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
二 |
|
【縣令並僉】 永樂間,泌水知縣章聰、趙美並僉,王翱、王用、陳錦並僉。李貴、趙倫並僉(《泌水縣誌》)。按,國初六部尚書並僉,其縣令僅見《沁水縣誌》。或他邑,或他官亦有之,第掌故久佚矣。 【後湖冊】 南京太平門外玄武湖中洲貯天下黃冊。鼠齧衣,不齧冊。每曝冊,發其下,多鼠伏死。 【食鹽】 官吏食鹽每人十二斤,市民六斤,納鈔一貫。鄉民人二斤二兩五錢,每斤納米四升三合二勺二秒五撮。景泰中,官納至三十口,吏至十五口。成化二年定官十五口,吏七口為率。又永樂二年,大口鈔十二貫,小口六貫,蓋以鹽給民,故征鈔。今官不給鹽而鈔征如故,其弊不知所始。南唐升元初,賦正苗一斛,別輸三鬥,授鹽二斤,曰「鹽米」。元宗交泰初,淮甸鹽場入于周,遂不支鹽而輸米如初。南唐偏安,何足論。而全盛如今日,何流弊至不復問也。 《平涼府志》曰:平涼食鹽鈔銀。其始也,因官有鹽以市民,披籍計口,取其直。而裡長公具牛車輸之裡中,仍計口給鹽。是官受鹽而民資食也,上下相資,非牟利也。上自王府,下及官吏貧民,皆有食鹽,無複買鹽于商者。而官複召商中鹽,商將何所賣之?緣弘治以後,雖計口收鈔,惟王府及達官支鹽,而司府吏民皆莫或運支,第市商鹽而食。故民虛納銀於官,複市鹽於市,官收倍利,民獲二害,其鈔銀乃以給宗室折俸。今百官折俸,例皆虛名,未有實支,而宗室複得鈔銀以折俸。往往知其弊,亦莫肯實輸鈔銀,而宗室折俸亦不冀其必得也。姑以文符市諸奸,得估五之一焉,所獲亦甚微。估符者必下所司,嚴征於民,與奸宄之民各分其重。困黎民而利斯人,予不知其何說也(趙時春)。 浙鹽每引四百斤,官給工本鈔,每引二貫五百文,故稱「鹽鈔」。當時法嚴鈔貴,灶丁得利。後鈔法不行,灶得鈔無所用,煎鹽窮苦,因利納銀,告攀水鄉灶戶。水鄉灶戶初制募民為灶,准免一死。故富民爭買灶籍,實非灶也(兩淮鹽,歲七十萬五千一百八十引)。 長蘆鹽,凡近海俱鹽坑,築灘如治畦,鱗次向下。其旁為大塹,潮上則塹,塹皆平。潮退挹水注上畦中。風之日之,又注一畦。風之日之,又注如初。投以石蓮,立而不僕,則水氣及鹵醇如飴。東北風至,水上凝鹽如雪花。雨則鹽減,粒大而甘(孫廷銓)。 河東解鹽鹽池,但候南風凝結,不假人力。 四川鹽井提舉司,洪武間鹽井二百七十八,額課一千六百零五萬九千三十斤。永樂十八年,雲南商人汪浩言,上流屬井課少水多。遣官於永通等九井,擁出鹽七十五萬一千二百二十斤,列之正額,名曰「新增鹽」。上流通海,擁出鹽五十萬八千九百九十一斤,補入額數。後提舉顏納發之,名曰「埋沒鹽」。二十二年,福興等井戶別等小井並貼,擁出鹽七萬四千六十六斤,名曰「添辦鹽」。宣德間,富義等井戶亦尋井開煎,擁出鹽一萬五千三百八十八斤,名曰「爭羨鹽」。景泰間,戶部主事汪回顯複課新舊鹽井,共一千二百八十灶,一萬五千三百八十八丁,歲辦鹽八引,每引二百井,歲額鹽二千一百三十五萬三千七百四十三斤五兩三錢。貯鹽倉,井大者沒以革囊,小者竹筒,每咸水可一斛,得鹽十五斤(《四川通志》)。 【錢爐】 北平、山東、雲南,各二十二爐。山西四十爐,浙江二十爐,江西一百一十五爐,廣西、四川各十爐,陝西三十九爐,廣東十九爐。 