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遵憲 > 日本國志 | 上頁 下頁
卷十七 食貨志三(1)


  國計

  當舊幕府時,國用出入一出於計吏之手,多寡不可得知,大概以歲入不足為常,諸藩亦多入不敷出。然當時太平無事,國帑所費只土木與驕奢耳,省嗇而用,或改貨幣,或增貢納,猶足彌補。嘉永六年以後美使劫盟,頗用意海防,自是府藏空虛年甚一年。迨幕師征長,內訌外侮紛集迭起,卒以糧匱師老不利而罷,而幕府亦隨而傾覆矣。王室維新,明治二年始以一歲出入付之佈告。于時國家多故,費用繁浩,出入不相償,每歲不足米一百二十六萬余石,乃作會計表詢之諸藩,令各陳意見。其後廢藩令下,理財之法歸於一途,乃稍稍就緒。然自元年至八年例外歲出為款至巨,一曰征討費,幕府違命,官軍征東及佐賀之師、臺灣之役等款也,共一千二百九十四萬有奇。一曰廢藩費,即王室維新,廢藩為縣,所有舊幕1曰藩諸費,凡一千四i9九十四萬有奇。一曰官工費,即鐵道、電信、礦山、造幣、燈檯等款,凡二千八百三十四萬有奇。一曰改政費,自乘輿遷都、官吏出洋及其他計劃家國、勸業開務等款,凡七百八十五萬有奇。一曰借給費,國家借給諸藩米石、並其餘繁殖物品、勸助5-業等款,凡三千一百三十六萬有奇。一曰秩祿費,即華、士族秩祿,奉還賜給以金之款也,凡一千一百四十三萬有奇。共費一億六百八十六萬有奇。不得已發紙幣、募外債以充之。

