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
五四 |
|
【寶金和尚】 國初寶金和尚碧峰者,留千佛袈裟衣一襲於繁峙之普先寺,雲人衣之則死,草覆之則活。嘉靖癸醜,北虜入寇,披於馬上,馳驟往來,亦未見有驗。(《繁峙縣誌》)和尚嘗上書求增建職司,大理寺卿李仕魯言,天下學校尚未建,儒風尚未振,而先為異端樹赤幟,非所以垂遠也。忤旨乞歸,譴死。 【僧娶妻室】 鳳陽大龍興寺,即皇覺寺,一曰於皇寺。太祖敕僧律,一曰有妻室僧人,除前輩老僧蓋因元末兵亂流移他方,彼時皆有妻室。今已年老母論外,其後進僧人有妻室者,雖在長上輩比肩,及在下諸人,皆得凌辱,亦無罪責。今僧俱葷娶,又無差累。 邵武汀州僧道皆娶妻。寺僧數百,推一人削髮,餘如民俗。 雲南大理府,山僧有妻子,亦讀儒書。 莆田林兆恩懋勳究心儒學,兼通道釋,學者稱「三教先生」。嘗詣京,欲上章婚娶二氏,弟子安溪黃本移書止之。有曰:「即得行甚善,顧此時詣闕上書者,皆黃紙符篆者流。吾師欲以婚娶二氏易天下,不惟不足以明三聖人之道,適使疑夫子兆恩。」乃止。 【鐵塔】 當陽縣玉泉寺鐵塔鐵鑊俱隋物。 【釋迦塔】 應州治西物宮寺,遼清甯二年田和尚奉敕立。有釋迦塔高三百六十尺,圍半之,六簷八角,上下皆巨木為之,層如樓閣,玲瓏寵敞,稱宇內浮圖第一塔。後大雄殿九間,通一茨梁。 周氏豐潤人,宣德間生,幼不茹葷,長崇釋教,誓不出戶,年七十餘坐逝。隨吐火自焚,得舍利數十粒。其神向北而去,人多見之。 【寶光寺泥丸柏】 懷慶府城東北四十里,明月山高峻舒豁,山皆古柏,無他木。雲元泰定丙申僧寶相創明月寺,乃以泥丸柏子,持彈弓四擊岩穀中,今蓊郁成林,障蔽天日者,皆泥丸柏也。明月寺天順戊寅賜額,曰「寶光寺」。 【智慧菩薩】 四川古城周繞師女,生而不葷,好誦經。年十九,或議婚,輒面壁坐,經旬不起,嘗絕粒食。成化五年,促其父母送至江村口白馬寺樓上自焚。結袈坐滅,曆暑不朽,神顯靈異。鄉人遂炒沙築其身,裝塑成佛,號「智慧菩薩」。梓人多事之,最有靈驗。(《四川通志》) 【黃明女菩薩】 臨汾泊莊村窯洪晉女,生崇禎三年二月,生時母張氏夢歌樂迎菩薩至其家。後嫁適王勳裡人張問道,俄感疾,三年不痊。因還母家,疾如故,遂禮佛趺坐。順治七年正月廿五日雲得道,八月望日雲在神前考過,受西方佛封黃明女菩薩,命作籠置空地,西向。廿八日午刻雲,火光菩薩、太陽真人俱來相助。至期火光自七竅迸出,焰高二丈余,有白蛾從火內飛出,翩翩直上。觀者數千人,忽聞空中樂聲,異香三日不散。初指於村西立廟,經始之日忽南壁上生柏樹數十株,長二三寸許,有跡在焉。 【達觀和尚】 達觀和尚(真可),宿吳江村庵中。旦語主僧曰:「昨爾婦訴冤,宜自省。」其僧嘗少娶,以冤死,大竦異。命即禮懺訖,出佛前朱幾火之,主僧如其言。朱幾鑲以石,得赤蛇,即婦孽也。嘗宿華亭徐氏所,曉起語主人曰:「昨夕女婢訴銀壺之枉,銀重十八兩三錢,見在某室,可覆按也。」因入其內,指乳母床頂上,果得壺如其重。(吳中書說) 和尚寓嘉善東門外景德寺,時大悲閣圯,蔔葺之未利,雲後自有人。甲辰五月,錢相國士升明經時,夢和尚為祝發,加僧帽,出《法華經》示之,展卷赤光熒熒,寤後猶未知所謂達觀也。先癸卯冬,師化去。已相國父疾,迎醫于嘉興楞嚴寺前,偶憩經房,問《法華經》幾卷,曰七卷。主僧出和尚血書《法華經》,頓悟前夢。道念始切,其冬手書《法華經》一部。及解組,重修大悲閣,得和尚自題像,摹刻于石,見《記》中。又手書《法華經》一部。(相國自說。)又曰邑人盛懋相問秋闈事,師曰「老鸛窠頭立」。懋相不解,曰「待子來」。萬曆丙子登科。 神祖手書《金剛般若經》,汗漬欲易之。命曹內官問和尚,答偈曰:「禦汗一滴,萬世津梁。無窮法藏,從此放光。」上大悅。 【憨山和尚】 沙門德清,於膠州旁山舊觀音庵地建海印寺。德清初與內監張本善,本奉太后慈旨,齎《藏經》分散名山。而寺上無名,本遽填海印寺與之。道士耿義蘭爭其地,具奏。下法司,擬本以詐旨論死,德清謫戍膠州,寺亦毀。師嘗注《老子》,至「天之道,其猶張弓乎。」思之未得,乃借弓懸壁間,忽悟張字與弛對,時弣高而有餘,弰下而不足,只歸無用。及張而用之,則迎高舉下,損弣補弰,上下均亭,可以命中。天道全以動為用,主施而不主受也。 【關頭陀】 萬曆間關頭陀,不知何許人,能分身現形。一日至湖州菱湖鎮,向小兒乞火,置掌中即熾,並其身骨俱燼。 【密雲和尚】 密雲和尚住鄞縣天童寺,法席甚盛。猿齧圃瓜,師歎曰:「業畜何不他食,而必瓜之是及也?」明旦群猿臥瓜側,不復齧。 【僧大香反史詩】 周公正懼流言日,王莽虛恭下士時。決使當年身不死,要留忠偽與人知。 【僧佛日送雲】 仁和塘棲鎮僧佛日住黃鶴山,已隱西湖之十八澗。開法雨泉,披榛數十丈,見石壁鐫「佛日」字。胡太史仲胤計偕登舟,僧挈楹送之,滿貯白雲,啟則濛濛流嫋於篷櫳之間,鬱鬱勃勃。所謂只可自怡,不可持贈。又轉作一解。 【祖師像】 國初禁中有祖師畫像八十八尊,供牛首山之祖堂。萬曆日南沙門達觀以新安丁南羽摹之,分送五台、峨嵋、南嶽。錢塘黃祠部汝亨臨之,送天竺寺。嘉善高相國臨之,送景德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