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驛傳


  《續漢·輿服志》曰:「驛馬三十裡一置。」《史記》:「田橫乘傳詣洛陽,未至三十裡,至屍鄉廄置」是也。唐制亦然,白居易詩:「從陝至東京,山低路漸平。風光四百里,車馬十三程」是也。其行或一日而馳十驛,岑參詩:「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時發咸陽,暮及隴山頭。」韓愈詩:「銜命山東撫亂師,日馳三百自嫌遲」是也。又如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丙寅,安祿山反于范陽。壬申,聞於行在所,時上在華清宮,六日而達。至德二載九月癸卯,廣平王收西京。甲辰,捷書至行在,時上在鳳翔府,一日而達。而唐制,赦書日行五百里,則又不止於十驛也。古人以置驛之多,故行速而馬不弊。後人以節費之說,歷次裁併,至有七八十裡而一驛者,馬倒官逃。職此之故,盍一考之前史乎?

  古人以三十裡為一舍。《左傳》:「楚子入鄭,退三十裡而許之平。注以為「退一舍」。而《詩》言:「我服既成,於三十裡」《周禮·遺人》:「三十裡有宿,宿有路室。」然則漢人之驛馬三十裡一置,有自來矣。

  國初,凡驛皆有倉。洪熙元年六月丙辰,河南新安知縣陶鎔奏:「縣在山谷,土瘠民貧,遇歲不登,公私無措。惟南關驛有儲此一事,而當時儲畜之裕,法令之寬,賢尹益下之權,明主居高之聽,皆非後世之所能及矣。然則驛之有倉,不但以供賓客使臣,而亦所以待凶荒艱厄,實《周禮·遺人》之掌也。帖括後生,何足以知先王之政哉。

  今時十裡一鋪,設卒以遞公文。

  《孟子》所雲「置郵而傳命」,蓋古已有之。《史記》:「白起既行,出咸陽西門十裡,至杜郵。」《漢書·黃霸傳》注:「師古曰:郵亭書舍,謂傳送文書所止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