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遵憲 > 日本國志 | 上頁 下頁 |
卷二十 食貨志六(1) |
|
商務 古無商賈,第以有易無而已。至顯宗時鑄造銀錢,商業蓋權輿於此。自通使大唐,唐物麇聚,特於太宰府設唐物使一官,舶至則遣藏人檢查貨物,命出納司辨給價值,其珍異之品朝廷或以獻上皇、以告山陵,而特禁賈估不由官司、私相交易者。蓋當時所重遠方難得之物,不在通商也。惰好中絕,宋、明之間,偶通商舶而貿易不盛,又以海寇肆擾,每禁通商。德川氏之初,規模巨集遠,嘗許荷蘭、英吉利、葡萄牙、西班牙、呂宋、安南、暹羅互市,外舶至者輒給以印票,許持票再來。其時坊津、長崎、平戶、和泉、界浦海帆雲集,而日本商人亦造巨舶出海,德川氏定為二十家,船名曰殊印船。禁教之後,人海者必奉牒而行,又謂之奉書船。然卒以天主教倡亂,悉絕互市,並禁造大舶。禁帆用三桅,漕船外不得過五百石,著為永例。外舶抵港不許上陸,而國民出海雖遭風難,民歸亦處斬。二百餘年兢兢墨守,專以鎖港為國是,終德川氏之世,惟長崎開港,許中國與和蘭通商而已。當時輸入之貨綿糖、綢緞、書具、文籍為多,輸出之貨銅為大宗,余則昆布、鰒魚及銅、漆、雜器耳。而德川氏中葉屢減舶數,限出入貨物值數,故商務曰以衰微。事詳《鄰交志》上、下篇中。蓋亞細亞諸國重農而不重商,但恐貨物匱乏,或無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故立之制限.使貨不濫出則價不騰貴,意在保民不在通商。古來政體如此,與今曰黍西諸國廣興商務以爭利益迥不侔也。 及美艦、俄船迭來劫盟,乃訂條約,通鄰交。以橫濱、箱館、大阪、神戶、新渴、夷港、長崎、築地為通商市場而海禁大開,國勢一變矣。既開互市,外商鱗集,輪船帆船,聯翩絡繹,東來西往。日本亦頗有出巨貲以營商業者。先是,日本舊習為商賈者,僅以一二人私財權子母以圖微利,未有如西人之醵貲集錢、以聯合力結為商會者。既與西商爭利,知私財綿薄,不如集貲商會之力之大,由是商人合力聯結會社。然操術不工,往往銳進輕舉,不量力,不慮勝,先笑而後眺j明治七年小野組既破家,野為豪商之首組者,謂組合為商,即商會也。島田組又報傾產,亦豪商。當時二家破產,連累甚廣,宮庫虧損亦及九十六萬餘圓。日本之商勢益衰莆,其經營之業,如蠶卵紙屢取敗屈。蠶卵紙,歐洲中原購以為種,輸出甚盛。商人貪得,制曰苟且,聲價漸輕。政府慮其濫造,特設規則、立制限,商民譁然謂不便,外國公使亦生異議。政府不得已,於七年解禁,諸國蠶種概供輸出。一時萬余人聚於橫濱,減價爭賣,莫不虧本。於是豪商六人協力出八萬餘圓,購五十余萬枚而摧燒之,乃略復原價。此時失貲破產者不知幾千百人,或曰此收買之策乃政府出貲,陰遣商人為之雲。至十年又覆敗失,商法會議局收毀三十餘枚,而卒無效。其他若三年之豕、五年之兔、八年之薔薇、十年之萬年青,皆以無足重輕之物張脈僨興,驟起高價,乘機者居為奇貨,及價落而物歸無用,因而破產者又比比相踵。明治三年,有豕白腹者或詫為異物,購而去,俄而出貲爭購,各以肥臘彭亨為貴。商人貪利,甚至寄電報購之香港、廣東。薔薇、萬年青因一二華族購而玩賞,效尤競起,一花一葉竟費中人之產,猶不能得其殊異者。兔為日本所無,外商乘機謀利,乃至每頭值數百金,商民之愚昧者傾家購取以僥倖一時之利,既而價落,破產者殊眾,且有人自殺。西商有以銀米物價限期為買賣者,其法實類於博簍,日本自結商會,爭效此風,頗有朝猗頓而夕黔婁者。 