  當明治六年五月,大藏大輔井上馨、三等出仕澀澤榮一上書政府,論求效太速,民力疲弊之害,且言歲計不足殆一千萬,而國債至一億四千萬之多。書既上,井上、澀澤相率辭職。其書略曰:國家隆替,雖曰氣運,亦關人事。維新以來未十年,庶職就緒,萬方向化,內則振興數百年之紀綱,外則折衷五大洲之刑政。律則兼萬國之公法,議則盡四境之輿論。學別八區以導無智之民,兵置六鎮以懲不逞之徒。達遠則舟車並藉蒸氣之力,報急則海陸同飛電線之機。其他務財、訓農、通商、惠工,大而造幣、制鐵、燈檯、鐵路,小至街衢、屋舍、器用、衣服,日改月革,駁駿乎進開明之域,有駟馬不及之勢,如此不止,不出數年與歐洲諸國相抗應亦無慚色。凡有心國事者孰不忭舞相慶?然而臣等不免竊竊有所憂也。夫所謂開明者在民力,不在國政;在實際,不在文飾。歐米諸國之民皆崇實學,騖實事,人人以不能力食為恥。而我邦之民則異是,士惟知食祖父余祿而不究文武之科,農惟知依鄉土慣習而不考蕃殖之術,工惟知尋常器械而不能習奇巧,商惟知目前錙銖而不能廣貿易,是皆非不能力食者乎?其所謂才者,則欺詐百出,誣罔萬變,破產亡家者比比皆是。欲驅令此輩一朝達開明之域,是猶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鶚炙,不太亟乎!方今在官之士足未蹈歐土,目未見米政,僅閱畫圖、讀譯書且奮然興起,欲比各國。若曾遊海外親睹其審,則益尊信崇仰之不啻。凡外國之可以資我文明者雖纖毫之微莫不求備,曰英曰法曰蘭曰普,相與目營心醉,口講指劃而不已,若惟恐其摸仿之不似者。雖然,徒取其形似而不重實際,則政事、民情互相違背,外強者中幹,先笑者後眺。臣恐所望未遂而國已陷貧弱中矣。雖有善者未如之何,國其何以為國?此人人所喜而臣輩所憂也。海內晏安二百餘年於茲,為上者不知教化法律為何物,惟按故據例一以武斷取決。民之困於壓制者已極卑屈固陋,因襲之久反以為常然。一旦外交事起,其害不可收拾。志士仁人爭取競趨,殺身為仁,卒以挽回維新中興之業。當是時誠不得不鏟革舊習,更張廢政,一以勇猛果決新天下耳目。今又數年矣,譬如良醫治病,病方劇則先投劇藥,及其稍平則宜用溫補之劑,而俟其元氣之複。為天下之術猶如是,今施設政事宜步步逐序,事事竭誠,若計不出此,猶效疇昔輕佻百事躁進,此臣等之所未解也。更始之際政府以搜羅人才為務,天下人士雲集麇至,政府亦姑以爵祿羈縻之。夫官多冗員必好興作,好興作必求急效。政府不注意民力而專力政治,百官急於趨事成功,勢不能無舍實馳虛之弊,自院、省、使、寮、司至諸國、府、縣,苟有小利喋喋言之,有投隙容悅、衙維新競奇以要寵遇者,彼輩特欲貪其功、增其官以謀一時之榮耳。是以百端輻輳,萬事蝟集,互相抵觸,政府亦不知所以措手也。且冗員多則費用廣,朝廷終不能使天雨粟、地流金以濟國用,則不得不徵求人民。人民已疲弊矣,雖欲徵求之不復可得矣。臣謂政治之要以理財為第一義,苟理財失其法,惟增租稅、重賦斂,使斯民不得安息,國亦隨而凋弊。民疲國弊,安得獨立?政府可不寒心哉!今概算全國歲入總額不過得四千萬圓,豫推本年經費,雖無凶年饑歲一切變故,尚應出五千萬圓。然則比較出入,業已一千萬圓不足若。維新以來國費多端,每歲所負將及一千萬,其他官省舊藩楮幣及中外負債,殆及一億二千萬圓。是以通算政府現今負債,實有一億四千萬圓之多。償之之法未立,何以使民之信之哉?一朝有不虞之變,誠恐困頓跋定、噬臍無及。今政府曾不念此,反務百事更張,強求開明,嗚呼,保護斯民之道抑安在哉!議者或謂歐米諸國重斂賦稅,蓋使民勞而後民富。噫,何其言之謬也。歐米諸國之民概優於智識,其君民互參政議,猶人之一身其相保持,猶手足護頭目爾,利害得失明於中,政府不過護其外而已。我民異於是,偏僻固陋進退俯仰惟尊政府之命耳,所謂權利、義務未知為何物也。政府有所令,舉國奉之,政府有所為,舉國擬之,風習、言語、服飾、器用之微,莫不爭先恥後,摸其所尚。上之所好,下有甚焉。故互市之際輸入器玩什具,年多一年,而輸出之器不過十之六七。詩有之曰:母教猱升木。民之陷於貧弱,是即政府教之也。古人有言:"視民如傷",今也政府反以法制束縛之,以賦稅督呵之,有加於昔日者戶不得無編籍,裡不得無社證,宅不得無地券,人不得無血稅,有訴訟之費,有違詿之罰,乃至物貨販鬻之事逮于奴僕六畜,各有嚴律。是以每一令下,民皆惘然失措不知所向。凡百租稅取于農、取于商、取於工、取於雜業民,不堪其多,破產失居者比比相踵,其凋衰有倍於前者。而政府愈進于開明之域,民庶愈陷於蠻夷之俗,上下相距何啻天壤。臣聞政治之要以因國俗、適民情為貴,故施政者不可不審時度宜,量出而制入,量入而制出。臣謂今日有司宜省嗇而用,務減經費,使歲出無超歲入。自院、省、使、寮、司至於府、縣,考量其施設之順序而確定其額,不許分毫出於限度,如其負債紙幣,宜裁冗費,省冗祿,支消兌換,漸次行之。事不逐其序則不進,不求其實則無效。但使斯民得以蘇息,國步亦隨之而進可企足而俟矣。臣等無似,久承乏于理財之政,于施為之事雖無寸效,而親驗躬履不敢謂一無所知,故敢伸愚衷盡言極論,冀望政府有所回顧雲。政府雖屏棄其言,然其稿已流布於世,內外人民以為大藏官吏所上書言必確實,物議囂囂。一先是,在倫敦募集外債,當時公佈歲出入表頗有贏。余謂將以此金為債款,然據今所上書則大有差異,外人疑懼,將有迫政府速償之意。於是以參議大隈重信為大藏省事務總裁,更作會計豫算表,是歲歲入總計四千八百七十三萬六千八八十三圓,歲出總計四千六百五十九萬五千六百十八圓。後又作決算表,以明治元年至八年六月匯為一冊,於歲出、歲入統分為通常、例外兩款,其意以為歲入款之不足由例外費之過多,然通融劃計,政府負債僅二千余萬,不可謂巳。決算表於十二年十二月呈大政官,自明治元年至八年六月,總計歲入凡四億六百三十五萬八百五十三圓,此內通常歲入為二億八千二百八十七萬八百七十一圓,例外歲入為一億二千三百四十七萬九千九百八十一圓;總計歲出為三億五千九百四十四萬六千六百八十二圓,此內通常歲出為Z-億四千二百八十萬一千六百五圓,例外歲出為一億一千六百六十四萬五千七十七圓;出入相抵外仍有歲入贏餘四千六百九十萬四千一百七十圓。然是時發行紙幣七千三百三十二萬五千四百四十四圓,外國債未償總數一千四百八十九萬三千六百七十九圓,合共八千八百二十一萬九千二百四圓。大隈重信之言曰:此八千余萬圓即八期間歲入不足之數,政府所以負債之故,由於例外費過多,然而支銷例外費鉅款,歲入尚有贏餘四千六百九十萬四千餘圓。若減少例外費,則歲入不足之八千余萬可變為歲贏餘一億二千余萬矣。且如外債未償之數,則有士族奉還之祿,以之遞償每年本利而有餘,就國庫歲出入視之,即謂之不負債亦無不可。蓋現行紙幣雖有七千三百三十二萬五千四百餘圓,然有決算贏餘四千六百九十萬四千一百七十圓以之相抵,僅有二千六百二十四萬一千二百七十三圓之不足,是仍維新以來不足之實數也。抑自明治元年王師征東之後,舉凡廢藩置縣,討逆征蕃,華、士族秩祿之奉還,海、陸軍兵士之豫備,以及鐵道、電線、燈檯之創建,教育、裁判、員警之普設,其他勸業之金,借給之款,凡于國步有進益者百事具舉,而於歲入中削除舊時苛稅凡二十餘種,又停徭役改地租,使全國人民無複繁雜偏苛之苦,其成績昭昭如此。僅負債二千六余萬,不得不謂之少矣。當時以此言比井上上書大相徑庭,又同司大藏事務而推算不等,上下囂論,互分左右袒,或曰井上上書論歲入極少之時,大隈上表論歲入最多之曰。一則專舉其濫用之弊,一則專論其作業之利。井上以支銷紙幣、國債為先務,以興起國益為後;大隈以興起國益則國債、紙幣自可銷還。二說各有所見-Z-。然自明治八年以後,鹿兒島征討費驟增四千二百萬圓,金祿公債增一億七千四百余萬圓,起業公債增一千二百五十萬圓,詳《國債》類中。合之金劄交換、紙幣發行之數,當十三年時計有三億五千余萬之多。金銀漸匱,紙幣曰賤,物價曰昂,上下交困,艱難極矣。當路者乃汲汲謀補救,以嘗國債、減紙幣為主義,既增加雜稅,複廣儲準備,數年之後當可收效歟。

