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南印度各國


  南印度地,毗連印度海,地形如箕。海中東南一島,名曰錫蘭,東南西三面距海,北距中印度,西為孟邁(一作孟買)。孟邁之西,海中有島,曰檳榔嶼,即新埠也。其餘小島星布,皆無大於此者。

  《海國聞見錄》曰:小白頭南入於海之地,曰戈什峽,東西南三面皆臨大海,為大西洋各國市埠所環據。戈什峽東面沿海地名有三:曰網礁臘,則英機黎埔頭也;曰房低者裡,則佛蘭西埔頭也;曰泥顏八達;則荷蘭埔頭也。其西面沿海地名有二:曰蘇喇,曰網買,則英機黎埔頭,其地俱紅毛所建置。此外又懸一島,曰西侖大珠,即錫蘭山也,此皆南天竺地。

  《海錄》曼達喇薩,在明呀喇西少南,由葛支裡沿海陸行約二十餘日,水路順東風約五六日,俱英吉利所轄地。至此別為一都會,有城郭,英吉利居此者,亦有萬人,敘跛兵二三萬。此地客商,多阿裡敏番,即來粵東戴三角帽者是也。土番名雪那裡,風俗與明呀哩略同。土產珊瑚、珍珠、鑽石、銀銅、綿花、訶子、乳香、沒藥、鴉片、魚翅、猳、梭豸,梭豸形如小洋狗。又有金邊洋布,價極貴,一匹有值洋銀八十枚者,內山為嘵包補番。嘵包補者,猶華言大也,本回回種類。其間國名甚多,疆域不過數百里。所織布極精細,大西洋各國番多用之。

  笨支裡,在曼達喇薩西南,為佛郎機所轄地。由曼達喇薩陸行約四五日,水行約日餘即到。土產海參、魚翅、訶子、棉花、猳、梭豸,內山亦屬嘵包補。

  尼古叭當國,在笨支裡西嶺界中。疆域甚小,土番名耀亞。

  西嶺在笨支裡少北,又名古魯慕,由笨支裡水路約六七日,陸路約二旬可到,為荷蘭所轄地。土番名高車子,風俗與明呀裡略同。內山為乃弩王國,土產海參、魚翅、棉花、蘇合油。海參生海中石上,其下有肉盤,盤中生短蒂,蒂末即生海參。或黑或赤,各肖其盤之色,豎立海水中,隨潮搖動,盤邊三面生三須,各長數尺,浮沉水面,采者以鉤斷其蒂,撈起剖之,去其穢,煮熟,然後以火焙乾。各國俱有,唯大西洋諸國不產。

  達冷莽柯國,在西嶺西北,順東南風約二三日可到。疆域甚小,民極貧窮。然性頗淳良,風俗與上略同。屬邑有地名珈補者,西洋客商皆居此。土產海參、魚翅、龍涎、香訶子。

  亞英加,在加補西北,順風約五六日可到。為英吉利所轄地,土番風俗與上略同。土產棉花、燕窩、椰子、訶子。又曰固貞,在亞英加西北,水路順風約日餘可到,為荷蘭所轄地。土番風俗與上略同。內山為晏得尼加國,實回回種類。土產乳香、沒藥、魚翅、棉花、椰子、蘇合油、血竭、砂仁、訶子、大楓子。

  隔瀝骨底國,在固貞北少西,水路順風約二日可到,陸路亦通。風俗與上同。土產胡椒、棉花、椰子,俱運至固貞售賣。內山仍屬晏得尼加。

  馬英,在隔瀝骨底北少西,水路順風約二日可到,為佛郎機所轄地。土產風俗與上略同。內山亦屬晏得尼加。達拉赭,在馬英西北,陸路相去約數十裡,為英吉利所轄地。土番風俗亦與上同。土產胡椒、海參、魚翅、淡菜。內山仍屬晏得尼加。

  馬喇他國(此與孟加臘音近地異,此南印度,彼東印度也。毋混為一),在達拉赭西,疆域自東南至西北長數千里。沿海邊地分為三國,一小葡萄,一孟婆羅,一麻倫尼。為回回種類,凡拜廟,廟中不設主像,唯於地上作三級,取各花辦,遍撒其上,群向而拜。或中間立一木椎,每月初三,各于所居門外,向月念經,合掌跪拜稽首。土產棉花、胡椒、魚翅、鴉片。

  小葡萄,在馬喇他東南,沿海邊界,由達拉赭向北少西行,經馬喇他境,約六七日到此。為葡萄亞國所轄地。疆域約數百里,土番奉蛇為神,婚嫁與明呀裡同,死則葬於土。每年五月男女俱浴於河,延番僧坐河邊,女人將起,必以兩手掬水洗僧足,僧則念咒取水靧女面,然後穿衣起。又有蘇都魯番、察裡多番、古魯米番三種,多孟婆羅國人,西洋人取以為兵。西洋人居此者有二萬人。土產檀香、魚翅、珊瑚、犀角、象牙、鮑魚。嘗有西洋太醫院,隨船至此。聞其妻死,特遣土番齎劄回大西洋祖家,請于國王,以半俸給其家養兒女。是知此地亦有陸路可通大西洋也。

