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安石 > 周官新義 | 上頁 下頁 |
卷十六 秋官三(2) |
|
諸公之臣相為國客,則三積,皆三辭,拜受。及大夫郊勞,旅擯三辭,拜辱,三讓,登聽命,下拜,登受。賓使者,如初之儀。及退,拜送。致館,如初之儀。及將幣,旅擯三辭,拜逆,客辟,三揖。每門止一相。及廟,唯君相入,三讓,客登,拜,客三辟,受幣,下出。每事如初之儀。及禮、私面、私獻,皆再拜稽首,君答拜,出及中門之外。問君,客再拜對,君拜,客辟而對,君問大夫,客對。君勞客,客再拜稽首,君答拜,客趨辟。致饔餼,如勞之禮。饗食,還圭,如將幣之儀。君館客,客辟,介受命遂送,客從,拜辱於朝;明日,客拜禮賜,遂行,如入之積。凡侯伯子男之臣,以其國之爵相為客而相禮,其儀亦如之。 凡四方之賓客,禮儀、辭命、餼牢、賜獻,以二等,從其爵而上下之。凡賓客,送逆同禮。凡諸侯之交,各稱其邦而為之幣,以其幣為之禮。凡行人之儀,不朝不夕,不正其主面,亦不背客。 「每門止一相」,為將致敬於廟故也。「及廟,唯上相入」,則致敬故也。「每門止一相唯君相入」,則客相不入焉。「客再拜稽首,君答拜」,則拜而不稽首,主君而客臣故也。「賓繼主君,皆如主國之禮」,而賓所以繼主君,無過不及焉。「凡諸侯之交,各稱其邦而為之幣為之禮」,則主君所以禮賓,亦無過不及焉。夫邦國之君臣相為賓客,而先王設官焉,問勞贈送,物為之數;拜揖辭受,事為之節。此邦國之君臣所以相親也〔「此邦」以下十一字,據《義疏》增〕。觀春秋之時,一言之不讎,一拜之不中,而兩國為之暴骨,則《周官》圖民禍難,豈不為豫哉?「不朝不夕,不正其主面,亦不背客」者,鄭氏謂「不正東鄉,不正西鄉,常視賓主之間,得兩鄉之而已」。 行夫,掌邦國傳遽之小事蒐惡而無禮者。凡其使也,必以旌節,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居於其國,則掌行人之勞辱事焉,使則介之。 環人,掌送逆邦國之通賓客,以路節達諸四方,舍則授館,令聚柝;有任器,則令環之。凡門關無幾,送逆及疆。 曰「邦國之通賓客」,謂諸侯賓客之往來者〔《義疏》作「取道往來者」〕。路節,鄭氏謂旌節也。 象胥,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掌傳王之言而諭說焉,以和親之。若以時入賓,則協其禮與其辭言傳之。凡其出入送逆之禮節幣帛辭令而賓相之。凡國之大喪,詔相國客之禮儀而正其位。凡軍旅會同,受國客幣而賓禮之。凡作事,王之大事諸侯,次事卿,次事大夫,次事上士,下事庶子。 職方氏言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皆其圖地掌于職方而可辨數要者也。象胥言「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而不言其國數,則所職非特職方可辨數要之國也。不謂之入王而謂之「入賓」,則或非王政所加焉。「凡作事」,作四夷之事也。「王之大事諸侯」,故彤弓廢則諸夏衰矣。「次事上士,下事庶子」,則下事有中士下士,以庶子包之也。 掌客,掌四方賓客之牢禮餼獻飲食之等數,與其政治。王合諸侯而饗禮,則具十有二牢,庶具百物備。諸侯長十有再獻。王巡守殷國,則國君膳以牲犢,令百官百牲皆具。從者,三公視上公之禮,卿視侯伯之禮,大夫視子男之禮,士視諸侯之卿禮,庶子壹視其大夫之禮。 凡諸侯之禮,上公五積,皆視飧,牽,三問,皆旂;群介行人宰史,皆有牢,飧五牢,食四十,簠十,豆四十,嵒四十有二,壺四十,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陳;饔餼九牢,其死牢如飧之陳。