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征南將軍印】

  征南將軍印,沐氏世佩。其印不全用,量事大小,或用一角,或半角,夷人奉之如尺一。

  【國初抄剳法】

  令各處抄剳人口家財,解本處衛所。成丁男子,同妻小收軍充役,其餘人口給與官軍為奴。金銀珠翠本處官司收貯,年終類解。馬匹令本衛收養,給與騎卒,牛只給與屯卒。無屯處,並一應孳畜粗重物件,盡行變賣值錢,於有司該庫交收。犯人家產田地外,內有墳塋,不在抄箚之限。

  【勳嫡】

  凡公侯伯最尊嫡長、其承襲世封者,舉宗呼為「爵主」。一切吉凶大事以及爭鬩構鬥,皆聽爵主分剖曲直。其罪稍輕不必送法司者,得自行笞禁,不避尊行。亦猶天家規簿及郡王體制,最合古人宗法。然惟開國靖難諸故家為能,其它暴貴者不能盡聽約束矣。又軍中僚伍偏裨,以及幕賓稍為雅談者,每呼正位總兵官為「兵主」,此惟大將專生殺者為然。副將以下即貴至橫玉,僅呼為「帥主」耳,蓋亦唐人以使主稱節度大使意也。宋世使者出疆,亦名「正使」,為使主。其副使為「令」,雖得尊官,亦得用軍法誅之。(沈德符《野獲編》)

  【鎮江輕租】

  鎮江民糧全免,官租半征。民糧本邑亦免征,惟折馬價。

  【番經台】

  南京大內番經台,多六朝古石。

  【內庫】

  內府供用庫,廳前懸木魚一,長三尺許,示有餘之意。後庫上有瓦鴿子一。左順門內庫設木欄桿秤閱,凡有事而出,皆搜檢,即筦庫內臣亦然,獨文官不搜。(《邵文莊集》)

  【神宮監】

  神宮監不許畜犬。萬曆間掌監杜用養一小犬,為東廠訪知,費千余金方免參。

  【奉先殿薦新】

  南京奉先殿薦新,正月:生菜十斤,韮十斤,虀十斤(上元江寧辦),雞子鴨子各三百(太常寺辦)。二月:子鵝二十二隻,外副鵝二隻(兩縣辦,值六兩二錢),芹七斤,蔞蒿七斤,苔菜十五斤(兩縣辦)。三月:筍十五斤(山川壇辦),鯉二十五斤(河泊所)。四月:梅二十斤,櫻桃十五斤,杏十八斤(園戶),王瓜百三十枝(兩縣),彘䐗三斤,雉六斤(兩縣)。五月:桃十五斤,李十五斤,來禽十五斤(園戶),茄二百五十枚(兩縣),嫩雞二十只,副雞八隻(江寧)。夏至曰:李五十斤(太常寺)。六月:蓮百六十枚,甜瓜三十枚,西瓜三十枚,冬瓜十八枚(兩縣)。七月:雪梨二十斤(甯國),芡實十斤(園戶),葡萄十二斤,菱二十斤,棗十二斤(江寧)。八月:茭白二十斤(池戶),芋二十斤(園戶),薑二十斤,藕三十枝,鱖魚二十五斤(河泊所),粟米一鬥,穄米一鬥(山川壇),粳米三升(江寧)。九月:香橙二十斤(園戶),鯿十五斤(河泊所),栗子二十斤,小紅豆三斤(江寧),砂糖一斤八兩。十月:柑二十五斤,橘二十五斤(吳縣),活兔六隻(溧水、溧陽),山藥四十斤(句容),蜜一斤(太常寺)。十一月甘蔗百。

