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家 > 韓愈 | 上頁 下頁
論佛骨表


  臣某言: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昔者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此時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其後,殷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書史不言其年壽所極,推其年數,蓋亦俱不減百歲,周文王年九十七歲,武王年九十三歲,穆王在位百年。此時佛法亦未入中國,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以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竟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禪,則議除之。當時群臣材識不遠,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

  伏惟睿聖文武皇帝陛下,神聖英武,數千百年已來,未有倫比。即位之初,即不許度人為僧尼、道士,又不許創立寺觀。臣嘗以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縱未能即行,豈可恣之轉令盛也!

  今聞陛下令群僧迎佛骨於鳳翔,禦樓以觀,舁入大內,又令諸寺遞迎供養。臣雖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豐人樂,徇人之心,為京都士庶設詭異之觀,戲玩之具耳。安有聖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難曉,苟見陛下如此,將謂真心事佛。皆雲:「天子大聖,猶一心敬信;百姓何人,豈合更惜身命!」焚頂燒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惟恐後時,老少奔波,棄其業次。若不即加禁遏,更曆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為供養者。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穢之餘,豈宜令入宮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古之諸侯行吊于其國,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後進吊。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禦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聖人之所作為,出於尋常萬萬也。豈不盛哉!豈不快哉!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

  無任感激懇悃之至,謹奉表以聞。臣某誠惶誠恐。
  【注釋】

  1.一作《諫迎佛骨表》。佛骨:指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一節指骨。

  2.表:文體名,古代臣子上給皇帝的奏章的一種,多用於陳情謝賀。

  3.臣某言:表開頭的一種格式,某是上表者的代詞。

  4.伏:俯伏,下對上的敬詞。

  5.佛:此處指佛教。

  6.古代對少數民族的稱呼,文章指天竺(今印度)。

  7.法:法度,文章指宗教。

  8.後漢:即東漢。

  9.黃帝:傳說中上古時代部落聯盟的首領,姓公孫,名軒轅。相傳他先後戰勝炎帝和蚩尤,為漢族始祖。

  10.少昊(hào):傳說中古部落首領。黃帝子,己姓,名摯,字青陽。

  11.顓(zhuān)頊(xū):傳說中古部落首領。黃帝之子昌意之後,號高陽氏,居於帝丘(今河南省濮陽東南)。

  12.帝嚳(kù):傳說中古部落首領,黃帝之子玄囂之後,號高辛氏,居西亳(今河南省偃師縣)。

  13.帝堯:傳說中古部落聯盟領袖,帝嚳之子,號陶唐氏,居平陽(今山西省臨汾縣)。

  14.帝舜:傳說中古部落聯盟領袖,顓項的七世孫,姚姓,號有虞氏,名重華,居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

  15.禹:傳說原為夏後氏部落領袖,後因治水有功,舜死後為部落聯盟領袖。

  16.壽考:壽命長。考:老。

  17.殷湯:帝嚳之子契之後,子姓,原為商族領袖。後用伊尹,陸續滅掉鄰國和夏的盟國,最後一舉滅夏,建立商朝。

  18.太戊(wù):即大戊,殷湯第四代孫。

  19.武丁:殷湯第十代孫。

  20.周文王:相傳為帝嚳之子後稷之後,姬姓,名昌。亦稱西伯,史稱其「和善累德,諸侯皆向之。」紂王曾囚西伯于菱裡(故址在今河南省湯陰縣北)。

  21.武王:周武王名發,文王次子。率眾諸侯伐紂滅商,建立周朝。

  22.穆(mù)王:周昭王子,名滿。

  23.漢明帝:即劉莊,光武帝劉秀第四子。

  24.運祚(zuò):國運,福祚,即世運。

  25.宋、齊、梁、陳、元魏:國名。宋:開國皇帝劉裕,或稱劉宋,立國59年。前後八個皇帝,四人被殺。齊:開國皇帝蕭道成,或稱南齊,立國23年。前後七個皇帝,三人被殺。梁:或稱蕭梁,開國皇帝蕭衍,立國56年。前後四個皇帝,三人被殺,一人餓死。陳:開國皇帝陳霸先,立國34年。前後五個皇帝,一人被俘。元魏:即北魏,鮮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魏孝文帝時改姓元氏,故稱元魏。立國160年。前後十七個皇帝,八人被殺。

  26.謹:慎重。

  27.促:短。

  28.梁武帝:即蕭衍。蕭衍,字叔達,502年至549年在位。即位後大興寺廟,自己曾三次捨身同泰寺,由他的兒子和臣子用重金贖回。

  29.牲牢:指作祭品用的牲畜牛、羊、豬。

  30.侯景:字萬景,北魏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南)鮮卑化羯人。

  31.材識:才能見識。

  32.推闡(chǎn):推廣闡發。聖明對皇帝的美稱,文章指高祖禁佛的主張。

  33.睿(ruì)聖文武皇帝:唐憲宗元和三年正月群臣給唐憲宗李純上的尊號。

  34.倫比:匹敵。

  35.舁(yú):抬。

  36.大內:指皇帝宮殿。

  37.遞迎:一個送一個迎接。

  38.直:只是。

  39.徇(xùn):順從。

  40.詭異:怪異。

  41.觀:給人看。

  42.具:置,備。

  43.愚冥(míng):愚昧。

  44.焚頂燒指:以火燒頭頂,燒灼手指。

  45.業次:生業,如做工、經商等。此處指本職工作。

  46.臠(luán)身:把身上的肉割下一塊。臠:切成小塊的肉。

  47.法言、法服:指合乎禮法的言語、服飾。

  48.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僧人見皇帝不行人臣禮,又不養父母,無妻無子。

  49.宣政:宮殿名,位於大明宮含元殿后。

  50.禮賓:禮賓院,唐憲宗元和九年設禮賓院于長安長興裡,以待四夷之使。

  51.設:指設宴。

  52.巫:能以舞降神的人。

  53.祝:祠廟中司祭禮的人。

  54.桃茢(liè):用桃枝編的笤帚,古人用它掃除不祥。

  55.尋常:指一般人。

  56.無任:即不勝。

  57.懇悃(kǔn):誠懇。

  【創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憲宗派宦官到鳳翔法門寺,把釋迦牟尼佛的遺骨迎入宮,供奉三日,又送回寺院。於是整個長安城都轟動了,王公士民們奔走相慶,紛紛前去瞻劄施捨。韓愈認為佛教的教義和儒家學說相悖,並鑒於「迎佛骨」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危害,於是寫下了這篇表,列舉事實,論述佛不足事,對最高統治者及社會佞佛之風進行批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