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安石 > 周官新義 | 上頁 下頁
卷三 天官三(1)


  宮正,掌王宮之戒令糾禁,以時比宮中之官府次舍之眾寡,為之版以待,夕擊柝而比之;國有故,則令宿,其比亦如之。辨外內而時禁,稽其功緒,糾其德行,幾其出入,均其稍食,去其淫怠與其奇邪之民,會其什伍而教之道藝。月終,則會其稍食;歲終,則會其行事。凡邦之大事,令于王宮之官府次舍,無去守而聽政令。春秋以木鐸修火禁。凡邦之事,蹕;宮中廟中,則執燭;大喪,則授廬舍,辨其親疏貴賤之居。

  戒之字從戈、從艸;兩手奉戈,有所戒之意。令之字從人、從卩;卩守以為節,參合乎上之意。糾之字從糸、從糾;若糾絲然,糾其緩散之意。禁之字從林、從示;示使知阻,以仁芘焉之意。然則戒,戒其怠忽;糾,糾其緩散;令,使為之;禁,使勿為也。

  小宰掌王宮之政令,凡宮之糾禁。而宮正掌王宮之戒令糾禁,則王宮之政,與後室之糾禁,皆非宮正所豫也。以時比其宮中之官府次舍之眾寡,則以知其人名數也。次,蓋其所直;舍,蓋其所居;為之版以待,則版其名數以待戒令及也;夕擊柝而比之,則若今酉點;有故則令宿,其比亦如之,則若今坐甲;辨外內而時禁,則辨其外內,職所當守,法所得至,而時其出入啟閉之禁也。稽其功緒,則防其怠;糾其德行,則防其邪;幾其出入,則微察其出入;均其稍食,則平頒其稍食;去其淫怠與其奇邪之民,則凡在宮之民尚然,其吏士可知矣。奇,無常也;邪,不正也。奇則畸於人矣,是以謂之奇也。會其什伍而教之道藝,則會其人以為伍,合其伍以為什,使之相保,然後教之道藝也。月終則會其稍食,為小宰受其月要故也。歲終則會其行事,為大宰受其歲會故也。凡邦之大事,令于王宮之官府次舍,無去守而聽政令,鄭氏謂使居其處、待所為也。春秋以木鐸修火禁,鄭氏謂火以春出、以秋入,用天時以戒也。春秋修火禁,則若今皇城四時戒火矣。凡邦之事蹕,鄭氏謂事、祭事也,誤矣!凡邦之事,則孰非事也?何特祭祀而已。宮中廟中則執燭,鄭氏謂祭社稷五祀于宮中,祭先王先公於廟中則執燭,亦誤矣!凡在宮廟中皆執燭,何特祭社稷五祀先王先公之時?凡邦之事蹕,則以嚴於禁止為事;宮中廟中執燭,則以明於照察為事。大喪則授廬舍,辨其親疏貴賤之居,則宮中平時以比官府次舍眾寡、辨內外為職故也。

  言偃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夫惟愛人,然後可使之近君。夫惟易使,然後可責以守衛。則教之道藝,宮正所急也。然教之道藝,而不先會其什伍,則莫相勸督而務學;欲會其什伍,而不先去其淫怠奇邪之民,則或致淪胥而敗類;欲去其淫怠,而不稽其功緒,則淫怠與敬孰分?欲去奇邪,而不糾其德行,則奇邪與正孰辨?則稽其功緒,糾其德行,又宮正所先也。以稽其功緒、糾其德行為先,則不可不致察。幾其出入,則所以致察也。以會其什伍、教之道藝為急,則不可不致養。均其稍食,則所以致養也。均其稍食矣,然後稍食可會也;教之道藝矣,然後行事可會也。若行事可會矣,然後邦有大事,可責以聽政令而守也。於是無事矣,思患預防而已。

