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納蘭性德 > 通志堂集 | 上頁 下頁 |
卷十六 淥水亭雜識二(4) |
|
庾子嵩目和嶠曰:「森森如千丈松。」卞壺目叔向曰:「朗朗如百間屋。」乃成一佳對。漢人目李元禮曰:「謖謖如松下風。」此等標榜語,亦是當時習氣。 鄭銳、郭仙舟獻詩不切時事,惟崇道德,玄宗皆令罷官為道士。蕭瑀好奉佛,亦令出家為僧。孔武仲曰:「如使佞佛者為僧,諂道者為道士,則士夫為異論者息矣。」 官制五品以上者為大夫,六品以下者為郎官,皆散官也。然各置於官銜之上,如曰光祿大夫、太保、承德郎、某部主事之類。惟翰林則置於官銜之下,如曰翰林院學士、奉政大夫、翰林院檢討、從仕郎之類。蓋史官尊重,不欲以散官壓之,自明時重翰林始。 明時朝貴,三品則乘轎蔭子,封及三代,俸入優厚,例以隸執長柄大扇擁護。四品以下,祇於馬上用翣扇遮日而已。自九卿外,三品者多在閒散地,如太常、太僕、光祿卿、京兆尹之類。弘治間,多升僉都禦史,威權雖重,然僉都系四品階,儀制反減削矣。至末年,僉都禦史出城即乘轎。至今僉都為巡撫者,肩輿用八人,假用三品儀從也。國子祭酒則自燈市以北改用大轎,故祭酒、僉都與府尹皆曰半城轎。府尹本三品,不知於何處騎馬。 明朝翰林官五品,多借三品服色,講官破格有賜鬥牛服者。毛公紀《歸田雜識》雲:「當孝宗朝,東宮出閣選侍講、讀,是時禮重宮僚,特賜予或親禦春坊面賜溫諭。坊局官即用孔雀金帶服色。及奉朝省親,便用仙鶴服色,犀帶。」又雲:「故事,每歲親郊慶成,賜文武大臣宴于奉天殿,上禦寶座,尚膳進饌,傳旨官人滿飲,教坊九奏樂具如儀。余自為翰林院學士,即得如例升殿,以五品官坐於四品之上、三品後,蓋屢預焉。我朝大臣賜坐,僅見此與耕藉、幸學,而此為尤重。」又言:「春秋二丁祭文廟,遣大學士一人行禮。前一日禦殿,百官朝服侍班傳制,廷試天下貢士。上禦文華殿,內閣率諸臣以第一甲三卷面奏,上親批定名次。明日早,先禦華蓋殿,內閣複於黼座前拆卷奏名,中書填黃榜,然後禦奉天殿傳臚。丘文莊公謂謹身讀卷,即華蓋也。華蓋讀卷,外朝臣無由而至,是日惟內閣得入殿內,而九卿以下皆在閾限之外。」此亦一代典故。 建置官署必立土谷祠,翰林院所祠則昌黎伯韓子也。古稱鄉先生歿而祭於社,夫以土穀名祠,亦祭社之義,宜以鄉先生主之。京師燕地,竊謂祀昌黎伯,不若易以常山太傅嬰也。 《大興縣題名記》,光祿少卿新安尹校書,隆慶四年立。《順天府尹丞題名記》,工部尚書豐城雷禮文也,嘉靖三十九年立。《寮佐題名碑記》二,一為禮部左侍郎鉛山費采撰,嘉靖二十二年立;一為順天府通判晉江張問仁撰,萬曆十三年立。 《宛平縣題名記》,翰林院檢討郭撰,嘉靖二十八年立。 古葬宮人之所,謂之宮人斜,京城阜成門外五裡許有靜樂堂,磚、甃二井,屋以塔,南通方尺,門謹閉之。井前結石為洞,四方通風。宮人有病非有名稱者,例不賜墓,則出之禁城後順貞門,傍右門承以斂具,舁出元武門,經北上門、北中門達安樂堂授其守者,召本堂土工移北安門外,易以朱棺,禮送之靜樂堂,火葬塔井中。凡宮人故,必請旨。凡出,必以銅符合符乃遣。嘉靖末,有貴嬪捐貲易民地數畝,其焚燼不願井者,悉內地中。 盧溝河畔元有苻氏雅集亭,蒲道源詩:「盧溝石橋天下雄,正當京師往來沖。苻家介側敞亭構,坐對奇趣供醇醲。」又有野亭,見貢仲章《雲林詩集》,今一望礓礫,並民居亦寥寥也。 懿安皇后張氏,性賢明。魏榼誅戮朝士,後聞楊、左諸君子死,色不豫者累月。李自成入犯思陵,將殉社稷,傳旨後宮,令自裁。時周皇后及貴妃宮嬪之承寵者,皆遵旨畢命。獨長公主年尚幼,未奉詔。帝怒,拔刃斫其臂,公主僕地,而宮監王永壽方從懿安皇后宮至,白帝曰:懿安皇后業縊死宮中矣。帝乃走煤山自經。當魏忠賢柄國時,有養女任氏美而狡,進之熹宗,立為貴妃。及賊入宮,任詭曰:我天啟皇帝後也,賊不敢犯。既而流轉民間,或送於官,永壽從旁竊窺之曰:此任貴妃也。貴妃睨永壽麵發,旋閉目如不聞見者,永壽終亦不敢置訐也。永壽事熹宗,不入魏党,甲申寇亂後削髮為僧,往來西山間。談及故宮事,輒語人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