  孟婆羅國,在小葡萄北山中,由小西洋水路順風,約日餘可至國境,王都在山中,以竹為城。疆域亦數百里,風俗與小西洋同。土產檀香、犀角。

  麻倫尼國,在孟婆羅北,水路順風約日餘可到。疆域風俗與孟婆羅同。土產海參、魚翅、鮑魚。二國所產貨物,多運至小西洋埔頭售賣。

  盎幾裡國,在麻倫尼北少西,水路順風一二日可到。疆域風俗與小葡萄略同。土產洋蔥,其頭寸餘,熟食味極清酣;瑪瑙、棉花、鴉片。內山亦屬嘵包補。自曼達喇薩至郎杜,土番多不食豕牛羊犬,唯食雞鴨魚蝦。男女俱戴耳環。

  孟買,在盎幾裡北少西,相去約數十裡。為英吉利所轄地,有城郭,土番名叭史。顏色稍白,性極淳良,家多饒裕。英吉利鎮此地者數千里。土產瑪瑙、大蔥、棉花、阿魏、乳香、沒藥、魚膏、魚翅、鴉片、番<鹵見>。棉花最多,亦南洋一大市鎮也。鄰近馬喇他、盎幾裡、嘵包補,即杜諸國。多輦載貨物到此貿易,其內山亦屬嘵包補。

  蘇辣,在孟買北,水路約三日可到,亦英吉利所轄。土番名阿裡敏,土產同上。

  淡項(讀平聲)在蘇辣北,水路約日餘可到,為葡萄亞所轄。土產同孟買。

  即杜國,在淡項北,疆域稍大,由淡項水路順風約二日可到。風俗民情,與盎幾裡諸國略同。土產鴉片、海參、魚翅。俱運往蘇辣、孟買販賣。自明牙喇至此,西洋人謂之戈什峽,總稱為印度海。土人多以白布纏頭,所謂白頭回也。遇王及官長,蹲身合掌上於額,俟王及官長過,然後起。子見父母,亦合掌於額,平等亦如之。其來中國貿易,俱附英吉利船。本土船從無至中國,中國船亦無至小西洋各國者。自此以西,海波洶湧,一望萬里,舟楫不通,淺深莫測。沿海諸國不可得而紀矣。其即杜內山,則為金眼回回國。聞其疆域極大,不與諸國相往來。故其風俗土產亦不可得而紀也(案:金眼回回在南印度山內,當是中印度之莫臥爾白頭回國也)。

  《萬國地理全圖集》曰:馬塔剌,南印度之省會也。形勢在北極十三度五分,偏東八十度二十一分。海邊浪湧濤鳴,上岸甚險,建城于沙坦。居民四十萬餘丁,土人面黑,而肢骸趫捷,能翻飛作劇。富戶耗費銀錢,造廟造像,信佛奉神,不悟天主正教。英國建炮臺,保障防禦。其屋建於園裡,美花香草,芳芬漚鬱。佛蘭西軍屢次攻擊英台,雖然獲勝,後亦必退。此時英權穩立如磐,斷難動移。馬塔剌之南,為本地治利城。乾隆間,為佛蘭西守據,挑唆土民肇釁驅英。但東得西失,惟留本城而已。此省內所有大城,如左班牙樂,炮臺堅固,街衢廣麗,內有古王宮殿,被英軍所攻敗者;北剌利,建在山頂,系要隘,欲上山嶺,惟有一路,防兵乘險開炮,無敵敢近;撒林居民,織造布帛,又制火硝;骨他巴,系罪犯徒流之邑;骨他羅利邑,屋宇美,街衢廣;西令牙巴坦;昔系王都,銳意欲驅,英民出印度所募民壯軍士,不勝其數,因英國之兵奪險逼城,效死力戰,土王戰敗,和銀一千萬兩,割其國三分之一,以免剿滅。于嘉慶三年再開釁隙,王募四十萬軍士,立心力戰,於是英國軍士,圍攻城池,闖入城內,其王被兵刺死,遂奪全地為英屬國。

  又曰:網買,在南印度之西邊,海濱之左。昔屬葡萄牙,此時歸英,建立省會。因潮水高漲,掘築船廠,建造戰艦。其房屋甚美,其人貴。白頭回惟利是圖,拜日祀火,不葬其屍,以供鷹食。恒時買賣獲益,亦好佈施,厚賙濟,故令天下庶民景仰之也。

