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納蘭性德 > 納蘭性德文集 | 上頁 下頁
《易》九六爻大衍數辨


  《易》言理也,而數有不通,則無以明理。何先儒亦似有昧於數以昧於理者乎?他不具論,即如每卦六爻,必分冠之曰九、曰六,先儒曰九為老陽,六為老陰,君子欲抑陰而扶陽,故陽用極數,陰用中數。是說也,予竊疑之。夫陰陽天道,豈徒用數而能抑之、扶之哉!嘗深思而得之曰:此無他,天地之正數,不過一二三四五之正數。

  至六七八九十之成數,則各有所配,非正數矣。作《易》者每用正數,故孔子曰:參天兩地而倚數。其參天不過一也、三也、五也,而一與三、與五非九乎?其兩地不過二也、四也,而二與四非六乎?此九、六為天地正數,故可分冠於各爻。若曰扶陽抑陰,於分爻之義無取,其昧於數者一也。又如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先儒曰數所賴者五十,又曰非數而數以之成。是說也,予尤疑之。夫數貴一定,而曰所賴五十,非數而數,不大誕繆哉!

  嘗深思而斷之曰:此脫文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數正五十有五,故乾、坤之策,始終此數。《繫辭》明曰: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五十有五,豈不顯然?而何獨於此減其五數以另為起例哉?至於所用之數,或曰除六虛言之,引揲蓍為證,亦非也。

  蓋數始於一,終於五,天道每秘其始終以神其消長,故虛一與五以退藏於密,則其用四十有九而已,此後世遁甲之術所由出也。若曰除六虛於始終之義未明,其昧於數者二也。雖然,亦謂其理當如是耳。有不信者,試為焚香靜坐以深探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