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宗羲 > 明儒學案 | 上頁 下頁 |
張元忭 |
|
張元忭字子藎,別號陽和,越之山陰人。父天複,行太僕卿。幼讀朱子《格致補傳》,曰:「無乃倒言之乎?當雲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而後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也。」 嘉靖戊午,舉於鄉。 隆慶戊辰,太僕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僕釋歸,先生入京頌冤。事解,又歸慰太僕於家。一歲之中,往來凡三萬餘裡,年踰三十而發白種種,其至性如此。 辛未,登進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尋丁外艱。萬曆己卯,教習內書堂。先生謂「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賢不肖為國治亂所系」。因取《中鑒錄》諄諄誨之。江陵病,舉朝奔走醮事,先生以門生未嘗往也。壬午皇嗣誕生,齎詔至楚,丁內艱。 丁亥升右春坊,左諭德,兼翰林侍讀。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先生之學,從龍溪得其緒論,故篤信陽明四有教法。龍溪談本體而諱言工夫,識得本體,便是工夫。先生不信,而謂「本體本無可說,凡可說者皆工夫也」。嘗辟龍溪欲渾儒釋而一之,以良知二字為範圍三教之宗旨,何其悖也。故曰「吾以不可學龍溪之可」。先生可謂善學者也。第主意只在善有善幾,惡有惡幾,於此而慎察之,以為良知善必真好,惡必真惡,格不正以歸於正為格物,則其認良知都向發上。陽明獨不曰良知是未發之中乎?察識善幾、惡幾是照也,非良知之本體也。朱子《答呂子約》曰:「向來講論思索,直以心為已發,而所論致知格物,以察識端倪為初下手處,以故缺卻平日涵養一段工夫。」此即先生之言良知也。朱子易簀,改《誠意章句》曰:「實其心之所發。」。此即先生之言格物也。先生談文成之學,而究竟不出於朱子,恐於本體終有所未明也。 ·《不二齋論學書》 ·《秋遊記》 ·《志學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