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
古人不以甲子名歲 |
|
《爾雅》疏曰:「甲至癸為十日,日為陽;寅至醜為十二辰。辰力陰。」此二十二名,古人用以紀日,不以紀歲。歲則自有閼逢至昭陽十名為歲陽,攝提格至赤奮若十二名為歲名。後人謂甲子歲、癸亥歲,非古也。自漢以前,初不假借。《史記·曆書》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攝提格。月名畢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其辨晰如此。若《呂氏春秋·序意篇》:「維秦八年,歲在涒灘,秋甲子朔。」賈誼《鵩賦》:「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服集予舍。」許氏《說文》後敘:「粵在永元固頓之年,盂陬之月,朔日甲子。」亦皆用歲陽歲名,不與日同之證。《漢書·郊祀歌》:「天馬徠,執徐時。」謂武帝太初四年,歲在庚辰,兵誅大宛也。自經學日衰,人趨簡便,乃以甲子至癸亥代之,子曰:「觚不觚。」此之謂矣。 宋劉恕《通鑒外記目錄序》曰:「庖犧前後逮周厲王,疑年茫昧,借日名甲子以紀之。」是則歲之稱甲子也,借也。何始乎?自亡新始也。王莽下書言始建國五年,歲在壽星,填在明堂,倉龍癸酉,德在中宮。又言天鳳七年,歲在大樑,倉龍庚辰。厥明年,歲在實沈,倉龍辛已。《隋書·律曆志》:「王莽《銅權銘》曰:「歲在大樑,龍集戊辰。」又曰:「龍在己已,歲次實沈」是也。自此《後漢書·張純傳》言「攝提之歲,蒼龍甲寅」,《朱穆傳》言「明年丁亥之歲」,苟悅《漢紀》言「漢元年,實乙未也」,《曹娥碑》亦雲「元嘉元年,青龍在辛卯」,《蜀郡造橋碑》雲:「維延熹龍在甲辰」,而張角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以自土書京城寺門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矣。 以甲子名歲,雖自東漢以下,然其時制詔章奏符檄之文皆未嘗正用之,其稱歲必曰元年、二年,其稱日乃用甲子、乙丑,如己亥格、庚戌制,王午兵之類,皆日也。惟《晉書》王廙上疏言:「臣以王申歲見用為鄱陽內史」。按懷帝以永嘉五年辛未為劉聰所執,湣帝以建興元年癸酉即位,中間一年無主,故言壬申歲也。後代之人無大故而效之,非也。 自三國鼎立,天光分曜,而後文人多舍年號而稱甲子。魏程曉贈傅休奕詩:「龍集甲于,四時成歲。」晉張華《感婚賦》:「方今歲在己巳,將次四仲。」陸機《湣懷太子誄》:「龍集庚戌,日月改度。」陶潛《祭從弟敬遠文》:「歲在辛亥,月惟仲秋。」《自祭文》:「歲維丁卯,律中無射。」後周庚信《哀江南賦》:「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而梁陶隱居《真誥》亦書「己卯歲」。至杜預《左傳集解後序》則追言魏哀王二十年,大歲在王戌矣。 晉惠帝時,廬江杜嵩作《王子春秋》。壬子,元康二年,賈後弑楊太后于金塘城之歲。 唐人有以豫書而不稱年號者。《舊唐書·禮儀志》曰:「請以開元二十六年己卯四月禘,至辛已年十月禘;至甲申年四月又禘,至丙戌年十月又禘;至己醜年四月又諦,至辛卯年十月又禘。」其辛已以下不言開元某年。又《博古圖》載《唐鑒銘》曰:「武德五年,歲次王午,八月十五日甲子,楊州總管府造青銅鏡一面,充癸未年元正朝貢。」其癸未亦不言武德六年者,當時屢改年號故也。此一鑒而有正書、有豫書之不同,亦變例也。 史家之文必以日系月,以月系年。鐘鼎之文則不儘然,多有月而不年,日而不月者。 《商母乙卣》其文曰:「丙寅,王錫鬯貝朋用作母乙彝。」丙寅者,日也。《博古圖》乃謂商建國始於庚戌,曆十六年而有丙寅,在仲壬即位之三年,則鑿矣。豈非迷於後世之以甲子名歲,而欲以追加之古人乎? 《春秋》之世,各國皆自紀其年。發之於言,或參互而不易曉,則有舉其年之大事而為言者。若曰「會于沙隨之歲」,「叔仲惠伯會郤成子于承匡之歲」,「鑄刑書之歲」,「晉韓宣於為政,聘于諸侯之歲」是也。又有舉歲星而言,若曰「歲五及鶉火」、「歲及大樑」、「歲在娜訾之口」者。從後人言之,則何不曰甲子也、癸亥也,是知古人不用以紀歲也。 《大祖實錄》自吳元年以前皆書干支,不合古法。大祖當時實奉宋小明王之號,故有言當紀龍鳳者。考之《史記》,高帝之初不稱楚懷王元年,而稱秦二年、三年。又太祖禦制《滁州龍潭碑》文雲:「元末帝至正十有四年」,竊意其時天下尚是元之天下,書至正,正合《史記》書秦之例。又有兼書者,《漢書·功臣侯表序》:「漢興,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陳之歲」是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