牽四牢,米百有二十筥,醯醢百有二十甕,車皆陳。車米視生牢,牢十車,車秉有五惣。車禾視死牢,牢十車,車三晙,芻薪倍禾,皆陳。乘禽日九十雙。殷膳大牢,以及歸,三饗,三食,三燕,若弗酌,則以幣致之;凡介行人宰史,皆有飧饔餼,以其爵等為之牢禮之陳數;唯上介有禽獻。夫人致禮,八壺,八豆,八籩,膳大牢,致饗大牢,食大牢。卿皆見以羔,膳大牢。侯伯四積,皆視飧,牽,再問,皆旂,飧四牢。食三十有二,簠八,豆三十有二,嵒二十有八,壺三十有二,鼎簋十有二,腥二十有七,皆陳;饔餼七牢,其死牢如飧之陳;牽三牢,米百筥,醯醢百甕,皆陳;米三十車,禾四十車,芻薪倍禾,皆陳;乘禽日七十雙;殷膳大牢,三饗,再食,再燕;凡介行人宰史,皆有飧饔餼,以其爵等為之禮;唯上介有禽獻。夫人致禮,八壺,八豆,八籩,膳大牢,致饗大牢。卿皆見以羔,膳特牛。 子男三積,皆視飧,牽,壹問,以旂,飧三牢,食二十有四,簠六,豆二十有四,嵒十有八,壺二十有四,鼎簋十有二,牲十有八,皆陳;饔餼五牢,其死牢如飧之陳;牽二牢,米八十筥,醯醢八十甕,皆陳;米二十車,禾三十車,芻薪倍禾,皆陳;乘禽日五十雙,壹饗,壹食,壹燕;凡介行人宰史,皆有飧饔餼,以其爵等為之禮;唯上介有禽獻。夫人致禮,六壺,六豆,六籩,膳視致饗,親見。卿皆膳特牛。 凡諸侯之卿大夫士為國客,則如其介之禮以待之。凡禮賓客,國新殺禮,凶荒殺禮,劄喪殺禮,禍災殺禮,在野在外殺禮。凡賓客死,致禮以喪用。賓客有喪,唯芻稍之受,遭主國之喪,不受饗食,受牲禮。 言「王合諸侯而饗禮」,遂言「王巡狩殷國,國君膳以牲犢」,禮務施報故也。上公牲三十六,侯伯腥二十七,子男牲十有八。腥,即牲之腥者,或言牲,或言腥,互見也。先王制賓客之禮,有餘勿過是也。國新,凶荒,劄喪,禍災,在野外,則殺焉。制其正,不制其殺,則禮之本寧儉而已。 掌訝,掌邦國之等籍,以待賓客。若將有國賓客至,則戒官修委積,與士逆賓於疆,為前驅而入;及宿,則令聚柝;及委,則致積。至於國,賓入館,次於舍門外,待事於客;及將幣,為前驅;至於朝,詔其位;入複及退,亦如之。凡賓客之治,令訝,訝治之。凡從者出,則使人道之;及歸,送亦如之。凡賓客,諸侯有卿訝,卿有大夫訝,大夫有士訝,士皆有訝。凡訝者,賓客至,而往詔相其事,而掌其治令。 「至於朝,詔其位,入複,退亦如之」,退亦入複,若孔子所謂賓不顧矣。 掌交,掌以節與幣,巡邦國之諸侯,及其萬民之所聚者。道王之德意志慮,使咸知王之好惡辟行之,使和諸侯之好,達萬民之說。掌邦國之道事,而結其交好。 以幣者,掌邦國之通使事而結其交好故也。此其官所以謂之掌交與?道王之德意志慮,則與灊人之誦王志異矣。 以諭九稅之利,九禮之親,九牧之維,九禁之難,九戎之威。 九稅,九職之稅。九禮,九儀之禮。九禁,九伐之禁。九戎,九伐之戎。蓋方其制軍詰禁,則為九禁,及其致戎事焉,則為九伐。諭九稅之利,使知藝極〔《刪翼》作「使知樹藝」〕。諭九禮之親,使知分守。諭九牧之維,使知聽令。諭九禁之難,使知辟禁。諭九戎之威,使知免兵。于無事之時使人焉,和邦國而諭之,折衝消萌多矣。不知出此,而恃威讓文告征伐之施焉,則非所謂為大於其細、圖難於其易也。 掌察〔闕〕。 掌貨賄〔闕〕。 朝大夫,掌都家之國治,日朝以聽國事故,以告其君長。國有政令,則令其朝大夫。凡都家之治于國者,必因其朝大夫,然後聽之。唯大事弗因。凡都家之治有不及者,則誅其朝大夫;在軍旅,則誅其有司。 「掌都家之國治」者,都家有治于國,則朝大夫掌之。「在軍旅誅其有司」者,鄭氏謂「有司,都家司馬」。 都則〔闕〕。都士〔闕〕。家士〔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