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范成大 > 吳郡志 | 上頁 下頁 |
塚墓(1) |
|
吳太伯墓。《吳越春秋》雲:太伯卒,葬于梅裡平墟。梅裡,今屬常熟縣。又《史記正義》引《括地志》:太伯塚在吳縣北五十裡,無錫縣界西梅裡村鴻山上,去太伯所居城十裡。《吳地記》又雲:太伯塚在吳縣北,去城十裡。未詳孰是。 * 吳王闔廬墓,在虎丘山劍池下。《吳越春秋》雲:闔閭葬于國西北虎丘,穿土為山,積壤為丘。發五郡之士十萬人,共治千里,使象摙士鑿池。四周水深丈餘,銅槨三重。澒水銀為池,池廣六十步。黃金珠玉為鳧雁,扁諸之劍,魚腸之幹在焉。葬之三日,金精上揚,為白虎據墳,故曰虎丘。《越絕芹》雲:闔閭塚,在閶門外虎丘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銅棺三重,澒池六尺。玉鳧之流,扁諸之劍三千,方圜之口三千,盤郢、魚腸之劍在焉。發卒十萬餘人築治之。葬之三日,白虎居其上。二說略有同異,顧墳丘中事,又古今遼絕,無所考驗,今兩存之。餘見「雲岩寺」及《往跡》、《塚墓》、《考證》等門。 王禹偁詩: 惜哉吳王墓,秦帝嘗開破。 應笑埋金玉,千年賈為禍。 不待虎跡消,已聞鮑車過。 又是驪山頭,炎炎三月火。 * 吳女墓,在閶門外。闔廬女曰滕玉,王與夫人及女會食蒸魚。王前嘗半而與女,女怒曰:「王食魚辱我」。乃自殺。闔閭痛之,葬于國西閘門外。鑿池積土,文石為槨。題湊為中,以金鼎、玉杯、銀樽、珠襦之寶送女。乃舞白鶴于吳市中,令民隨而觀之。使男女與鶴俱入羨門,因發機以掩之,殺生以送死,國人非之,又取土時,其地為湖,號女墳湖。《吳地記》曰:吳王葬女,取土成湖。 皮日休《女墳湖》詩: 萬貴千奢已寂寥,可憐忠憤為誰嬌? 須知韓重相思骨,直在芙蓉向下消。 陸龜蒙: 水平波淡繞回塘,鶴殉人沉萬古傷。 應是離魂雙不得,至今沙上少鴛鴦。 * 齊女墳,在虞山。吳太子娶齊女,女思齊而病。將死曰:令死者有知,必葬我于虞山之巔,以望齊國。闔閭傷之,如其言,葬虞山之巔。(《吳越春秋》) * 吳王夫差墓,在陽山。《越絕書》謂:越王棲夫差于余杭山,去吳縣五十裡,即今名陽山。 《越絕》又雲:夫差塚在猶亭西卑猶之位,近太湖。越王令干戈人以一𡏱土葬之。《吳越春秋》雲:夫差既伏劍,越王以禮葬之秦余杭山卑猶。宰嚭亦葬其傍。 《史記正義》:夫差棲于姑蘇山,轉戰西北,敗於幹遂。在蘇州西北四十裡裡安山,有遂山。 * 夫差義子墳,一十八所。在秦余杭山東。(《吳地記》) * 巫臣塚,即申公巫臣也。《郡國志》雲:在匠門西南,亦曰巫門。 * 幹將墓,在匠門外。幹將與區冶同師,其妻曰莫耶。吳王使鑄劍二,幹將匿其陰,王殺之。《吳地記》曰:匠門,本名幹將門,門外有幹將墓。後語訛呼為匠門。餘見《土物》條。 * 要離墓,在閶門外金昌亭傍。 * 專諸墓,在閶門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