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家 > 劉禹錫 | 上頁 下頁
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注釋】

  ⑴西塞山:位於今湖北省黃石市,又名道士洑,山體突出到長江中,因而形成長江彎道,站在山頂猶如身臨江中。

  ⑵王濬一作「西晉」。王濬(207~286),西晉名將,益州刺史。益州:晉時郡治在今成都。晉武帝謀伐吳,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為城,起樓,每船可容二千餘人。

  ⑶金陵:今南京,當時是吳國的都城。王氣:帝王之氣。黯然:一作「漠然」。

  ⑷千尋鐵鎖沉江底:東吳在江中軋鐵錐,用大鐵鍊橫鎖江面;王濬用大木筏除去鐵錐,用大火炬灌麻油熔斷鐵鎖。尋:八尺為一尋。

  ⑸一片降幡(fān)出石頭:王濬率船隊從武昌順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頭城,吳主孫皓到營門投降。

  ⑹人世幾回傷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⑺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⑻四海為家:即四海歸於一家,指全國統一。今逢:一作「從今」。

  ⑼故壘:舊時的壁壘。蕭蕭:秋風的聲音。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劉禹錫于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所作。是年,劉禹錫由夔州(治今重慶奉節)刺史調任和州(治今安徽和縣)刺史,在沿江東下赴任的途中,經西塞山時,觸景生情,撫今追昔,寫下了這首感歎歷史興亡的詩。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比較嚴重。唐憲宗時期,唐朝曾經取得了幾次平定藩鎮割據戰爭的勝利,國家又出現了比較統一的局面,不過這種景象只是曇花一現,長慶元年(821年)至二年(822年)河北三鎮又恢復了割據局面。此詩即為作者結合當時形勢而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