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劉基 > 劉伯溫文集2 | 上頁 下頁
書為善堂卷後


  大樑武子宣之父明德君,名其居之堂曰「為善」。君卒,子宣奉其母夫人之命,祠君於堂。而服膺為善之訓,乃作法海蘭若於建業城南,又奉母航海至於補陀洛伽之山,以求所謂大士真儀者,將以廣為善之路也。故翰林學士虞公為之記,文獻之士為之言者不少,而子宣之求言于四方未已也。吾固有以知其心矣。

  夫人志于道而未獲所向,故願就有道而正焉。是其好學篤行之誠,積於中而見乎外也,正宜因其憤悱而啟發之。惜無有以聖人之道與之言,而徒就其所已行者縷縷焉,宜其不足乎心而求之不置也。孟子曰:「不直則道不見,我且直之。」

  昔宋人有好玉者,得燕石焉,以為玉而寶之,革櫃十重,巾十襲。周客見而笑之。夫好玉則誠好玉矣,而未為知玉也,故不免為識者所笑。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載在方冊,其所言皆善言也,其所行皆善行也,天下之善莫能外之矣,舍是而他求焉,惑也。夫人之所食以生者,五穀也。今有厭五穀而不食,則必求夫爽口蜇吻之味而食之,則不戕其生者,鮮矣。故聖人之道,五穀也;異端之道,爽口蜇吻之味也。聖人之道,求諸日用之常;異端之道,必索隱以行怪。其勢不並立也。是故欲求道者,必先定其所向。如將適燕,先舉轅而指北,然後訪而取途,則無倒行之悔矣。故孟子道性善,必稱堯舜。恐其不知孰為善、孰為不善也,故以堯舜的之。知所在矣,又必有至之之道,是故顏淵問克己復禮,必請其目。如是而後可以言為善矣。擇之而不得其正,為之而不知其方,心與事相違,而德與言不相類。

  冥行而不問,學者之失也;問焉而不告,聽者之咎也。人有所請,不知則不必言,知則當盡言之;不然,則皆聖人之罪人矣。予雖不識子宣,觀其求之廣而知其志之篤,於是乎盡言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