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劉基 > 劉基集 | 上頁 下頁
卷五(4)


  ◇贈醫學錄江仲謙序

  或稱良醫之用藥,猶良將之用兵,其信然哉!人之死生倚于醫,國之存亡倚於將。反掌之間,吉凶分焉。不得其良而用之,是以人與國棄也。故良將投其兵於敵,而敵失其所禦;良醫投其藥於病,而疾失其所聚。兵可以殺敵,藥可以殺病,人皆知之。用之有舛,則殺病之藥不於病,而於其人;殺敵之兵不於敵,而于其國,可不慎哉!故人之將死,而得良醫,國之將亡,而得良將,天下之幸,無有大於此者,而天下之功,亦無有逾於此者。以之並言,良非過矣。

  紹興江仲謙以醫良於其郡。甲午之歲,餘挈家來紹興。紹興地卑濕,歲又寒暑易常度,家人疾病相連屬不絕。延仲謙診之,劑所投,無不愈。由是倚仲謙以為安,而信其以良稱不虛矣。方予家人之疾也,仲謙來視,曰:「某當某日愈;某當變某疾,疾作後幾日愈。」無不驗。有所饋謝,則堅拒不受。予嘗讀史,見趙充國論邊事,無不如其先言;魏公子救邯鄲于垂亡,而卻不受賞:古今所稱以為賢。今以仲謙觀之,良醫之與良將,其用心真有不期而吻合者,良可駭也!

  剡溪姚古道從師於越,得疾焉,遇仲謙而愈,仲謙又不取饋謝。郡士之與古道交者,多賦詩以美仲謙,而予又為知仲謙者,故為序。

  ◇贈徐仲遠序

  世之所謂禍福通塞者,果由於命耶?聖人罕言命,命果不足道耶?孔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自古固有不仁而安榮、守道而戮辱者,庸非命乎?古之人以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為福,而不言貴。今之論命,以官爵之大小品高下,豈古之所謂禍福與今異耶?好德無逾于仲尼,則厄窮而在下。顏淵亞聖,三十以死。曹孟德、司馬仲達位在人上,而以壽終,且及其子與孫。禍耶?福耶?所謂命者,當何以斷之哉?

  《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今之言命者,其果有合于古人否乎?天以陰陽五行生為人也。陰陽五行之精,是為日月木火土金水之曜。七曜運乎上,而萬形成於下。人也者,天地之分體,而日月木火土金水之分氣也。理生氣,氣生數。由數以知氣,由氣以知理,今之言命者之所由起也。夫氣,母也;人,子也。母子相感,顯微相應,天人之理也。則亦何可廢哉!日至而麋鹿解,月死而蠃蚌膲。溫風動而薺麥死,清霜降而豐鐘鳴。物理相通,不可誣也。

  天臺徐仲遠以七曜、四余推人生禍福,無不驗,予甚異之,而贈以言。若夫吉凶利害之所趨避,則吾聞之《孟子》矣。

  ◇王原章詩集序

  予在杭時,聞會稽王原章善為詩,士大夫之工詩者多稱道之,恨不能識也。至正甲午,盜起甌、括間,予辟地之會稽,始得盡觀原章所為詩。蓋直而不絞,質而不俚,豪而不誕,奇而不怪,博而不濫,有忠君愛民之情,去惡拔邪之志,懇懇悃悃,見於詞意之表,非徒作也,因大敬焉。

  或語予曰:「詩貴自適,而好為論刺,無乃不可乎?」予應之曰:「詩何為而作邪?《虞書》曰:『詩言志。』卜子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果何為而作耶?周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太師陳詩,以觀國風。使為詩者俱為清虛浮靡,以吟鶯花、詠月露,而無關于世事,王者當何所取以觀之哉?」

  曰:「聖人惡居下而訕上者。今王子在下位,而挾其詩以弄是非之權,不幾於訕乎?」曰:「籲!是何言哉!《詩》三百篇,惟《頌》為宗廟樂章,故有美而無刺。二《雅》為公卿大夫之言,而《國風》多出於草茅閭巷賤夫怨女之口,鹹採錄而不遺也。變風、變雅,大抵多於論刺,至有直指其事、斥其人而明言之者,《節南山》、《十月之交》之類是也。使其有訕上之嫌,仲尼不當存之以為訓。後世之論去取,乃不以聖人為軌范,而自私以為好惡,難可與言詩矣。」曰:「《書》曰:『惟口起羞。』昔蘇公以謗詩速獄,播斥海外,不可以不戒也。」曰:「孔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故堯有誹謗之木,而秦有偶語之僇。亂世之計,治世之所與也。得言而不言,是土瓦木石之徒也。王子生聖明之時,而敢違孔子之訓而自比於土瓦木石也耶?」

  ◇送余希賢歸江東序

  有不必問其行而可以知其人,則視其所交而已矣。故元禮之門,惟林宗可登;仲舉之榻,非孺子不下。夫一介之士,未必人人識而知其心也,而二子之名以之聞於天下者,何耶?當是時,天下之想望二公,不啻如麒麟、鳳凰,而二公亦直以天下之模楷自任。其明如鑒,其直如弦,其平如衡,其公如日月之照人,莫不知之也。故士之被其知者,如馬之逢伯樂,如劍之遇薛燭,如楩楠、松柏之得匠石,其美不揚而自播,其價不炫而自定矣。

  別上人為予言:「余君希賢以池陽府史,從監郡九十子陽公治戎江東,子陽公甚敬重之,有謀畫,悉與計議,多所弘益。及公還紹興,希賢又送至浙江之東。今將歸,請為言以餞之。」予居王氏南園時,希賢嘗來訪,餘一識面,不能頻數接話言。惟是子陽公之政,事日下於民,門庭無私謁,左右無私人,則予所目見,為有征也。子濯孺子曰:「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人欲知希賢,吾當以此論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