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納蘭性德 > 通志堂經解序 | 上頁 下頁 |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序 |
|
宋熙甯以前,荊、舒未用,《春秋》猶立於學官。以是經名者,有兩孫先生,一為泰山孫明複,一為甓社孫莘老。兩人俱有著書傳世。明複以師道與胡安定並稱,石介輩至尊之如孔子。然石林葉氏謂其書不盡達於經例,又不深禮學,故其言多自抵忤,有甚害於經者。萃老則早從安定遊,有聲經社。中患諸儒解經之鑿,蠹蝕遺經,乃攄其所得而為之解。謂《穀梁》最饒精義,故多從之而參以《左氏》《公羊》及漢唐諸家之說。義有未安,則補以所聞于安定者。晁公武稱其論議精嚴,良然也。王介甫?其不能勝之也,因舉聖人筆削之經,而廢之且為斷爛朝報。其始不過忮刻,而終於無忌憚若此。龜山乃言當時三《傳》異同無所是正,於他經為難知,故不列於學官,非廢而不用。殆曲護之而為是言歟?是書宋南渡已不常見,故海陵周之麟有學士大夫罕知之歎。至紹熙癸醜,陽羨邵輯始得之而刊於甓社。其後慶元乙卯李張禎、嘉定丙子新安汪綱皆增為序跋。三君皆官於其地,爭與表章先賢經術,可謂知所先務矣。先生別有《春秋經社》六卷,晁氏言其亦本啖、趙,凡四十門,惜乎不可複得而並行於世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