  宮伯,掌王宮之士庶子凡在版者。掌其政令,行其秩敘,作其徒役之事,授八次八舍之職事。若邦有大事作宮眾,則令之;月終,則均秩;歲終,則均敘;以時頒其衣裘,掌其誅賞。

  掌王宮之士庶子凡在版者,則士,衛士也;庶子,國子之倅,未為士者也。上言士,下言庶子,則包國子之未為士者矣。掌其政令,則士庶子之政令;行其秩敘,則秩其賞賜,敘其事治先後;作其徒役之事,則有役焉,作其徒也;授八次八舍之職事,則授其王宮四角四中宿衛之職事也。若邦有大事作宮眾,則令之,則所令非特徒役之事而已。月終則均秩,秩酒秩膳之類,日月有焉,故月終均之。歲終則均敘,勞逸劇易,宜以歲時更焉,故歲終均之。以時頒其衣裘,則若今賜春冬衣也。掌其誅賞,誅賞士庶子也。士庶子非王族則功臣之世賢者之類,王以自近而衛焉。故君臣國家,休戚一體,上下親而內外察也。

  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以養王及後世子。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甕。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樂侑食。膳夫授祭,品嘗食,王乃食。卒食,以樂徹於造。

  膳夫授祭者,授王以所祭之物也。食有祭,所以仁鬼神,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焉。品嘗食者,養至尊當慎故也,其所防也微矣。事君左右就養有方,則品嘗食,膳夫之事。以樂侑食,卒食,以樂徹於造者,無大喪,無大荒,無大劄,無天地之災,無邦之大故,則王可以樂之時,故侑食及徹皆以樂,所謂憂以天下,樂以天下者也。且人之養也,心志和而後氣體從之。食飲膳羞,以養體也。侑徹以樂,則所以和其心志而助氣體之養焉。造,至也。致食於是,然後進而禦王,及其卒也,徹於所致而置焉,是之謂徹於造。

  王齊,日三舉。

  孔子齊必變食者,致養其體氣也。王齊日三舉,則與變食同意。孔子之齊,不禦於內,不聽樂,不飲酒,不膳葷,喪者則弗見也,不蠲則弗見也,蓋不以哀樂欲惡貳其心,又去物之可以昏憒其志意者而致養其氣體焉,則所以致精明之至也,夫然後可以交神明矣。然此特祭祀之齊,尚未及夫心齊也。所謂心齊,則聖人以神明其德者是也。故其哀樂欲惡,將簡之弗得,尚何物之能累哉?雖然,知致一于祭祀之齊,則其于心齊也,亦庶幾焉。

  大喪,則不舉;大荒,則不舉;大劄,則不舉;天地有災,則不舉;邦有大故,則不舉。

  大喪、大荒,喪荒之大者也。大喪則不舉,大荒則不舉,大劄則不舉,天地有災則不舉,邦有大故則不舉者,王以能承順天地,和理神人,使無災害變故,故宜饗備味,聽備樂。今不能然,宜自貶而弗舉矣。

  王燕食,則奉膳,贊祭。

  王舉則授祭而弗贊,燕食則授而贊之。贊之,則以其祭不如舉之盛,然非祭朝之餘膳也。祭所以致敬也,祭而弗敬,如弗祭。故禮,餕餘不祭。奉餘膳而祭,則非所以致敬也。且王舉之饋,膳用六牲,而漁人、掌畜、以魚鳥共膳,則燕食有魚鳥之膳矣。

  凡王祭祀,賓客食,則徹王之胙俎。

  祭餘謂之胙。胙俎則祭餘之俎也。賓客食,則亦必膳夫授祭。及卒食,又膳夫徹祭餘之俎,則重祭故也。故膳言授祭,於祭祀賓客言徹胙俎,相備也。

  凡王之稍事,設薦脯醢。

  謂之稍,則禮事之略者,故膳夫設薦脯醢而已。

  王燕飲酒,則為獻主。

  燕飲酒,則王於群臣亦有賓主之道焉,故不可以無獻主。雖然,君臣之義,不可以燕廢也,故使膳夫為獻主而已。蓋燕飲之禮,惟主於以食飲養賓,而膳夫以食飲養王之官也。使所以養王者養賓焉,則王之厚意也。

  掌後及世子之膳羞。凡肉脩之頒賜皆掌之。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以摯見者,亦如之。

  祭祀之致福者,歸王以其福也。以摯見者,歸王以其德也。歸王以其福,則愛之至;歸王以其德,則敬之至。且眾歸王以福,而王能享之,所以備多福;眾歸王以德,而王能納之,所以成盛德;故受而膳之。