南京嘉靖間鑄錢,其背或以金塗之,民間曰「金背錢」。或火熏其背使黑,民間曰「火漆錢」。其雲南及寶源局先年純用銅錫,不雜以鉛,每文重一錢二分,又車旋其邊,色黃質堅,民間曰「旋邊」。後科臣建議革去車旋,止用鑄剉二座。而工人複盜銅料,其邊粗澀,曰「一條棍」。不異私鑄,錢法遂壅。 【屯田】 國初屯軍七,操軍三。屯軍每人二十畝,種谷三石二鬥,牛犁歲征谷五十石入屯倉。每月征谷二石,歲支二十四石為家,小糧三石二鬥為種穀。後以米四鬥折谷一石,歲納米九石一鬥二升。 南京屯制,每軍額田五十畝,歲輸十八石,即以其租月給本軍一石計,歲每軍余米六石,以餉城守之軍。後鄰屯耗,令十二石存留自贍,止納六石。 《甯國府志》:屯田正軍,人給四十畝,歲征米六石。 《杭州府志》:總旗人十八畝,糧二十四石。小旗人十四畝,糧二十石四鬥。軍人十二畝,糧十八石。正統元年減征。未並槍者總旗納十二石,小旗八石四鬥。並槍者總旗六石,小旗與軍同。 《嘉興府志》:總旗十八畝,小旗十六畝,軍十二畝,各糧六石,本折均平。未並槍總旗加辨六石,小旗加辨二石四鬥。並槍後,各糧六石。 《福州府志》:洪武時軍稱舊屯,永樂時軍稱新屯。俱分給三十畝,歲正租十二石給本軍,餘糧十二石給守城軍士。 《平涼府志》:屯軍人百二十畝,畝輸穀豆例一鬥,以五升給屯丁,實輸止五升,為銀二分而已,遠者每石折銀四錢。又曰「營田」,一頃征子粒糧六石。按,屯田贏縮不一,因地制宜,具見其略。 南昌衛及饒州、撫州千戶所,屯田俱在池州。 【照略官】 《金華府志》:金華守禦千戶所洪武三年設正千戶一、副千戶二、百戶十,其聽訟設鎮撫一,以上皆世襲。其幕僚初設照略一員,後革,改吏目。 【吏卒支給】 衛所每月指揮僉事米四石八鬥,正千戶米三石二鬥,副千戶二石八鬥,百戶三石,鎮撫二石四鬥,漕卒月支米八鬥。操備及諸雜差,有妻者六鬥,否則四鬥五升,羸老殘疾者三鬥。 【衛所遙轄】 鎮遠衛、清浪衛、偏橋衛、五開衛、銅鼓衛、瞿塘衛,俱在貴州境,以湖廣都司遙領之。如山西磁州守禦千戶所置在河南,蒲州守禦千戶所置在山西。撫州衛屯田有在徽州,新安衛屯田有在應天。 【戶口婦女】 《上海縣誌》戶口備載婦女。洪武二十四年,男子二十七萬八千八百七十四,婦女二十五萬三千九百二十九。永樂十年,男子十九萬九千七百八十一,婦女十七萬八幹六百四十七,其數相准。至弘治十五年,男子十七萬九千五百二十四,婦女八萬一千二百九十七。隆慶六年,男子十五萬八千五百三十二,婦女三萬四千四百三十五,數不相准。則今昔醇偽之殊也。按,各郡縣誌戶口不載婦女,特錄之。 《臨津縣誌》載戶口分男子成丁、不成丁、婦人大小。 【賀節】 萬壽節、元旦、冬至諸節,京省諸臣俱於進表日行全禮。至日,但行八拜禮,不舞踏,不呼嵩。此太祖所親定,後人不知,俱再行禮。南京則並出表日亦不行全禮,隆慶中林退齋署南都察院,疏請禮部覆從之(《客座贅語》)。 【詔敕筒】 外夷詔敕事竣,使臣上其筒。禮部轉繳內府,不得損壞。 【夜鈴】 南京皇城巡夜金鈴百枚,搖訖即曙,數之未嘗闕一。 【總兵體統】 國初列侯總兵,體極尊重,有司伏謁如屬禮。近內地守令昧於掌故,輒欲鈞禮,往往取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