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劉基 > 劉伯溫文集4 | 上頁 下頁
壽萱堂記


  會稽山陰餘邦用有堂,名曰壽萱,以奉母也。按萱,草名也。《詩》曰:「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與萱同音,而諼之義為忘,故草名萱,亦取其能忘憂。北堂謂之背。婦洗在北堂,見於昏禮之文;而萱草忘憂,出於嵇叔夜之論。後世相承,以北堂喻母道,而又有萱堂之稱,蓋不知其何所據。若唐人「堂階萱草」之詩,乃謂母思其子,有憂而無歡,雖有忘憂之草,如不見焉。非以萱比母也。又按醫書,萱草一名宜男。以萱諭母,意或出此?蓋不可知。然萱能忘憂,既壽矣,又無憂焉,人之所願欲遂矣。子之奉母,不過欲其如是,則壽萱之名,不必其有所據亦可也。

  夫人欲孝而親不待,或厄窮而無以為孝,則皆抱終身之恨而不平於天,豈不大可憐哉?余君豐於家,而得壽母以養之,其所受於天者厚矣。《書》稱五福,壽、富、康寧居其目之三。康寧也者,無憂之謂也。五福四系於天,而一系乎人,攸好德也。

  餘君業儒而孝於其親,又以善見推於其鄉人,斯可謂之能好德已!人知四者之系於天,而不知天之所佑者德也。

  《書》曰:「惠迪吉、壽、富、康寧、考終命,惟攸好德者受之。」餘君勉乎哉!

  《詩》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夫積德如水,愈浚而愈深;否則有時而涸矣。餘君勉乎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