  自六年始頒豫算表,其後每歲公佈出入在五六千萬圓之間,嘗還國債本利,歲需二千余萬,經常歲出僅三四千萬,而海、陸軍費用幾及一千萬,最為鉅款,其他款目亦不下二百萬圓雲。初豫算表之公佈,世人猶未敢信,繼以決算表數益精核,乃不容疑。而政府亦益講求會計之法,設會計檢查院專司其事。歲出、歲入概分為經常、臨時二款,即所謂通常、例外也。別設備荒儲蓄一款,以補凶年租稅未納之項。十四年又改定一切會計之法,其法以本年七月一日至翌年六月三十日為一年度,甲年收支不得混入乙年。分歲出、歲人為常用、準備二部,常用中又分常用、減債為二部。歲入出諸款分別科目,著為定例。凡會計起于豫算,由是而出納,而決算。豫算之法,各官廳先就科目揭載額數,制豫算表,並記前年度豫算額及前二年度現計額於其傍。申牒大藏省,大藏省檢核後送交會計院檢查,於內閣決定。各廳欲於豫算外臨時增費,則申其事由于大藏省,轉呈之太政官,經太政官允許則並告檢查院,每歲四月十五日開檢查會議,議畢送之太政官,經審查決定後,每歲七月將豫算表佈告於眾。出納之法,在國庫則大藏省管理,凡歲入款,依例定期限以時徵收。歲出之款,在京各官廳每月、使府縣每三月、在外國公館每半年則支給,其他于實應支銷之日交付國庫,每日出納詳記其數目、科目、事由,翌日即報告會計檢查院。歲入出決算後如有贏餘,歸人準備金。其各廳出納由各廳管理,凡歲人款彙集各項收額於本廳,納之大藏省。歲出則自大藏省受領,而分頒各項不得以歲入之數移用於歲出。經費。決算之後如有贏餘,還之大藏省。至作業金之出納,區分為興業、營業二類,興業編入歲出部,營業則於經始之日領資本金,以其營業所得為常款,有餘為益金,收入于大藏省。如資本不足於歲入中補領。出納已定,各廳應將每年收支經費制出納精算簿,在京各官廳每月、使府縣每三月、在外國公館每半年將簿呈大藏省及會計檢查院。大藏省每三月別編租稅簿及國債償還、紙幣支銷、準備金收支、起業金收納、貸與金交還等簿,送之會計檢查院。凡一周年間出納限於七月開辦,翌年八月閉鎖。各廳未及決算者,申其事由于會計檢查院,至翌年決算,若其牒簿檢查未確或有差違者,其金額許於閉鎖後四個月內出納。

  決算之法,各官廳于出入諸款清厘後,凡歲入款如租稅,則依期征完,作皆納簿。將簿先呈大藏省,大藏省又,.集各簿作皆納簿。如作業益金及收入雜款作決算報告書,於歲出款則彙集領單、收據作決算表,統呈之會計檢查院。其建築經費以年初豫算表開載全數,若未能竣工遲至翌年者,可以請將正項決算延期,然不得混入翌年。大藏省彙編決算表,送之會計檢查院,經查核後由太政官公佈於眾。歲入科目:曰租稅,曰作業益金,曰雜收入,是為經常歲入。曰諸還納款,曰雜收入,是為臨時歲入。歲出科目:曰國債償還,曰帝室及皇族費,曰賜金恩給款,曰官、省、院、使、局費,曰營繕土木費,曰府、縣費,員警費,曰神社費,曰備荒儲蓄,曰補助營業資本款,是為經常歲出。曰興業費,曰雜支出,曰各廳營業資本,曰豫備,是為臨時歲出。其小科目詳於表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