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宗羲 > 明儒學案 | 上頁 下頁 |
董澐董穀 |
|
董澐字複宗,號蘿石,晚號從吾道人,海鹽人。以能詩聞江湖間。嘉靖甲申年六十八,遊會稽,聞陽明講學山中,往聽之。陽明與之語連日夜,先生喟然歎曰:「吾見世之儒者,支離瑣屑,修飾邊幅,為偶人之狀。其下者,貪饕爭奪于富貴利欲之場,以為此豈真有所為聖賢之學乎?今聞夫子良知之說,若大夢之得醒,吾非至於夫子之門,則虛此生也。」因何秦以求北面,陽明不可,謂「豈有弟子之年過於師者乎?」先生再三而委質焉。其平日詩社之友招之曰:「翁老矣,何自苦!」先生笑曰:「吾今而後始得離於苦海耳,吾從吾之好。」自號從吾。 丙戌歲盡雨雪,先生襆被而出,家人止之不可,與陽明守歲於書舍。至七十七而卒。先生晚而始學,卒能聞道。其悟道器無兩,費隱一致,從佛氏空有而入,然佛氏終沉於空,此毫釐之異,未知先生辨之否耶? [董澐子]董谷,字石甫。嘉靖辛醜進士。曆知安義、漢陽二縣,與大吏不合而歸。少游陽明之門,陽明謂之曰:「汝習於舊說,故於吾言不無抵牾,不妨多問,為汝解惑。」 先生因筆其所聞者,為《碧裡疑存》,然而多失陽明之意。其言「性無善惡」,陽明「無善無噁心之體」,以之言心,不以之言性也。又言「性之體虛而已,萬有出焉,故氣質之不美,性實為之。全體皆是性,無性則並無氣質矣。」夫性既無善無惡,賦於人則有善有惡,將善惡皆無根柢歟?抑人生而靜以上是一性,靜以後又是一性乎?又言「複性之功,只要體會其影響俱無之意思而已」。信如斯言,則莫不墮於怳惚想像,所謂求見本體之失也。學者讀先生之書,以為盡出於陽明,亦何怪疑陽明之為禪學乎! ·《日省錄》 ·《求心錄》 ·《碧裡疑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