  鄰地,豐產棉花,大半運赴中國。亦有胡椒、椰子、珊瑚等貨。海船至大者,載二萬二千五百石,入水甚深,每年進黃埔厚運貨物。省會形勢,在北極十八度五十六分,偏東七十二度五十七分。天氣熱,昔時英人不服水土,此時已經開墾,安居無恙。其居民共計一十七萬丁,內有白頭一萬三千口。前日地磽人貧,今廣開通商之路,每年運出物價幾百萬兩,日增裕富。

  網買之北蘇剌城,昔大興盛,此際漸衰。城內有禽獸院,養各類老犬老牛。亞麥大八邑,乃回回之城,居民有十萬丁。因地震倒壞屋宇,所損不可勝計。埔拿城,嘉慶年間,乃馬剌他之雄都。四圍山嶺,築建堡台,以防禦國敵。英國攻取各台,驅其人而據其地。

  網買之南,有葡萄藩屬國,曰俄亞者。長一百二十裡,闊六十裡。於明正德五年,攻取其地,建城保障,脅服鄰國。立廟造寺,養僧無算,不久速廢。今所留之地,物產不多,生意亦少。

  昔荷蘭據海邊之城,如可陳等處,互市貿易,現已割予英人。是以沿海各地方,大半英人所轄。

  《地理備考》曰:馬爾地瓦斯國,一曰錫蘭山,在亞細亞州之南,居印度海中。北極出地十五分起,至七度二十分止;經線自東七十度三十分起,至七十一度三十分止。周圍枕海,地不相連。環以各島,共一千五百座。四面相向。自南而北約二千里,其煙戶所在惟四五十島。地氣溫和,寒暑相稱。田土不澤,隴畝稀疏。穀果甚鮮,椰子木多。海出鼉龍,土產珊瑚、玳瑁等物。商船絡繹,王位相傳。所奉之教,乃回教也。國都在馬劣島中,乃通國之首島。

  《外國史略》:錫蘭山島在印度東南,廣袤方圓千一百六十二裡,居民一百四萬五千六百口。北極出地自五度五十六分及九度四十六分,偏東自七十九度三十六分及八十一度五十八分。地高於海自八十丈及三百丈,最高之峰五百處。其一曰亞坦之峰,有石上足痕,或曰佛足跡焉。西北地低,港汊皆流入之。夾以最深之海港,地形如箕舌。時有甘雨,地氣常如春時,絕不似印度亢熱。地多磽,產桂皮、加非、椰子,海邊尤豐。居人榨其油,市與外國。土人用象如牛馬。多嫩黃青藍各色美玉,海產明珠,每年約值銀二十萬兩。內地多出鹽,但五穀不登,必買於印度。居民有三種,一為內地之幹地人,土民多由五印度來,半奉耶穌教,餘則拜佛。錫蘭島自古有名,珍奇鍾萃,號為寶渚。時有中國大商艘,赴島貿易。亞西亞各國,皆於是港通商。明時回回族類,由亞拉國來侵據此島。孝宗宏治年,與葡萄亞兵船結盟,歲貢肉桂皮,協力驅亞拉回人,遂為葡萄亞所據,勸土民奉天主教。崇禎四年,幹地王招荷蘭助驅葡萄亞,而荷蘭複奪海邊各地開埠。越百三十年,嘉慶元年,又為英人攻據。自後全島歸英國,每年納餉約百萬,尚不足供官費。然貿易日興,所種珈琲樹,每年增至數萬石。開道院,勸民奉耶穌教。

  其都城曰可倫破,在西南海邊,居民六萬,築炮臺以護之。內設大炮三百門。幹地山水甚美,高海面者六百餘丈,前與北地未通,欲攻擊其酷主不能進。此時開通路,輻輳不絕,貿易日興,其海口曰可道丁馬裡。又牙利城,東南之堅城。

  又曰:馬地威群島,約百八十裡。偏東七十二度四十八分,並七十三度四十八分。產珊瑚,有沙石,亦出椰子、粟,多沙魚。居民勤勞,年年將椰油、鹹魚、貝子、玳瑁、穀等貨,赴印度市,以易鐵器、布、沙糖。百姓馴朴,今皆遵天主教。

  臘其地威十七島,偏東自七十二度,至七十四度;北極出地自十度,至十二度。惟八洲有居民。種椰子為飲食,民甚貧乏。

  尼哥巴群島,在印度西海中,北極出地在七度。產木料,其煙瘴各島,多出椰子,檳榔,海出蛤、蜆、螃、海參、香涎等物。居民惰逸,耶穌之徒教化之。大尼國在此開埠,因瘟疫皆斃。道光二十六年,再開墾。

  大尼之北為安他曼群島,土蠻未向化,居草寮,食魚蠔,泥身不衣,然善用弓箭,互相殺戮,其林箐內有紅黑香木,但煙瘴太重。乾隆五十四年,英國人在此開埠,旋退去。後或有船抵此,甫及岸,其土民即突出攻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