辟如米價每石值五劇,則懸期訂約購米乃石或十萬石,既至期而米價值六圓,則每石得利一圓,十萬石得十萬圓矣。或每石值四圓,則每石損一圓,十萬石損十萬圓矣。第指其虛價預揣低昂以決勝負,而米仍積於倉廩未嘗買賣也。其他若油、若豆、若金、若銀,無不如是。此風盛行,豪富有大力者間或聯集巨貲,盡舉市場之米概行收買而自定其價,以博厚利。與之鬥力者複出他策以決勝敗,市價無定,往往一市哄動雲。而各商會樹黨相爭,又每每操同室之戈,使外商得漁人之利。以故利權盡歸於外商,日本十不及一,政府頗厭苦之。其後豪商有識者乃集合眾商開商法會議所,設商法學校,以振興商務。至十三年,因賣絲事與外商爭,始稍稍有效,爾後當能恢復商業歟。蠶卵紙耗損以後,日本學制紅茶,又因濫制爭賣而不得利。輸出之貨,絲最為大宗,商人又慮其敗也,乃聯合眾絲商結一生絲轉運局,凡外商買絲必至此局,揀式樣、定價值乃許發賣,日本絲商不得自與外商私相交易。自設局後外商囂然不願,請于公使,公使商之外務,外務辭以"此商人之事,非吾輩所得干預"。外商乃停止買賣,相持數月,卒以歐洲絲價甚昂,外商乃不得已而從其章程。蓋內商與外商爭權,此為第一次雲。 而政府自通商以來,力以殖物產、興商務、為人民提倡。既廣開官工廠,屬內務省者有千住制絨所、愛知紡績所、廣島紡績所、砂糖製造所,屬大藏省者有造幣局、印刷局,屬海軍省者有橫須賀造船所、唐津石炭所,屬工部省者有佐渡、生野、阿仁、院內、三池之礦山,有赤羽、深川、兵庫、長崎之工廠,屬開拓使者有水車器械製造所、木工所、煉鐵所、麵粉製造所、麥酒釀造所、葡萄酒釀造所、魚油製造所、燧木製造所、昆布精製所、魚粕製造所、罐魚製造所,招集群工,日事興作。複舉國家所有輪舶付之三菱會社,歲給貲金,使爭內外航海之利。生蕃之役,購以載兵役、運軍器者共十三艘,事平,屬大藏省,改為商船以謀海運,命三菱會社代司其事。八年七月改隸內務省,九月盡舉諸舶付之三羞.目每年由政府給金二十五萬圓以資助之。考黍西各國,髑R創建輪船、鐵路,國塚有以冒船給之者,有以官地付之者,有歲出官金以資助之者,有借給經費、免收利息以助之轉運者,甚有與商人訂約、歲得四分五分利、苟經營不足此數籌款以彌補之者。蓋輪船、鐵路為一國公益所關,國家遇有軍務、賑務,既便徵調,尤便運輸。且民間重滯難運之物,若煤、若鐵,尋常人力不便營運者,苟輪船能通、鐵路能到,不難變廢棄之物而為貨財,化窮僻之鄉而為富庶。非獨利商,實則裕國。又況各國皆有而我國獨無,則利權盡為外人佔據。但使創立一輪船商會,無論其得利與否,此商會中有十餘艘輪船,每歲所得轉運之貲及一百萬,則此一百萬金仍歸於吾民,不至為外人奪去,國家安得不設法保護之乎?凡創辦之事根本甫立,外人爭攬利權者又往往傾貲以爭競,設策以搖撼,故得利甚難。國家出貲助之,亦勢之不得不然者也。三菱會社既設,即於是年購美國船四艘,以分走上海。旋又與英國彼阿會社爭日本沿海之利,英船卒讓之獨行十年。麂島之亂,盡舉輪帆諸船以供國家調兵運糧,國家亦賴其利。蓋辦理已有成效矣。以官工所開炭山付之長崎商社,以勸民人開礦之業。複于勸農局、商務局揀派官吏,往中西各國考求種殖之法,孳養之方,製造之事,歸以教人。於直隸購羊千頭,于紐約購馬數十匹,于歐洲諸國購葡萄、木棉、煙草及其他奇花異卉。開農場,設學校,曰討國人教以務財、訓農、通商、惠工諸事。又設共進會,若綿、若絲、若茶、若糖,各令商人出品,每物不下千餘種,分別其精粗優劣,上者給以龍紋賞牌,次鳳紋賞牌,次花紋賞牌,又次給以褒賞之章,以內務卿監臨其事,拔其尤者以勸眾人。明治十年,又開內國勸業博覽會,萃全國物產工作比較而賞拔之,則國皇與後均親臨會場以示盛典。