍寶。顯其所堪價,商人依價取之。諸國人聞其土樂,因此競至。或有停住者,遂成大國。晉義熙初,始遣獻玉像,經十載乃至,像高四尺二寸,五色潔潤,形制殊特,殆非人工。此像曆晉宋世,在瓦官寺。寺先有征士戴安道手制佛像五軀,及顧長康維摩畫圖,世人謂為三絕。至齊東昏遂毀玉像,前截臂,次取身,為嬖妾潘貴妃作釵钅川。宋元嘉六年,十二月,其王刹利摩訶遣貢獻。大通元年,後王伽葉伽羅訶梨邪使奉表。

  《新唐書》:師子國,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十餘裡,有棱加山,多奇寶,以寶置洲上,商舶償直,輒取去。後鄰國人稍往居之,能馴養師子,因以名國。總章三年,遣使者來朝。天寶初,王屍羅迷迦再遣使獻大珠鈿金寶。

  《明史》:錫蘭山,即古狼牙修,梁時曾通中國。自蘇門答剌順風十二晝夜可達。永樂中,鄭和使西洋,至其地。其王欲害和,和覺,去之他國。其王又不睦鄰境,屢邀劫往來使臣,諸番皆苦之。及和歸,複經其地,乃誘和至國中。發兵五萬劫和舟,且塞歸路。和乃率部卒二千,由間道乘虛,攻拔其城,生擒其王、妻子、頭目,獻俘於朝廷。諸臣請戮,帝釋之。擇其族之賢者立之,其舊王亦釋歸。自是海外諸番,益服天子威德,貢使載道。而其王遂屢入貢,其國地廣人稠,貨物多聚,亞於瓜哇。東南海中有山三四座,總名曰翠藍嶼,大小七門,門皆可通舟。中一山尤高大,番名捘篤蠻山。其人皆巢居穴處,赤身髡發。自此山西行七日,見鸚哥嘴山。又二三日,抵佛堂山,即入錫蘭國境。海邊山石上,有一足跡,長三尺許。故老雲佛從翠蘭<九與>來踐此,故足跡尚存。中有淺水,四時不幹,人皆手蘸以洗面目。山下僧寺有釋迦真身,側臥床上,旁有佛牙及舍利,相傳佛涅槃處也,其寢座莊嚴甚麗。王所居側有大山,高出雲漢,產諸色寶石,每大雨沖流山下。海旁有浮沙,珠蚌聚其內,故其國諸珠寶特富。王所居國,人崇釋教。重牛,日取牛糞燒灰,塗其體。又調之以水,遍塗地上,乃禮佛。手足直舒,腹貼於地以為敬。不食牛肉,止食其乳,死則瘞之,有殺牛者罪至死。氣候常熱,米粟豐足。雖富饒,然不喜啖飯,欲啖則於暗室,不令人見。男子裸上體,下圍以布,遍體皆毫毛,悉剃去,惟發不剃。所貢物有珠、珊瑚、寶石、水晶、撒哈唎、西洋布、乳香、木香、樹香、檀香、沒藥、硫磺、藤竭、蘆薈、烏木、胡椒、磁石、馴象之屬。

  案:《梁書》狼牙修國與師子國,分敘為二國。狼牙敘於千陀利之後,婆利之前,而師子國則敘於婆利及天竺之後,東西判然,回不相侔,安得以狼牙修為錫蘭山,而置龍鬼合居之師子國於不問乎。《明史》之外國沿革,無一不繆,有如此者。

  《廣東通志》:錫蘭山疆域在西洋,與柯枝國對峙,南以別羅裡為界。自羅裡南去,順風七晝夜可至溜山洋國,十晝夜可至古裡國,二十一晝夜可至卜剌哇國,柯枝接大小葛蘭二國,山連赤土,上自小葛蘭順風二十晝夜可至木骨都東國,自古裡順風十晝夜可至忽魯謨斯國,二十晝夜可至剌撒國,二十二晝夜可至阿丹國,又自忽魯謨斯四十晝夜可至天方國,乃南洋之盡處也。書稱狼牙修國在南海中,其界東西三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北去廣州二萬四千里,蓋即此國。

