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六七


  【山西】

  太原府定襄縣東北二十里,聖阜山有溫泉。龍朔中嘗賜錦幡李冶,有碑記。遼州東八里溫泉,冬寒,熱氣上騰五六尺。口沁水南一里暖泉,隆冬不冰。

  孟縣北百二十里,溫泉有三穴。一穴出磐石中尤熱。舊《經》雲,北齊濟南王有疾,於此沐浴遂愈。其水南注滹沱河。一出縣東二十里,名溫池泉。孝義縣西九十里,高唐山之側溫泉,靈液淡淡,和氣如熏,經嚴冬積雪不冰。

  大同府治東北火井,南北七十步,廣減尺許,深不見底。炎熱上並,常若雷霆。以草爨之,則煙騰火發。又東北去火五六尺湯井,廣輪如火井,熱勢亦同。以草內之,皆沾濡露結,故俗以湯井為日升井。

  靜樂縣東十五里,北山下石縫中溫泉,流入碾河。

  蔚州府西三十里暖泉,夏涼冬暖,可資灌溉。

  岢嵐州城南山下溫泉,其穴數十,引為水磨。

  永寧州城西崖下,溫泉湧出,南流與川水合。

  寧鄉縣西南百里暖泉村,其泉有氣,又名牛尾泉,西北流入黃河。

  五台縣東南四十里有溫泉,東流入清水。

  【山東】

  兗州府曲阜縣南七里溫泉。

  沂州東北郯城縣西北俱有溫泉。

  青州府安丘縣西七十里溫泉。

  登州府城南七十里溫泉。又棲霞縣艾山寧海州蠟山。

  福山縣西三里奇泉自石孔出,味甘,冬溫夏冷。

  招縣城東二泉並出,一寒一溫。

  寧海州東四十里龍泉,文登縣西七里湯泉,又東北六十里溫泉,皆寒溫二泉,並廢。

  萊州即墨縣東四十里溫泉,鳥墮輒爛。旁有冷泉。

  遼東都指揮使司溫泉凡六,一都司城南五十里,一城東南五十里柳河,一西南七十里鞍山,一曹莊驛東十五里,一甯遠衛東南二里,一廣甯前屯衛北七十里。

  【河南】

  河南府城南溫泉,冬溫夏涼。又新安、澠池、嵩縣俱有之。

  南陽府城北二十五里,紫山有水,冬夏常溫,曰陽穀。

  裕州曆山七峰,山各有泉,冬暖。

  汝州西南六十里,溫湯泉有九眼,東南流注廣城澤,可療疾。唐武后嘗幸此,有溫湯碑。又有寒泉南流。

  汝寧府固始縣西南山中溫泉,其熱如湯,其色綠。

  商城縣南溫泉,能已瘍疾。

  涉縣西北三十里溫泉,今淤塞不存。

  【陝西】

  西安府臨潼縣東南二里,驪山溫泉,下乃礬也。秦始皇于此砌石起宇,漢武加修飾,唐時建溫泉宮。

  藍田縣西南四十里,石門湯泉。口武功縣太乙山有水,沸湧如湯,可療百疾。鳳翔府寶雞縣,太白山有溫泉,可治百病。世傳清則疾愈,濁則無驗。

  平涼府北城之閫有溫泉,即古柳河也。深數尋,溢出灌溉諸園圃,冬暖不冰。趙時春《平涼府志》曰,平涼府為川者二十而贏,為泉而冬不冰者以數百,而冰者不與焉。

  鎮原縣鹽池東有泉,冬溫。又有泉可植蓮,皆東入高平鄉。

  隆德縣城東百步,溫泉出石穴,寒冱不冰,萍草冬青。下有廢蓮池,圍可二里。靈台縣保山之陰溫冷泉,半溫半冷,浴之愈疾。

  靜寧州城東五十里有暖泉,冬弗凍。又城東三十里,幹磑川有溫泉。

  延安府治南泉有七眼,味甘,冬溫夏冷。遇大寒,流溢不凍,甚濟居人。

  甘泉縣南四十三里,溫泉山下有溫泉。

  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永昌衛城西南三十里,暖泉二穴湧出,四時常溫,東北流入水磨川。

  寧夏靈州守禦所西南一百余裡,山東滾泉自地湧出,高丈許,其沸如湯。

  寧夏韋州暖泉,在鹽池西南。

  【浙江】

  金華府東陽縣東南四十五里,夏山上有池,冬溫夏冷。

  台州府仙居縣東南二十里,黃赤湖修廣皆數丈,水四時如沸。夏飲寒浸毛骨,冬飲則如湯。相傳宋時嘗有龍出沒雲。

  桐廬縣北十五里神泉,冬溫夏涼,病者飲之或瘥,祈禱多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