而米利堅費裡地費亞百年大會、澳地利維也納之萬國博覽會、佛蘭西巴黎斯之大會,皆特命卿、輔總裁其事,俾督率商人齎物以往,得褒賞者歸而誇示以為榮。米國百年大會,初命內務卿大麼保利誦為總裁.繼改命陸軍中將西鄉從道。澳國大會,特命議官佐野常IM,皆令親赴會場,歸,上其事於政府。法國大會,亦命內務卿伊滕博文為總裁。複于中國之上海、天津、廈門,英之倫敦、新駕波,法之馬耳塞,俄之華地雲士鐸,美之紐約、桑佛蘭須斯果,分設領事,命以時呈報商務。而政府以本國制造物,如綿織物、絲織物、絲棉交織物、衣服、陶器、磁器、七寶器、漆器、竹器、銅器、搪器、紙扇、子團扇,於十二年佈告一概免稅,許之輸出。凡有可以拓商業、攬利權之法,皆依仿採擇,一一舉行。然而通商十餘年,惟明治元年及九年輸出多於輸入,其他則輸入過於輸出者為數甚多也。蓋自維新以前,各藩學習西洋兵法,以戎衣勁服從事,遂以洋服為便,稍有摹擬者,德國末代將軍曾著洋服,人爭誹謗。外交漸開既勢力自審不敵,遂豔羨其事事物物無不盡美。明治三四年間,各藩士多用洋服、脫刀劍者,其時東、西衣服並用,奇裝異飾招搖過市,外人頗為嗤笑。三年,令士民散發脫刀,一任其便。于時地方官諭令人民,或以散發有益於養生為言,或設不遵斷發之令,甚有令結髮課重稅者,於是士民之頭髮靡然一變雲。未幾,國皇斷發,皇后亦廢棄剃眉涅齒舊習。逮明治五年,制定文武官禮服,一用洋式,而服色一變矣。房屋舊皆以木制,幕府之末惟一延寮館築之以石,蓋亦以館賓者。既而官廳、學校、工廠皆效西式,層樓傑閣,穹窿壯麗,警人耳目。五年,東京火災,政府命於京橋、新橋間創造市街,牆磚屋瓦一依西俗,特借給經費以助成之,而居處又稍變矣。上行下效,靡然從風,為官吏者限於禮制無論也,豪富大賈、故家世族、學士文人亦頭戴氈笠,足踹皮靴,手執鞭杖,鼻撐眼鏡。若入而居家,不以巴黎斯之葡萄酒、古巴之淡巴菰餉客,輒若有慚色。而巨室大家更且牆被文繡,地鋪榻氍矣。即下至窮鄉陋邑、小戶下民,偶有餘蓄,亦購猩紅氈為褥、碧琉璃嵌窗,以之耀鄉里。以故外物叢集,大而輪船、機器、巨炮、利槍,小而氈冠、革履、手拭、襟飾,連檣累舶,日新而月異。外商之工于謀利者,又且以英美之物效日本之制,輸入之物每年累加,設關以來浮於輸出者遂不下億萬矣。輸出人貨值既不足相抵,金銀曰益濫出,自安政五年橫濱開港,迄於明治四年,凡十三年間溢出金銀大約及八千萬圓。通商之始,未諳外情,所訂條約以貨幣互換為言,政府乃定以洋銀一枚三分之一換金一兩之制,外商不勞而獲厚利,百方交換,其時流出者蓋不知凡幾。美國條約雲:外國貨幣與日本貨幣種類同,輕重同,許其通用,聽兩國人民互相交換。又雲:日本人民未慣用外國貨幣,開港之後,凡一年間官於各港設經理所,所有日本貨幣應聽米利堅人求請照價交換。英、佛、俄、蘭諸約皆同。而政府是時未知外國貨幣價格也,乃定以洋銀一枚三分之一換金一兩之制。外商以兌換之間驟得美利,日夕持銀責官吏互換,官吏乃限每日每人許換之數,外商又雇人互換,行之一年而後已。按當時價值,每洋銀一圓僅值日本金一兩十分之七五雲。以各稅關未經查核,故未悉其確數。然自慶長鑄金以後累世積蓄傾蕩殆盡雲。明治五年以後,稅關始稽金銀溢出之數,至十三年,輸出過於輸入凡六幹六百余萬,其中有新鑄貨幣五千余萬,綜計通商至今,為數凡一億四千余萬雲。若通商各國輸入之貨以英為最多,輸出之貨以美為最多,其與中國通商,則近歲輸出入之數各在四五百萬圓間,不甚懸殊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