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五三


  ▼空玄(附天主教)

  【佛蛻】

  釋迦佛真身,在錫蘭山國。無量壽佛真身,在廣西全州。吳康僧會真身,在海鹽金粟山寺,明初移南京天界寺。(上四字疑有誤)梁番僧知藥三藏真身,在韶州月華寺。唐長耳和尚真身,在錢塘西山法相寺。湘潭縣湘山有唐僧真骸,至今存,土人祠禱輒應。(顧璘《息園存稿》)

  【阿羅漢】

  真臘國天竺僧僑陳如,自西域來主其國。至其酋姓斜科,名質多思那者,日漸強盛。嘉興嚴從簡《殊域周諮錄》曰,杭州淨慈寺裝羅漢像五百,以僑陳如為首。今觀陳如特夷狄之主耳,但教人事佛,實非所謂白晝升天、降龍伏虎,有諸佛靈異者也。今乃崇奉香火,以為尊神,則其誕漠可知矣。

  【目連石塔】

  永年縣城口二十里,目連村有寺,一小石塔,為目連和尚墓。

  【阿育王舍利】

  鄞縣西五十里鄮山,晉太康二年,僧慧達忽見從地湧出阿育王塔,其狀青色似石非石,高一尺四寸,廣七寸,露盤五層,四角挺然。中懸金色小鐘不盈三寸,舍利綴于鐘下,圓轉不定,其光搖曳,若即若離,隨人隱見。繞塔四周,俱是鏤空諸佛菩薩金剛聖僧八部等像,神工聖跡,非人力所及。梁武帝造木塔籠之,今名廣利寺。萬曆丙子,平湖陸塚宰光祚瞻禮,初視舍利大如芡實,已如彈丸,已大如瓜,最後大如車輪。五色變幻,光彩射人目。泰和郭孔泰孔陵瞻禮舍利,初視若黍米,已如豆,如蓮子。同觀者或見如新菱,兩角垂絲,絲綴如北殊。或見如葡萄色,或見如桃瓣,或見如金蓮花,瑞相種種不一。又秀水朱侍郎大啟禮拜,見如菉豆許,色□□如水晶,逾頃忽微紅色,次早諦觀之無有也。弘光初,奸僧竊舍利去,今綴以珠無口。(「北殊」疑有誤)

  【達磨石像】

  嵩縣少林寺達磨面壁處,昆山魏恭簡督學河南,以面壁石與影石不同,謂其妄,命登封令侯泰鑿之。今影石如故,雖鑿不為損。

  【玉石佛像】

  弘治間,慶雲縣人掘地得玉石佛像二,一北齊天保八年造,一武平六年造,座上皆刻造佛文字並興造各人姓名。自北齊至今幾二千餘年,而此像既沒複出,物之隱見,信有數存焉。(《慶雲縣誌》)

  【寧夏銅像】

  寧夏古靈州城東北鐵柱泉旁有窟,人莫敢入。景泰間,李某同一僕爇燈以入。行二十步,推開一石門,有銅鑄佛像,旁有二僧屍,覆以錦衾,其面如生,而金貝之類環其左右。恣取之。將出,風颯颯,燈息門閉,鼓鈸齊鳴。李恐懼欲死,盡棄諸物,俄於旁窟匍匐而出。明日集眾往掘之,堅不能入,機械如洛陽也。(《寧夏鎮志》)

  【宋濂前生書華嚴經】

  宋景濂先生生時,母先夢僧雲永明延壽,手持血書《華嚴經》,「求借汝一室以完願」。後先生至蘇州半塘之聖壽寺,恍憶前寺,得經於藻井上,則前元聖壽寺僧善繼所書。書法如趙魏公,端楷不苟,八十卷如一手。多名僧題跋,今在杭州赤山埠西六通寺中。見馮祭酒《夢楨日記》。按宋慶曆八年,張方平以端明殿學士、右諫議大夫知州事。公為政清嚴,一日遊琅琊山藏院,輒俛仰,因敕從吏助取梯,掖陟梁,得經函。函有書寫《口伽經》半,披玩,忽悟前身故僧也,寫未竟,逝,乃為終之。書法宛然不殊,號「二生經」,時時為人誦經首偈。偈雲「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知不得有無,而興大悲□□□蘇東坡。」東坡序之。仍為寫刻浮玉山龍遊寺中。

  【藏經】

  國初重刻《大藏經》,板留大報恩寺,四方僧眾咸許摹傳。見永樂十一年義烏王稌華《陽教寺閣記》。今南京刊板藏禮部,僧眾非厚費三四百金不能得。北京刊板在內府,非特賜則奏請,餘不能得。

  《藏經》舊刻六百三十七函,梓於永樂庚子,正統庚申成。萬曆初,慈聖皇太后續刻四十一函,起《華嚴玄談會玄記》,至《第一希有大功德聖記》。(《普陀山志》)

  【觀音夢感經】

  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嘗夢白衣大士口授數千言,覺而記之,自製序,入《大藏》。

  【佛牙】

  嘉定尚書《徐太室(學模)集》雲,守荊州見孱陵二聖寺佛牙,形模詭異,香氣襲人。其詩云:「孱陵佛牙如掌大,妙香伴供彌陀座。」三水□□文太青《翔鳳集》雲,見南京西天寺佛牙,頗疑其非實。蓋如來佛四十二齒,若長二寸、博寸許,則面當如車輪矣,此必異獸骨也。予于南京天界寺見佛牙二寸、博寸許,瑩潤如菜玉,而竊謂太青所論大有理。至孱陵佛牙如掌,則又大於西天、天界二寺所供矣。按《佛國記》,佛有四牙,廣半寸,長半寸,一牙在呵條國,一牙在天上,一牙在海龍王宮,一牙在幹陀國。國王使大臣九人守保之,月朝捧擎牙出,夫牙廣長各半寸。意得其真,今所見侈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