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六一


  【櫃兒崖】

  四川桐梓縣七暈溪之櫃兒崖,崖門有櫃。相傳其中器物皆具,昔人嘗借用之。後有失其瓷甌者,遂路隔不能達。萬曆間,劉綎引炮碎其一角,次日複完。(《蝶庵存稿》)

  【石硤】

  渾源州南磁窯口石硤,上有張君祥刻仇扇風葫蘆。人過之,雖暑熱即有風生。

  【四道三穀】

  何景明雍大記:予從入蜀漢道觀之,其西南曰褒穀,從褒入。南曰駱穀,從洋入。東南曰斜穀,從郿入。其所從皆殊。舊志謂首尾一穀,非是。其棧道有四:從成和階文出者為遝中陰平道,鄧艾伐蜀由之。從兩當出者為故道,漢高帝攻陳倉由之。從褒鳳出者為今連雲棧,漢王之南鄭由之。從城固洋縣出者為斜駱道,武侯屯渭上由之。此四道三谷,關南之險厄,攻取所從來固矣。

  【長平坡】

  磁州城南三里長平坡,廣袤八十里,白起詐坑趙人於此。

  【大庾嶺】

  南安府城西南二十五里大庾嶺,磅礡高聳,南接南雄。唐張九齡開鑿新路,兩壁峭立,中路坦夷。一曰梅嶺,以漢將梅鋗得名。鋗從吳芮定百粵,有功封台侯,台嶺即梅嶺也。後因鋗將庾勝兄弟居守,又名大庾嶺。嶺下舊有驛,宋郡守趙孟適書扁。有女子題壁曰:「妾幼時侍父任英州司馬,及歸,聞大庾有梅嶺而乃無梅,遂植三十本於道。」因題詩曰:「英江今日掌刑回,上得梅山不見梅。輟奉買栽三十本,清香留與雪中開。」宋鹽官張九成、明□□張孟奇俱補植數百本。

  【仙人籬】

  貴州城北八十里高崖之上,相傳昔有黃冠結屋其上,今籬尚存,曆歲不腐。

  【天花裡】

  正統元年五月六日午刻,鄞縣隱士虞德全家天花如雨,飛滿庭中。其形若米,色若玉,積深尺許,七日始化。郡守鄭珞名其鄉為「天花裡」。

  【永義鄉】

  嘉靖壬子,廣東峒寇作亂,平之,設廣寧縣。有民馮世瑞,納款立永義鄉居之。

  【仁義鄉】

  繁昌縣,唐南陵地。開元中于南陵仁義鄉置石碌場,因其地產,百姓輸納。

  【捲簾莊】

  諸城縣北四十五里捲簾莊,在漢王山西南,地週五六里。雖深秋嚴冬,亦不見霜。諺云:「捲簾莊,秋冬不下霜。」

  【謊糧墩】

  全椒縣西南五十里謊糧墩,在蘆陂澗東。舊傳吳伐楚,吳糧盡,伍子胥以土為墩,覆米其上,故名。今觀其形,棋布星列,約五十餘所,亦奇觀也。(《全椒縣誌》)

  【鯀堤】

  鯀堤在清河縣西南三十里,延袤千里,自順德廣宗界東。相傳鯀治水時築也。(《清河縣誌》)

  【博浪沙】

  博浪沙據史在陽武縣東南三里,今在東門內。開封城北亦曰博浪沙。(《陽武縣誌》)

  【紅土】

  宣府蔚州衛城東南三十里太白山,多奇山,其紅土為印色。傳為周穆王乘八駿游此馬斃,其血化為紅土。(《蔚州志》)又貴溪縣龍虎山有五色土,張真人以書符錄。

  河南新鄉縣東北,近于衛河有紅土岡。其地有雨水如血,俗傳紂血流漂杵於北。

  【山都】

  汀州郡治初造,大樹幹餘,其樹皆山都所居。有三種:下曰豬都,中曰人都,其高者為鳥都。即如人形而卑小,男婦自為配偶。豬都則身如豬,鳥都人首能言,聞其聲不見其形。人都或時見形。當伐木時,有術者周元大能禹步為厲術,以左右赤索,圍木而砍之。樹僕,剖其中,三都皆不能化,執而煮之牛鑊內。(《閩書》)

  【鐵城】

  蔚州府,洪武七年立,甲于諸邊,號曰「鐵城」。周七里十三步,高二丈五尺,堞六尺,址闊四丈,垛口七百十有八。門樓三,各五間,角樓四,各三間,俱高三層。靖難時炮擊其一,又回祿災其二。後不復補,昭臣節、儆天變也。(《蔚州志》)

  【碗子城】

  澤州南九十里,太行山絕頂,今屬懷慶府河內縣。群山回環,兩崖相夾,中立小城,隱若鐵甕。經行者須扶策徒行,即宋太祖肩石之處。正統間,甯山衛指揮胡剛鑿石平險,以免推車之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