  《西域記》附注:僧伽羅國,古之師子國,又曰無憂國,即南印度。其地多奇寶,又名曰寶渚。昔釋迦牟尼佛化身名僧迦羅,國人推尊為王。以大神通力破大鐵城,滅羅刹女,拯恤危難,於是建都築邑,化導四方,示寂留牙,在於茲土。國有凶荒災異,懇祈隨應。今之錫蘭山,即古之僧伽羅國也。王宮側有佛牙精舍,飾以眾寶,輝光赫灼,累世相承,敬禮不衰。今國王阿烈苦柰貌,瑣裡人也,崇祀外道,不敬佛法,暴虐國人。永樂三年,太監鄭和奉香花往詣彼國供養。王欲加害,鄭和知其謀,遂去。後複遣鄭和往賜諸番,並賜錫蘭山國王。王益慢不恭,欲圖害使者,用兵五萬人,刊木塞道,分兵以劫海舟。會其下預泄其機,鄭和等歸路已絕,潛遣人回舟,備水師拒之,而和自以兵三千,夜由間道攻入王城,守之。其劫海舟番兵乃與其國內番兵四面攻圍,數重拒戰六日,和等執其王,淩晨開門,伐木取道,且戰且行,凡二十餘裡抵暮,始達舟,即禮請佛牙登舟,靈異匪常,光彩照輝,曆涉巨海數萬里,風濤不驚,如履平地。永樂九年七月,至京師。詔于皇城內,莊嚴旃檀金剛寶座,貯修供養。佛牙精舍側有小精舍,亦以眾寶而為瑩飾,中有金佛像,此國先王等身而鑄,肉髻則貴寶飾焉。至是並歸中國。

  元王太淵《島夷志略》:僧加剌,疊山環翠,洋海橫峙。其山腰有佛殿巋然,則釋迦佛舍利所在。海濱有石如蓮台,上有佛足跡,長二尺有四寸,闊七寸,深五寸許。跡中海水入其內,不咸而甘,病者飲之則愈。土人面紫、身黑、眼巨而長,手足溫潤而壯健,壽多至百餘歲。佛初憐彼方之人,貧而為盜,故以善化其民,複以甘靈水灑池,俾產紅石,土人掘之,得此以濟貿易,皆令溫飽而善良。其佛前有一缽盂,非玉非銅非鐵,色紫而潤,敲之,有玻璃聲。故國初凡三遣使取之雲。

  南懷仁《坤輿圖說》:印第亞之南,有則意南島,離赤道北四度,人自幼以環系耳,漸垂至肩而止。海中多珍珠,江河生貓睛、昔泥紅、金剛石等,山林多桂皮、香木,亦產水晶,嘗琢成棺殮死者。相傳為中國人所居,今房屋殿宇,亦頗相類。西有小島數十,總名馬兒地襪悉,為人所居。海中生一椰樹,其實甚小,可療諸病。

  按:南印度之楞伽島,舊為羅刹所居,人不敢至,佛為說法,尚不能戒殺。見於《法苑珠林》所載,《梁書》亦言其為龍與鬼神所居。何以後世竟為耕桑商舶之地,惟《西域記附注》言僧伽剌王,仗佛力以滅羅刹之事,得其實矣。凡佛經所言轉輪聖王及阿修羅,皆劫初時地天之通未絕,非後世所有。故昔日羅刹夜叉各島,今皆開闢,生齒繁殖,而西牛貨州,東神勝洲,今亦商舶通行,氣運日開,不怪為怪,固難以為夏蟲井蛙道也。

  又案:《瀛環志略》言中有高山,土產鴉鶻寶石,每遇大雨沖流山下,從沙中拾取之。隋常駿至林邑極西,望見之,番人謂高山為錫南,因名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