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歐陽修 > 濮議 | 上頁 下頁
為後或問下


  問者曰:「子不能絕其所生,見於《經》,見於《通禮》,見於《五服》之圖,見於律,見於令,其文則明矣。其所以不絕之意如之何?」

  曰:「聖人以人情而制禮者也。」

  問者曰:「事有不能兩得,勢有不能兩遂,為子於此,則不得為子於彼,此豈非人情乎?」

  曰:「是眾人之論也,是不知仁義者也。聖人之于人情也,一本于仁義,故能兩得而兩遂。此所以異乎眾人而為聖人也,所以貴乎聖人而為眾人法也。父子之道正也,所謂天性之至者,仁之道也。為人後者權也,權而適宜者,義之制也。恩莫重於所生,義莫重於所後,仁與義二者常相為用,而未嘗相害也。故人情莫厚於其親,抑而降其外物者,迫于大義也;降而不絕於其心者,存乎至仁也。抑而降,則仁不害乎義;降而不絕,則義不害乎仁。此聖人能以仁義而相為用也。彼眾人者不然也,其為言曰『不兩得』者,是仁則不義,義則不仁矣。夫所謂仁義者,果若是乎?故曰不知仁義者,眾人也。嗚呼!聖人之以人情而制禮也,順適其性而為之節文爾。有所強焉不為也,有所拂焉不為也,況欲反而易之,其可得乎?今謂為人後者,必絕其所生之愛,豈止強其所難而拂其欲也,是直欲反其天性而易之,曰『爾所厚者為我絕之,易爾之厚於彼者,一以厚於此』,是其可以強乎?夫父母猶天地,其大恩至愛無以加者,以其生我也。今苟以為人後之故,一旦反視若未嘗生我者,其絕之固已甚矣。使其真絕之歟,是非人情也;迫於義而絕之歟,則是仁義者教人為偽也。是故聖人知其無一可也。以謂進承人之重而不害於仁,退得申其恩而不害於義,又全其天性而使不陷於為偽,惟降而不絕,則無一不可矣,可謂曲盡矣。夫惟仁義能曲盡人情,而善養人之天性,以濟於人事,無所不可也。故知義可以為人後,而不知仁不絕其親者,眾人之偏見也。知仁義相為用,以曲盡人情,而善養人之天性,使不入於偽,惟達於禮者可以得聖人之深意也。」

  問者曰:「為人後而有天下者,不絕其所生,則將幹乎大統,奈何?」

  曰:「降則不能幹矣。自漢以來,為人後而有天下者,尊其所生多矣,何嘗幹於大統?使漢宣、哀不立廟京師以亂昭穆,則其於大統,亦何所幹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