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宋濂 > 宋濂文集3 | 上頁 下頁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集注題辭 |
|
大雄氏所說《阿跋多羅寶經》,凡經三譯。其四卷者,宋元嘉中,中印度求那跋陀羅也。其十卷者,後魏延昌中,北印度菩提流支也。迨至於唐,寶義難陀來自於闐,複以跋陀之譯未弘,流支之義多舛,與僧複禮重翻為七卷,則久視初也。於是判教諸師,提綱挈領,李通玄則以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為言,智覺延壽則以實相、佛語、心自覺、聖智為言。一則因理以顯事,一則從事以推理,理事兼究,則經之奧義無餘蘊矣。然自菩提達摩東來震旦,謂此經四卷,可以印心,遂授其徒慧可,故宗禪定者,世受其說。而其文辭簡嚴,卒未易通,所以傳之者浸微。至宋,張文定公方平見於南譙,悟其為前身所書,乃以錢三十萬,屬蘇文忠公軾印施江淮間。蘇公親為書之,且記其事。自是流布漸廣。 雷庵禪師正受,病句讀之難通也,與同袍智燈,據跋陀之本,而參以魏、唐二譯,原其異同,曆疏於經文之下。複稽唐注古本,暨宋僧寶臣、閩士楊彥國之說而折衷之,凡經綸疏錄有涉於經者,亦模其精華附焉,名之曰《楞伽寶經集注》。自慶元乙卯之三月,至丙辰之四月,始克就緒,其用心可謂勤矣。 且如來說經,不即語言,不離語言。矧此《楞伽》,實詮圓頓,八識洞然,號如來藏。大包無外,小入無內,本性全真,即成智用。觀身實相,與淨名同。若彼二乘,滅識趣寂,譬如迷人,忘己之頭,狂走呼號,別求首領。此乃諸佛心地法門,不假修證,現前成佛。禪宗之要,蓋莫切於此矣。 或者則曰:西來之宗,一文不設。若謂初祖持此印心,非愚則惑。子不聞達觀穎公之言乎?曰:不然也。佛法隨世以為教,當達摩時,眾生滯相離心,故入義學者,悉斥去之。達觀之言,猶達摩之意也。苟不察其救弊微權,而據以為實,則禪那乃六度之一,先佛所指「持戒」為禪定智慧之本者,還可廢乎?雷庵之注,其有功於禪宗甚大。非上根宿智,不知予言之為當也。 此經舊嘗刻板姑蘇幻住庵,近毀於火。天界禪師白庵金公,意欲流通,乃購文梓重刻于旃檀林,來征餘為之序。予幼時頗見正平張戒集三譯之長,采諸家之注,成書八卷以傳,大意略同。惜雷庵不及見之。白庵妙悟真乘,旁通儒典,為叢林之所宗師。苟求其說而補入之,則其功又豈不大於雷庵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