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六六


  【喜客泉】

  句容茅山喜客泉,闊二丈,深三四尺,清冷見底。客至拍手浩歎歡笑,泉底噴沫如珠串,咥咥向人浮出。相戒默然無言,泉亦沈靜。

  【澹泉】

  海鹽尚胥橋北,河中方丈許沸湧,味淡。蓋海眼也,或繩探之莫測。土人沈氏偶篙中之,反躍一木為梁。又縣城西天寧寺有澹泉,鄭端簡「澹泉」本此。

  【酒泉】

  東昌荏平縣西北丁家岡,甘泉宜釀。

  【肥泉】

  《水經》有肥泉,如《括地志》有肥累城,其地在今東垣之境。泉水《詩》曰:「我思肥泉,茲之永歎。」釋:「謂衛女思歸肥泉,為自衛而來所渡水。」今此水當在邢衛之間。予往經是縣,泉水又不多見也,但睹其土壤沃饒,優於鄰境。肥之名其以是與?(陳棐《廣平府舊志》)

  【膽泉】

  鉛山縣西七里銅寶山,有貌平坑,石竅中膽泉流出,浸鐵可銅。又鵝湖鄉去縣治七十里,有溝漕七十所,取本地水積為池,隨地開溝,碎鐵鋪之,浸染色變,鍛則為銅。又德興縣北銅山下,一名銅泉,浸鐵數日,類朽木,刮其屑鍛銅。福建上杭縣紫金山膽水池亦如之。宋游經言,膽水可浸鐵為銅者,凡十一所。古坑有水處曰膽水,無水處曰膽土。膽水可浸銅,膽土可煎銅。

  【婆婆泉】

  廣西慶遠府思恩縣北五十里,有水常隱不見。遇行人渴飲,婆婆則湧出,飲足複竭。(《慶遠府志》)

  【燕泉】

  郴州城西有泉,春燕來水盈,秋燕去水平。故何孟春尚書號「燕泉」。

  【聖泉】

  貴州城西五里,泉出石罅,匯為方池,一日百盈百竭,《弇州錄》名「百刻泉」。郭中丞子章往觀,倏盈竭。偶雨集井溢,僕夫趣歸,言百舉成數也。《一統志》稱「聖泉」。長史劉汝楫記曰:「宇內名泉,若湯泉、火井、瀑布、趵突諸類,洎陸羽所品次,靡可縷指,特壤界色味稍殊,而無潮汐。惟漳浦蠟湖,侯官潮泉,鐘山應潮,建州潮泉,固亦消息有期。而其地瀕海,乃緣海為潮汐,泉不得與也。若池陽潮泉,章貢三潮,安寧海眼,樂平鳳游,荊門蒙泉,郴州潮泉,吾鄉龍驛潮井,去海懸絕,似與聖泉為伍。第彼潮候,僅再至三至,亦未有百刻消長,別具一橐簽者。則聖泉之靈且異,在別境寧複有此乎?」

  【喊泉】

  武夷山喊泉,當制貢茶,太守禱畢,大呼「天子要茶」,泉即溢,複呼「太守要茶」,泉複溢,否則涸。按何喬遠《閩書》,建安縣禦泉,一名鳳凰泉,一名龍焙泉,宋上供茶取此。深僅二尺許,有暗渠通溪,泉日夜從渠出。而舊《志》謂喊之則出,造畢則竭,蓋神異其說以表美矣。

  【趵突泉】

  濟南府呂祖廟前趵突泉,三穴並湧,高數尺,如隱雷,蓋沇水下流也。崇禎己卯正月,濟南陷,泉勢亦減。

  【靈泉】

  岐山縣東十五里,周公廟東西有靈泉,相傳世治則出,世亂則竭,其出必風雨數日。唐太宗二年出,賜名潤德,後複竭。雍熙二年複出,金末複竭。元至正十七年複出,其後仍竭。明弘治十五年九月甲子,雷風又作,山澤震裂,泉乃複出。

  【溫泉】

  泉貴甘冽,至於溫,異矣。又並泉也,一溫一冷,猶是泉也。倏溫倏冷,不異之異乎?《博物志》:「凡水源有硫黃,其泉則溫。或雲神人所暖,主療人疾。」後周王褒《溫泉銘》云:「白礬上徹,丹砂下流,乃知溫泉,必白礬、丹砂、硫黃三物為之根,乃蒸為暖流耳。」明廣陵禦史桑喬曰:「雷火所灼,其氣亦硫,豈以雲雷之中而亦有硫哉?蓋極陽之氣也。夫溫泉亦極陽所聚,蘊隆如五行變化,奚所不至?蕭山之墟有涼焰焉,可雲其下有冷石耶?」愚深服其辨,而溫冷變換,又所未解。政聖人之不論不議也。概見《一統志》,間有遺采偶匯之,似終未盡。

  【北京】

  順天府昌平縣西北二十五里,湯洛山下有溫泉,又東南三十八里湯山下湯泉。四時常溫,浴之愈疾。

  遵化縣西北福泉寺山下,寬平約半畝,泉水沸出,溫可浴。

  真定府平山縣西四十里溫泉。

  阜平縣西北八十里湯池,俗傳昔有吳王經此欲浴,池水忽熱,王惡之,旁即有冷泉噴出。至今兩泉,一溫一冷。

  順德沙河縣西北七十里湯山下湯泉,可愈疾。

  永平府撫甯縣東北七十里溫泉,浴之愈疾,望之熱氣氤氳。

  延慶州西北三十里,佛峪山下有溫泉。

  保安州城南十五里溫泉。

  萬全都指揮使宣府城東六十里,湯池山有溫泉,愈疥癬。又西南順聖廢縣東二里溫泉,下流半里滲地。

  赤城堡龍門鎮,宣府城東百四十里。北鄉赤城寺側山根湧出,暴熱而流。有一冷泉,浴之愈疾。

  雲州堡寶濟鄉暖湯一處,出泉凡七十二眼。

  【南京】

  應天府上元縣東六十里湯山,湯泉六穴,以煮豆穀終日不熱,草木灌之愈鮮茂。劉宋江夏王義恭銘曰「秦都壯溫穀,漢京嚴湯泉。炎德資遠液,暄波起斯原。」又府城東北四十里,水同一壑,冷熱相半。熱可瀹雞,中皆有魚,魚交入輒死。民引熱水溉田,一歲再熟。又府東南雁門山上,有溫泉可浴。

  江浦縣西三十里湯泉,一名香泉。其泉有二,相去百余步。南唐韓熙載記其泉能蠲除疾疹。又溧水縣西南香泉同。

  盧州府巢縣東北十五里,半湯山有二泉,名半湯池,一冷一熱,合流。其初冷熱仍異,數里之外始相混。魚自冷泉觸熱即亟回。

  舒城縣西南七里湯泉,冬夏常熱,可以烹茶。

  英山縣東西皆有湯泉,四時沸騰不竭。

  安慶府望江縣,菩提寺北司馬龍井,冬溫夏冷,可以愈疾。

  皖公山上湯泉,四時如湯可浴。

  徽州府歙縣西北百二十里,黃山第四峰有泉,沸如湯,常湧丹砂,浴之能愈風疾。

  和州北三十五里平屙湯泉,其色深碧,沸白,香氣襲人,愈瘡疥。太子泉即湯泉之一,梁昭明太子嘗浴此。

  含山縣永興院半湯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