  【淨海】

  寧波金塘、大榭台、溫玉、環石塘,皆懸海山田,周數百里。舊有居民,國初因倭亂,徙入內地。

  【武職貤封】

  洪武十七年正月,濟南衛指揮使何誠乞封繼父,時生父已封,許之。今世弁必都督,其崛起至參將始封。

  【門禁】

  南京洪武、朝陽、太平三門,禁出柩。魏國公家葬鐘山,許太平門倒出。

  【同宗】

  翰林學士新安朱升,誥命有「眷我同宗之考,實為耆喆之英」。詞臣代言,恐未敢稱同宗,或上旨然耶?野史謂太祖嘗欲系族元晦,容或有之。

  【李韓公燈榜藏敕】

  李丞相善長,史謂定遠人,實世居徽郡,祖口葬郡城東十里。丞相少讀書靈金山,留有《金燈疏刻》。中元節焚疏則燈見,歲久板漫漶,改刻焚之燈隱。今仍前刻。

  丞相沒,駙馬都尉祺次子盛慶,謫佃績溪之龍關。家藏太祖手敕二,稍明胡黨之冤。謫滿二百十六年,准後人伏闕訴複還所籍六萬金之半。藏敕後質宕鎮方氏。天啟初,方氏夢丞相冠帶來索,否且見禍,乃贖去。亡何,方氏火。崇禎二年,十世孫李世選投敕上奏,下閣臣韓云:高皇帝遺旨一道,乃手書,皇封之。上敕:賜勳臣皇親外甥李盛慶之祖善長,因國事罰貶,去守龍關,二百十六春為民。依敕滿,捧此敕到京,見主開拆,複忠臣功爵諡。聞依近世世不忘李、徐、劉,勳臣保障我為主,收伐陳友諒,天下俱克復,十大功勞,秋毫無犯。洪武二十三年出給李盛慶收執。欽此。臣祖盛慶,奉敕遂同媼繈負龍關,相延八年,不知封中所言何事,無敢輕棄,今限已逾期。臣父應寵,年六十有七,衰殘遲暮,臣謫長代齎云云。下閣部勘閱,大學士韓爌等言。文書官賈宗誼奉聖旨至閣云:「朕讀皇史宬尊藏御筆,拆對封面上亦有二三字相似,其寶篆辨「永昌」但其封內文書正為不類。所言二百十六春,便當應期來,何延至今?既曰李盛慶,又曰李盛。是一人,還是二人?卿等詳查揭奏。」於是大學士韓爌等言:「臣詣皇極殿恭驗皇祖御筆,以李世選所進敕比對,可疑不止一端。皇祖親筆行草皆化健有法,而所進不然,即封面『長』字、『臣』字、『爵』字稍似,亦未畢肖,若中幅則不同已多。可疑一也。皇祖初年戒敕諸帖諭敵國,出自親裁,詞意淵卓。豈臨禦二十三年之後,手書文義不類若此?貶守龍關亦屬無據。可疑二也。其雲二百十六春為民限滿,自洪武二十三年至今二百四十年矣。前此應期何不來奏?可疑三也。封面稱李盛慶,封內又稱李盛。李世選疏有福慶、延慶、盛慶三名,則盛慶為一人明矣。然考善長子駙馬都尉祺,祺子二:芳,留守中衛指揮;茂,旗手衛鎮撫,至芳子恒始停襲,並無盛慶等名。善長賜死,芳、茂俱赦不誅。世選雲,祺同子福慶、延慶亦因以死。可疑四也。封內誤書胡維庸為維康,李祺為奕棋之棋。可疑五也。洪武元年定尚寶司為正五品,舊制寶十七顆,並無單用『永昌』二字。可疑六也。又善長自縊在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是春榜列功臣尤首善長。而封內乃書二十三年仲春月初一日出給,則給敕乃在善長未死之前,其謬可知矣。」云云。禮科給事中孫紹統,禮部尚書何如寵,俱參其謬。如寵云:「臣質問世選,年二十歲,住績溪九都龍關,問何不依限來奏?雲『父風疾,又貧農。上年清明節祭旌德祖墳,遇生員李仙品,說起,扶持營費同來』。又問封面寫盛慶,封內又李盛,是一是二?雲是一人。問《吾學編》等書李善長子孫世次甚詳,並無福慶、延慶等名。雲『年幼不知』。察世選一村愚,頗不知作偽,而應對之間,非推年幼不知,則雲不敢拆看,但雲凡事李仙品曉得云云』。兵科給事中宋鳴梧奏曰:「善長事詳載《實錄》,尤莫詳於《昭示奸黨錄》。善長被詰自縊,今曰止因罰事尋卒。一謬也。善長之子駙馬祺囚于家,建文初赦守江浦,靖難兵入,投水自溺。今雲善長卒,祺因卒。二謬也。有二子,曰芳、曰茂。芳為留守中衛指揮,茂襲旗手衛鎮撫,茂子恒停襲。今雲祺與二子福慶、延慶同死,止有宗孫盛慶。所謂盛慶者,善長之後也?抑存義之後耶?善長自駙馬外,有二子。胡惟庸招中所,稱四官人、六官人,及存義之子伸、佑,俱誅死。所謂宗孫盛慶者何人?三謬也。」云云。按,茂生恒,恒生城,城生宜,宜生鸞,世居聚寶門。竟論世選死。

  談遷曰:李世選所上高皇帝手敕,坐誣妄,與漢竇嬰所上大行手詔同。嬰豈作偽者?或景帝大漸,不及下尚書耳。高皇帝開天之事,不可以拘格論。御筆二三字僅似,文義不甚類,亦往往有之。福慶、延慶,意芳、茂小字。國初好稱小字,如惟庸、李棋之誤,人人知之。能偽必不誤,誤處或聖怒特改其日仲春、月初一日給,似趣善長死。未即自決,故至五月二十二日也。高皇帝過舉既不欲暴,而上公之爵非一紙即複。存疑可也。謂為作偽似未必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