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
六二 |
|
【沁雪石】 趙子昂鷗波亭前有石二,曰沁雪、曰垂雲。垂雲流落雲間,已不可考。沁雪石在常熟縣署中,有鐫字。或雲沁雪,子昂妾也。錢侍禦岱,乘邑侯女疾,嗾巫言石為崇。出之,得歸錢氏,在徐上舍處。 嘉興東門內範氏舞蛟石,亦子昂鐫題,今在金氏。 【憂歡石】 永樂初,尚書夏原吉治水江南,立石嘉善西塘鎮福源宮前限水。水止限下則歡,過此則憂。 【中丞石】 福建長樂縣十都有中丞石。昔有為中丞者,未遇時過此,誓曰不為中丞不過此石,後果然,因名。《閩書》雲,長樂縣二十一都,石上刊「中丞」二字,唐潘獨坐南歸憩此,裡人鏤之。 【棗陽石】 棗陽縣石有青紅白黃,其白者向北拱。如遇朝廷採用,先期鶴鸛畢集,居民知必有大工。 【掇刀石】 當陽縣關羽祠有掇刀石,相傳武安屯軍祠下。土方二十里,黑如墨漬。 【望夫石】 望夫石,人稔知之。肇慶府四會縣西二百里有新婦石,夫為商不歸,久望遂化石。宋林小山詩:「瘦骨崚嶒立海湄,綠苔曾是嫁時衣。江郎去作三衢客,目斷天涯竟不歸。」 【天涯海角石】 成都有天涯海角二石。天涯石在中興寺,故老傳雲,人坐其上則腳腫不能行,至今人不敢踐履。海角石在羅城內西北隅角,高三尺,以有廟,今不存。 【雙魚石】 涪川江心積石入水千余丈,夏漲不復見,冬春如梁可遊。深處鐫有「雙魚見則年豐」,唐宋元題名甚眾。(《四川通志》) 【文石】 雲南點倉山北麓石白質黑章,膩若截昉,琢為屏幛。其最佳者蒼素分明,山川遠近,雲林晻暖,若天生圖畫。不脛而走,四方好事者爭購之。相傳李衛公平泉莊醒酒石即此也。(《滇程記》) 【僧化石】 南甸州東十里,昔有僧自大理至此坐化為石。後兵毀,止存其首,土人祀之。 【鳳凰石】 萬曆癸已,詔采雲南鳳凰石百餘。有花草鸞鶴形者,然僅三四尺而止。 【關索石】 貴州永甯衛南二十里,道旁關索石。雲關索南征,惡此石截道,以戈椎擊之。石破為二,一留道旁,一飛墮道旁,因名落石。今刀痕依然。 【清涼石】 五臺山清涼石,方九步,相傳可容千萬人。 【松化石】 《博物志》:松元石氣,石裂而受沙,即產松。松三千年更化為石。 太和伯陳萬言家有木假山,乃先祖所得,以其狀奇巧,置於庭。一旦化而為石,文理猶木形。未幾,長女被選母天下,求名作記詩。(陸采《覽勝紀談》) 【石箭】 福建同安縣,石箭長二丈五尺,週四尺七寸,見存。又文王射于豐,有石箭在同官縣文王山,長二丈五尺,圍四尺七寸,見存。 【石木魚】 高昌雙嶺下石木魚長二丈餘,鑿六十八孔,鐫古彌陀佛名。 【石樹】 雲南普定進山四十里,有玲瓏石樹。一為桃,綠幹紅花。一為李,青幹白花。 【石鏡】 輝縣西北七十里侯趙川之中湖寺,有石鏡半規,能照山河人物之影,俗稱「透靈碑」,今昏暗。雲昔有上官欲舁歸,至盤山頂忽暗,乃複送至寺。 【石田】 貴州城南二十五里,相傳有隱士習黃白沖舉之事甚篤。忽有道士假牛耕石田種玉,隱士與之。方耕治,隱士妻來索牛。道士怒,遂舍之。至今石上耕治之跡宛然。俗名「鬼打耙」。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