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遵憲 > 日本國志 | 上頁 下頁 |
卷二十 食貨志六(2) |
|
金銀輸出入比較表 (以下各表略) 外史氏曰:古所謂理財之道所以諄諄然垂戒者,要不外乎財聚民散。蓋天地生財止有此數,上盈則下虛,上益則下損,民膏民脂日竭於上,饑寒交迫,父不能有其子,君不能有其臣,天下之大亂作矣。自古聖帝明王未有不以聚斂為戒者也,雖然鹿台之財,武王因之。瓊林之庫,唐祖因之。失國者以聚斂,得國者即以其聚斂散之於民。而四海猶不至於困窮。事變之極逮夫今日,乃有禍患百倍於聚斂,至於民窮財盡,雖有聖賢,實莫如何者,是則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所不及料、所不及言者也。是何也?曰金錢流出海外也。挽近之世,弱肉強食,彼以力服人者,乃不取其土地,不貪其人民,威迫勢劫,與之立約,但求取他人之財以供我用。如狐媚蠱人,日吸其精血,如短蜮射影,日中其荼毒。以有盡之財,填無窮之欲,日膠月削,禍深於割地,數倍於輸幣,百倍於聚斂,又不待言也。既經明效大驗者,印度則亡矣,埃及則弱矣,土耳其則危矣。 歐洲大國皆知其然,必皇皇然合君臣上下聚族而謀之:欲我國之產廣輸于人國,則曰討國人以訓農、以惠工,於是有生財之道。欲我國所需悉出於我國,不必需者禁之絕之,必需者移種以植之,效法以制之,於是乎有抵禦之術。欲他國之產勿入於我國,則重征進口貨稅,使物價翔貴,人無所利,於是乎有保護之法。凡所以殫精竭慮、析及秋毫者,誠見夫漏卮不塞,十數年後元氣剝削,必將胥一國而為人奴矣。 日本自開港通商以來,其所得者在力勸農工,廣植桑茶,故輸出之貨驟增。其所失者在易服色,變國俗,舉全國而步趨泰西,凡夫禮樂制度之大,居處飲食之細,無一不需之於人。得者小而失者大,執政者初不料其患之一至於此也。邇年來杼柚日空,生計日蹙,弊端見矣。全國上下知金錢流出之大害,乃亟亟然議改條約,欲加進日之稅,免出口之稅,庶以廣財源而節財流,而大勢敗壞不可收拾,悔之晚矣。雖知其既晚,挽回於將來,補救于萬一,及今猶可為也。今核明治五年至十二、三年海關出入之數,先詳貨幣,次臚物品,次別國名,皆為提綱擇要,比較數年以來,使天下之人曉然知其得失利害之所在。嗟夫,日本與諸大國馳騁,而十年之間流出金錢乃逾億萬之多,其何以支!痛念兄弟之國窘急若此,不禁為之太息而流涕也。而或者猶曰:「是第據五港關吏報告之書,尚有流出金錢不具於此者。」則益非餘之所敢知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