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蘇軾 > 東坡樂府 | 上頁 下頁 |
滿庭芳·蒙恩放歸陽羨 |
|
(余居黃五年,將赴臨汝,作《滿庭芳》一篇,以別黃人。既至南都,蒙恩放歸陽羨,複作一篇。) 歸去來兮,清溪無底,上有千仞嵯峨。畫橋西畔,天遠夕陽多。老去君恩未報,空回首、彈鋏悲歌。船頭轉、長風萬里,歸馬駐平坡。 無何、何處是?銀潢盡處,天女停梭。問人間何事,久戲風波。顧問同來稚子,應爛汝、腰下長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縷掛煙蓑。 【注釋】 ⑴滿庭芳:詞牌名。又名「鎖陽臺」,《清真集》入「中呂調」,雙調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 ⑵謫(zhé)居:官員因罪降級外調。作者元豐三年(1080)二月至元豐七年(1084)四月謫居黃州,前後五個年頭。 ⑶臨汝:又稱汝州,今屬河南。 ⑷南都:即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 ⑸陽羨:今江蘇宜興,當時屬常州所轄。 ⑹仞(rèn):古代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叫一仞。嵯(cuó)峨:山勢高峻貌。 ⑺彈鋏(jiá)悲歌:用戰國馮諼典故,見《戰國策·齊策》及《史記·孟嘗君列傳》。鋏,劍。 ⑻駐平坡:形容快馬疾駛,不可停留。這裡是形容盼歸陽羨的急切心情。駐一作「注」。 ⑼無何:「無何有之鄉」的簡稱。 ⑽銀潢(huáng):指星空。銀為銀河,潢為天潢星。 ⑾天女:即織女,傳說是天帝孫女。 ⑿戲:角力,較量。風波:喻政治鬥爭。 ⒀稚子:想像中的隨從,非實指。一說指幼子蘇過,其時十四歲。 ⒁「應爛」二句:用「王質爛柯」典故,見梁任昉《述異記》。柯,斧柄。 ⒂煙蓑:喻天宮煙雲纏繞,仿佛蓑衣披身。一說即指蓑衣。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二月蘇軾在由南都(今河南商丘)返回陽羨(今江蘇宜興)途中。元豐七年(1084),蘇軾被授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汝州團練副使,奉詔離開黃州赴汝州就任。蘇軾對由謫居黃州改為謫居汝州,內心是充滿矛盾的。他在給王文甫的信中說,他想要求依舊居住黃州,但想到罪名很大而懲處很輕,皇帝的恩典深厚,不得不去汝州。但是在赴汝州的途中,他又動搖了。他向神宗皇帝上書,說他在陽羨有田產,要求回陽羨居住。神宗皇帝很快就批准了,但詔書下達時,蘇軾已經到了南都。於是他立即調轉船頭,返回陽羨,並寫了這首詞。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