  歲終,則會。唯王及後、世子之膳不會。

  所謂不會,非不會其出,不為多少之計而已。王與後之膳禽飲酒及服皆不會者,至尊不可以有司法數制之,世子則惟膳正禮,不可以會。膳禽則燕食之膳也,與其飲酒及服皆會,則以防荒侈故也。

  庖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鮮甗之物,以共王之膳,與其薦羞之物,及後、世子之膳羞。

  六畜,可畜而養者也。六獸,可狩而獲者也。六禽,可擒而制者也。以共王之膳,與其薦羞之物,及後、世子之膳羞,則庖所共後、世子者膳羞而已。蓋薦則自後、世子之官屬共之。膳夫言掌王之食飲膳羞,以養王及後、世子,其物備眾,而其言薦,則曰王之稍事、設薦脯醢而已,則薦所共設薄矣。

  共祭祀之好羞,共喪紀之庶羞,賓客之禽獻。

  共祭祀之好羞者,先王先公及先後夫人平生所好,祭祀則特羞之,事亡如存之意。夫齊則思其所嗜,則其祭也,可以不羞其好哉!雖然,求所難致,傷財害民,以昭其先之好僻,則君子亦不為也。孔子為政于魯,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共簿正,則先王不肯求所難致以傷財害命,可知矣。共喪紀之庶羞,共賓客之禽獻,則仁喪紀賓客,故使共王膳羞之官共之也。或言喪事,或言喪紀之事。喪事,喪之在我者也。喪紀之事,喪在彼而我有事焉者也。喪在彼,我有禮以紀之,故謂之喪紀。

  凡令禽獻,以法授之。其出入,亦如之。

  掌客所謂乘禽于諸侯,各如其命之數,《聘禮》所謂乘禽於客,日如其饔餼之數,士中日則二雙,與此官所謂凡用禽獻者,法也。令獻禽,則以此法授之,使知所獻之物與其數,及其出以給用、受而入之,則亦以法焉。其法蓋詳矣,如上所言,則其存而可見者爾。

  凡用禽獻,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犢麛,膳膏腥;冬行鮮羽,膳膏膻。歲終,則會。唯王及後之膳禽不會。

  春行羔豚,夏行腒鱐,秋行犢鄜,冬行鮮羽,各以其時物所宜。鄭氏以羽為雁,誤矣。謂之羽,豈特雁而已?魚謂之鮮,則以別於珝故也。膳膏香者,膳用牛膏也。牛,土畜也,方春木用事之時,則宜助養脾故也。膳膏臊者,膳用犬膏也。犬,金畜也,方夏火用事之時,宜助養肺故也。膳膏腥者,膳用雞膏也。雞,木畜也,方秋金用事之時,宜助養肝故也。膳膏膻者,膳用羊膏也。羊,火畜也,方冬水用事之時,宜助養心故也。

  內饔,掌王及後、世子膳羞之割亨煎和之事,辨體名肉物,辨百品味之物。王舉,則陳其鼎俎,以牲體實之,選百羞醬物珍物以俟饋,共後及世子之膳羞。辨腥臊膻香之不可食者:牛夜鳴則庮;羊泠毛而毳,膻;犬赤股而躁,臊;鳥皫色而沙鳴,狸;豕盲視而交睫,腥;馬黑脊而般臂,螻。

  《內則》以狸為鬱,則氣無所泄,而其臭惡。蓋鳥皫色而沙鳴,則其臭如之狸與鬱。文雖異,其義一也。先言辨腥臊膻香之不可食者,然後言羊泠毛而毳,膻;犬赤股而躁,臊;豕盲視而交睫,腥;則所謂腥臊膻之不可食者也。

  凡宗廟之祭祀,掌割亨之事。凡燕飲食,亦如之。凡掌共羞、脩、刑、皞、胖、骨、膴,以待共膳。

  凡掌共羞、脩、刑、膴、胖、骨、鱐、以待共膳者,此七物,有掌之者,有共之者,有掌而共之者,各掌共其物以待內饔共膳也。蓋內饔掌王及後、世子之膳,則宜選取於群有司以備珍膳故也。

  凡王之好賜肉脩,則饔人共之。

  饔人者,內饔之屬人也。使內饔共好賜肉脩,則王所好賜,親而私之故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