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
七二 |
|
【長平驛】 山西高平縣,古長平也,耕人嘗得遺鏃如綠玉。長平驛,即元平章賈魯宅,堂三楹,樑柱俱桑木,甚巨。賈氏裔猶存。 【暖鋪】 都禦史葉成巡撫宣府,于沿邊孔道設暖鋪,即唐人邊鋪也。 【鐵柱】 雲南大理府趙州東南九十里白崖城,蒙氏建極十三年四月鑄鐵柱,名曰「建極」,又鑄笠覆於頂。土人號「天尊柱」,歲貼金其上,祭之邀福。 【與言書院】 去陳州百里曰互鄉,介項城、上蔡間,今更曰「潔己鄉」,立與言書院。 【冰廠】 蘇州冰廠十有六,清人始至,問廠何為,曰藏冰者。謂伏兵也,焚其五,始悟。 【魚骨橋】 海門縣禮安鄉,以大魚骨作橋,長八尺有奇。元至正中潰入江,萬曆戊戌隨沙漲起,呂四場民獲之,廖令口移建儒學前。色黝黑,有鐵釘痕,毫無朽蠹。(《揚州府志》) 【廣濟橋】 湖州廣濟橋,宣德間知府王源建,歲榷稅萬余金。 【皇過此橋】 崇德縣皇過此橋,以宋高宗南渡過此故名。見縣誌。萬曆橋北沈望雲伐竹得磚葬石,刻「宋甯宗姑墓,駙馬黃氏,鹽官人」,始知為皇姑子橋。 【倒流橋】 當陽縣北漳水上倒流橋,相傳曹操追劉先主,張飛據橋大呼,水為逆流,魏人不敢迫。(《承天府志》) 【萬安橋】 泉州萬安橋,俗呼洛陽橋,長三百六十丈。萬曆口丹陽薑志禮守泉州,修萬安橋,得石刻,曰「同節來修」,即公號也。又鄞縣蔡錫,永樂癸卯鄉試入胄監,仁廟以學行授兵科給事中,出守泉州。欲修萬安橋,發石刊,曰「石頭若開,蔡公再來,檄海神遣醉卒自投於海,若有神擎之者。俄易書一醋字,必八月二十一日酉時也。」事載錫家傳中。今廟像皂服,行人過,焚草履一輛。 福州台江大橋,長百餘丈。 【仙橋】 雲南白崖川,獨木橋十餘所。木大如指,長三尺,或五六尺,巇險不敢著足。樵人捷足過之,亦不損折其木,非常見之材。每望夜一易,不知其因。明日但見新制,曰「仙橋」。 【楹帖】 直也如弦,縱道邊夫複何憾?比而得獸,雖邱陵亦奚以為。(顧清) 靜亦靜,動亦靜,五臟克消夫欲火。榮亦忍,辱亦忍,平生不覆於危機。(翟鑾) 徒有寸丹獻帝闕,竟無尺素達權門。(翟鵬) 堂上雙親壽,朝中一品家。(嚴訥) 無毀無譽,三代直道而行。知止知足,四時成功者退。(申時行) 財不求贏,敢為子孫益過。位嘗隃分,當思齒角難兼。(陸光祚) 節義重丘山,始不渝,終不渝。功名赴流水,寵不驚,辱不驚。(嘉靖三十二年,沈丘教諭山陰符鵬) 世多君子扶皇極,天放閒人養太和。(鄭伸) 偶爾謝上天富貴,歸來作平地神仙。(中丞王璣) 頭上青天,一點浮雲淨盡。庭前白日,五更夜氣流行。(訓導楊傳芳子起元) 天無私,地無私,日月無私。風不出,雨不出,寒暑不出。(沈思孝) 得意嘗自笑,無音使誰知?(鄧以贊) 凡事再思斯可矣,與人三反何難焉。(都諫武安米之韓) 泮水樂饑,讀天下書,不談天下之事。康莊擊壤,生聖人世,願為聖人之氓。(米鴻謨) 出入起居,得罪天地時十常八九。子臣弟友,可對聖賢處百無二三。(吳先生《寓梅日乘》) 見故人而一笑,自有餘歡。念生平之百為,亦無可恨。(李庭機) 居深山之中隨俗所使,生聖明之世與天者遊。(鄭元標) 少作書生,未見升堂入室。老為廟祝,粗知掃地焚香。(李贄) 養其氣以剛大,尊所聞而高明。(李騰芳) 試看階前皆樹玉,莫嫌腰下未橫金。 天上圖書分冊府,雲中雞犬半仙家。(王恩任) 誤攻文字身空老,起販魚鹽計已遲。(陳元素) 人前屋漏,日裡雞鳴。 每思於物有濟,恒愧為人所容。(陳龍正) 自拋官後睡常足,不讀書來老更閑。(祝以豳) 質在能還雅,庵成可讀書。(先存一府君) 【鐵牛碑】 濟南府儒學內有碑高三尺,刻曰「鐵牛碑」。碑旁地露鐵錐不五寸,就側四掘終如故。或曰鐵牛,鎮七十二泉者。 【宋文貞公碑】 沙河縣宋文貞公(璟)碑斷沒土中。正德丁醜,縣令方思道冶鐵二百斤貫而續之。今存,不甚剝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