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陸遊 > 入蜀記 | 上頁 下頁
八月上旬


  【乾道六年(1170年)】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岩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一石,不附山,傑然特起,高百餘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秋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曆妙」也。

  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出、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十裡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幹雲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於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人。

  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勝。舟過磯,雖無風,亦浪湧,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

  晚泊沙夾,距小孤一裡。微雨,複以小遊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歸。方立廟門,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廟祝雲,山有棲鶻甚多。

  *

  二日。早,行未二十裡,忽風雲騰湧,急系纜。俄複開霽,遂行。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孤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

  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柴桑、栗裡,皆其地也。南唐為奉化軍節度,今為定江軍。岸土赤而壁立,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如赬」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間一日阻風不行,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雲。

  *

  三日。移泊琵琶亭,見知州左朝請郎周昪強仲、通判左朝散郎胡、發運使戶部侍郎史正志志道、發運司幹辦公事程坦履道、察推左文林郎蔡戡定夫。始得夔州公移。

  *

  四日。游天慶觀,李太白詩所謂「潯陽紫極宮」也。蘇、黃詩刻,皆不復存。太白詩有一石,亦近時俗書。見觀主李守智,問玉芝,亦不能答。觀皆古屋,初不更兵燼,而遺跡掃地,獨太清殿老君像乃唐人所塑,特為奇古。真人、女真、仙官、力士、童子各二軀,又有唐明皇帝金銅像,衣冠如道士,而氣宇粹穆,有五十年安享太平富貴氣象。

  李守智者,滁州來安人,自言家故富饒,遇亂棄家為道人,大將岳飛以度牒與之,始為道士。至今畫岳氏父子事之。史志道招飲於發運廨中。

  登高遠亭,望廬山,天氣澄霽,諸峰盡見。志道出新鼓鑄鐵錢。

  *

  五日。郡集于庾樓,樓正對廬山之雙劍峰,北臨大江,氣象雄麗。自京口以西,登覽之地多矣,無出庾樓右者。樓不甚高,而覺江山煙雲,皆在幾席間,真絕景也。

  庾亮嘗為江、荊、豫州刺史,其實則治武昌。若武昌南樓名庾樓,猶有理,今江州治所,在晉特柴桑縣之湓口關耳,此樓附會甚明。然白樂天詩固已雲:「潯陽欲到思無窮,庾亮樓南湓口東。」則承誤亦久矣。張芸叟《南遷錄》雲:「庾亮鎮潯陽,經始此樓。」其誤尤甚。

  *

  六日。甲夜,有大燈球數百,自湓浦蔽江而下,至江面廣處,分散漸遠,赫然如繁星麗天。土人雲,此乃一家放五百碗以禳災祈福。蓋江鄉舊俗雲。

  *

  七日。往廬山,小憩新橋市。蓋吳蜀大路,市肆壁間,多蜀人題名。並溪喬木,往往皆三二百年物,蓋山之麓也。

  自江州至太平興國宮三十裡,此適當其半。是日,車馬及徒行憧憧不絕,雲上觀,蓋往太平宮焚香,自八月一日至七日乃已,謂之白蓮會。蓮社本遠法師遺跡。

  舊傳遠公嘗以一日借道流,故至今太平宮歲以為常。東林寺亦自作會,然來者反不若太平之盛,亦可笑也。晚至清虛庵,庵在撥雲峰下,皇甫道人所居。皇甫名坦,嘉州人,出遊旁郡,獨見其弟子曹彌深。登紹興煥文閣,實藏光堯皇帝禦書。又有神泉、清虛堂,皆宸翰題榜。宿清虛西室,曹君置酒堂中,炙鹿肉甚珍,酒尤清醇。夜寒,可附火。

  *

  八日。早,由山路至太平興國宮,門庭氣象極閎壯。正殿為九天採訪使者像,袞冕如帝者。舒州灊山靈仙觀,祀九天司命真君,而採訪使者為之佐,故南唐名靈仙曰丹霞府,太平曰通玄府,崇奉有自來矣。至太宗皇帝時,嘗遣中使送泥金絳羅雲鶴帔,仍命三年一易。神宗皇帝時,又加封應元保運真君及賜塗金殿額。兩壁圖十真人,本吳生筆。

