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宋濂 > 宋濂文集2 | 上頁 下頁
送用明上人還四明序


  佛之書其藏有三,曰《修多羅藏》,曰《毗尼藏》,曰《阿毗曇藏》,此則《華言》所謂經、律、論者也。經則諸佛及菩薩、天仙皆可演說,論則諸賢聖僧皆可著撰,惟律非如來金口所宣,則有所不可者。故自文殊以降,不敢贊一辭。逮于雙林入滅,結集成藏,而優波離尊者複口誦聖言十過,眾證無差,然後宣佈,其慎重而不輕也蓋如此。然而中夏初未之聞也,自曇柯羅持《僧祇戒本》來洛陽,始知有律文。又至唐之澄照師作《戒疏》《羯磨疏》諸書,而律學大傳於天下,謂之行事、防非、止惡之宗。真悟師起于宋慶曆間,複著《會正記》十二本,以弘澄照之旨。嗣真悟而興起者,則有大智師焉,複以《法華》開顯圓意,造《資持記》,雖與《會正》稍殊,亦無非推明澄照之說,而求合乎先佛之制。嗚呼,律學之難明也久矣,自非三師者出而恢弘之,其有不失靈山之遺教乎?有其人則有其政,又豈無望後來之法嗣乎?

  用明上人,本諸暨楊氏子,素稱儒宦之族。自幼從叔父白石琪公遊四明,遂令舍家於慈溪崇福寺,別江舟公毓以為法孫。別江能窮《法華》三觀十乘之旨,歲為長期,率同袍三十人而暗誦之。得上人,以為能繼其志,極愛之而弗忘。覆命出湖心廣福寺從師,而受律文大義。所謂《四波羅夷》、《十三僧伽婆屍沙》、《二不定》、《三十尼薩耆》、《九十波逸提》、《四波羅提提舍尼》、《一百眾學》、《七滅諍》、《大乘梵網經》、《十重四十八輕》等文,皆欲習而通之。及典事之久,遷靈芝懺司之職。今年之春,與予胥會南京。其威儀之雅,問學之佳,既足以動人視聽,而遊戲篇翰,亦皆清逸有可玩者。淨覺大師以碩望宿德為釋子所宗,亦以上人為法器,俾出世於菩提律寺。上人將還四明,征予言以為贈。

  予謂律文大義有三,師之述作在焉,毋事乎多言,顧力行何如耳。然而律主於戒,能戒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慧。是則戒者作佛之階梯,濟人之舟航也,可不務乎。律之義雖明,而所謂「持犯」、「開遮」之說,誰複講而行之?為其徒者,亦可以永歎矣。上人年甚茂,志甚大,其進未易量也。幸勿安於卑近,惑於旁岐,恪然以三師之道自期,則異日律學之再興者,又安知不在於上人乎?亦在上人自勉之而已。予老且多病,率爾成文,殊無所發越。頗聞白石師內外之學兼備。蔚為時之名僧,上人幸即而問焉,其不斥予言為誕為繆,則幸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