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蘇軾 > 東坡樂府 | 上頁 下頁
瑞鷓鴣·觀潮


  碧山影裡小紅旗,儂是江南踏浪兒。拍手欲嘲山簡醉,齊聲爭唱浪婆詞。

  西興渡口帆初落,漁浦山頭日未欹。儂欲送潮歌底曲,尊前還唱使君詩。


  【注釋】

  ⑴踏浪兒,參加水戲的選手。孟郊《送淡公詩》:「儂是清浪兒,每踢清浪遊。」

  ⑵山簡:字季倫,晉時人,好酒,《晉書》記載當時的兒歌嘲他「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李白《襄陽歌》:「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

  ⑶浪婆:波浪之神。孟郊《銅鬥歌》:「儂是踏浪兒,飲則拜浪婆。」

  ⑷欹(qī),通欹,傾斜。

  ⑸底,什麼。歌底曲,唱啥子歌曲。

  ⑹使君,指杭州太守陳襄。是日作者與陳襄同遊。陳襄字述古,在當時也是有名的詩人。

  【創作背景】

  蘇軾在《烏台詩案》中說:「熙甯六年,任杭州通判,因八月十五日觀潮作詩五首,寫在安濟亭上。」其詩即《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卷十指出:「八月十五日觀潮,題詩安濟亭上,複作《瑞鷓鴣》詞。」合而觀之,可知這首詞作于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八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