  建炎中,李成、何世清二盜以廬山為巢,宮屋焚蕩無餘。先是山中有太一宮,摹吳筆於殿廡。及太平再興,複摹取太一本,所托非善工,無複仿佛。憩于雲無心堂,蓋冷翠亭故址也。溪聲如大風雨至,使人毛骨寒栗,一宮之最勝處也。採訪殿前有鐘樓,高十許丈,三層,累磚所成,不用一木,而櫩桷翬飛,雖木工之良者,不能加也。但鐘為磚所揜蔽,聲不甚揚,亦是一病。觀主胡思齊雲:「此一樓為費三萬緡,鐘重二萬四千餘斤。」又有經藏亦佳,扁曰雲章瓊室。太平規模,大概類南昌之玉隆。然玉隆不經焚,尚有古趣,為勝也。遂至東林太平興龍寺,寺正對香爐峰。峰分一支東行,自北而西,環合四抱,有如城郭,東林在其中,相地者謂之倒掛龍格。寺門外虎溪,本小澗,比年甃以磚,但若一溝,無復古趣。予勸其主僧法才去磚,使少近自然,不知能用吾言否。

  食已,煮觀音泉啜茶。登華岩羅漢閣。閣與盧舍閣、鐘樓鼎峙,皆極天下之壯麗,雖閩浙名藍,所不能逮。遂至上方、五杉閣、舍利塔、白公草堂。上方者,自寺後支徑,穿松陰,躡石磴而上,亦不甚高。五杉閣前,舊有老杉五本,傳以為晉時物,白傅所謂大十尺圍者,今又數百年,其老可知矣。近歲,主僧了然輒伐去,殊可惜也。

  塔中作如來示寂像,本宋佛馱跋陀尊者,自西域持舍利五粒,來葬於此。草堂,以白公記考之,略是故處。三間兩柱,亦如記所雲。其他如瀑水、蓮池,亦皆在。高風逸韻,尚可想見。白公嘗以文集留草堂,後屢亡逸,真宗皇帝嘗令崇文院寫校,包以斑竹帙,送寺。建炎中又壞於兵。今獨有姑蘇版本一帙,備故事耳。草堂之旁,又有一故址,雲是王子醇樞密庵基。蓋東林為禪苑,始于王公,而照覺禪師常總,實第一祖。總公有塑像,嚴重英特人也。宿東林。

  *

  九日。至晉慧遠法師祠堂及神運殿焚香。憩官廳堂中。有耶舍尊者劉遺民等十八人像,謂之十八賢。遠公之側,又有一人執軍持侍立,謂之辟蛇童子。傳雲,東林故多蛇,此童子盡拾取,投之蘄州。神運殿本龍潭,深不可測,一夕,鬼神塞之,且運良材以作此殿。皆不知實否也。然「神運殿」三字,唐相裴休書,則此說亦久矣。官廳重堂邃廡,廚廄備設,壁間有張文潛題詩。寺極大,連日遊歷,猶不能遍。唐碑亦甚多,惟顏魯公題名,最為時所傳。又有聰明泉,在方丈之西。卓錫泉,在遠公祠堂後,皆久廢不汲,不可食,為之太息。食已,游西林乾明寺。西林在東林之西,二林之間,有小市曰雁門市。傳者以為遠公雁門人,老而懷故鄉,遂仿佛雁門邑裡作此市,漢作新豐之比也。

  西林本晉江州刺史陶范舍地建寺。紹興十五六年間,方為禪居,褊小非東林比,又絕弊壞。主僧仁聰,閩人,方漸興葺。然流泉泠泠,環繞庭際,殊有野趣。正殿釋迦像,著寶冠,他處未見,僧雲唐塑也。殿側有慧永法師祠堂,永公蓋遠公之兄。像下一虎偃伏,又有一居士立侍,不知何人。方丈後有磚塔,不甚高,制度古樸。予登二級而止。

  東廂有小閣曰侍賢,蓋往時館客之地,今亦頹弊。東、西林寺舊額,皆牛奇章八分書,筆力極渾厚。西林亦有顏魯公題名,書家以為二林題名,顏書之冠冕也。舊聞廬山天池磚塔初成,有僧施經二匣。未幾,塔震一角,經亦失所在。

  是日,因登望以問僧,僧雲誠然。或謂經乃刺血書,故致此異。又雲今年天池火,尺椽不遺,蓋旁野火所及也。晚複取太平宮路還江州,小憩於新亭,距州二十五裡。過董真人煉丹井,汲飲,味亦佳。董真人者,奉也。

  *

  十日。史志道餉谷簾水數器,真絕品也,甘腴清冷,具備眾美。前輩或斥《水品》以為不可信;《水品》固不必盡當,然谷簾卓然,非惠山所及,則亦不可誣也。水在廬山景德觀。晚別諸人。連夕在山中,極寒,可擁爐。比還舟,秋暑殊未艾,終日揮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