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段成式 > 酉陽雜俎 | 上頁 下頁
諾皋記(1)


  夫度朔司刑,可以知其情狀;葆登掌祀,將以著於感通。有生盡幻,遊魂為變。乃聖人定璿璣之式,立巫祝之官,考乎十輝之祥,正乎九黎之亂。當有道之日,鬼不傷人;在觀德之時,神無乏主。若列生言灶下之駒掇,莊生言戶內之雷霆,楚莊爭隨兕而禍移,齊桓睹委蛇而病癒,徵祥變化,無日無之,在乎不傷人,不乏主而已。成式因覽歷代怪書,偶疏所記,題曰《諾皋記》。街談鄙俚,與言風波,不足以辨九鼎之象,廣七車之對。然遊息之暇,足為鼓吹雲耳。

  昆侖之墟,帝之下都,百神所在也。大荒中有靈山,有十巫,曰鹹、即、盼、彭、姑、真、禮、抵、謝、羅,從此升降。

  天山有神,是為渾潡。狀如橐而光,其光如火。六足重翼,無面目。是識(一曰「嗜音」)歌舞,實為帝江。形夭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山,乃以亂為目,臍為口,操干戚而舞焉。

  漢竹宮用紫泥為壇,天神下若流火,玉飾器七千枚(一作枝),舞女三百人。一曰漢祭天神用萬二千杯,養牛五歲,重三千斤。

  太一君諱臘,天秩萬二千石。

  天翁姓張名堅,字刺渴,漁陽人。少不羈,無所拘忌。常張羅得一白雀,愛而養之。夢天劉翁責怒,每欲殺之,白雀輒以報堅,堅設諸方待之,終莫能害。天翁遂下觀之,堅盛設賓主,乃竊騎天翁車,乘白龍,振策登天。天公乘余龍追之,不及。堅既到玄宮,易百官,杜塞北門,封白雀為上卿侯,改白雀之胤不產於下土。劉翁失治,徘徊五嶽作災。堅患之,以劉翁為太山太守,主生死之籍。

  北斗魁第一星神名執(一曰報)陰,第二星曰葉詣,第三星曰視金,第四星曰拒理,第五星曰防作,第六星曰開寶,第七星曰招搖(一曰始)。

  東王公諱倪,字君明。天下未有人民時,秩二萬六千石。佩雜綬,綬長六丈六尺。從女九千。以丁亥日死。

  西王母姓楊,諱回,治昆侖西北隅。以丁醜日死。一曰婉衿。

  灶神名隗,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一作祭)洽。常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三百日,小者奪算,算一百日。故為天帝督使,下為地精。己醜日,日出卯時上天,禺中下行署,此日祭得福。其屬神有天帝嬌孫、天帝大夫、天帝都尉、天帝長兄、硎上童子、突上紫宮君、太和君、玉池夫人等。一曰灶神名壤子也。

  河伯,人面,乘兩龍(一曰冰夷,一曰馮夷)。又曰人面魚身。《金匱》言名馮循(一作脩)。《河圖》言姓呂名夷,《穆天子傳》言無夷,《淮南子》言馮遲。《聖賢記》言:「服八石,得水仙。」《抱樸子》曰:「八月上庚日,溺河。」

  甲子神名弓隆,欲入水內,呼之,河伯九千導引,入水不溺。甲戍神名執明,呼之,入火不燒。

  《太真科經》說,有鬼仙,丙戌日鬼名{殸龍}生,丙午日鬼名挺[四庫本為「挻」]〈弓農〉,乙卯日鬼名天陪,戊午日鬼名耳述,壬戌日鬼名〈辶春〉,辛醜日鬼名〈辶氏〉[四庫本為「〈辶氐〉」],乙酉日鬼名聶左,丙辰日鬼名夭雄,辛卯日鬼名{棘心},酉蟲鬼名發廷〈辶毛〉,廁鬼名頊天竺(一曰笙)。語忘、敬遺,二鬼名,婦人臨產呼之,不害人。長三寸三分,上下烏衣。馬鬼名賜,蛇鬼名〈俠刂〉石圭(一曰{厘兒}[四庫本為「{廠黑兒}」]),井鬼名瓊,衣服鬼名甚僚。神荼、郁壘領萬鬼。

  古龜茲國王阿主兒者,有神異,力能降伏毒龍。時有賈人買市人金銀寶貨,至夜中,錢並化為炭。境內數百家皆失金寶。王有男先出家,成阿羅漢果。王問之,羅漢曰:「此龍所為。龍居北山,其頭若虎,今在某處眠耳。」王乃易衣持劍默出。至龍所,見龍臥,將欲斬之,因曰:「吾斬寐龍,誰知吾有神力。」遂叱龍,龍驚起,化為獅子,王即乘其上。龍怒,作雷聲,騰空至城北二十裡。王謂龍曰:「爾不降,當斷爾頭。」龍懼王神力,乃作人語曰:「勿殺我,我當與王乘,欲有所向,隨心即至。」王許之。後常乘龍而行。

  乾陀國昔有王神勇多謀,號伽當(一曰「加色伽當」),討襲諸國,所向悉降。至五天竺國,得上細緤二條,自留一,一與妃。妃因衣其緤謁王,緤當妃乳上有鬱金香手印跡,王見驚恐,謂妃曰:「爾忽著此手跡之服,何也?」妃言:「向王所賜之緤。」王怒問藏臣,藏臣曰:「緤本有是,非臣之咎。」王追商者問之,商言:「南天竺國娑陀婆恨王,有宿願,每年所賦細緤,並重迭積之,手染郁金柘於緤上,區劃千萬重手印悉透。丈夫衣之,手印當背。婦人衣之,手印當乳。」王令左右披之,皆如商者言。王因叩劍曰:「吾若不以劍裁娑陀婆恨王手足,無以寢食。」乃遣使就南天竺索娑陀婆恨王手足。使至其國,娑陀婆恨王與群臣紿報曰:「我國雖有王名娑陀婆恨,元無王也,但以金為王,設於殿上,凡統領教習,在臣下耳。」王遂起象馬兵南討其國。其國隱其王於地窟中,鑄金人來迎。王知其偽,且自恃福力,因斷金人手足,娑陀婆恨王於窟中,手足亦自落也。

  齊郡接曆山上有古鐵鎖,大如人臂,繞其峰再浹。相傳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鎖之。挽鎖斷,飛來於此矣。

  太原郡東有崖山,天旱,土人常燒此山以求雨。俗傳崖山神娶河伯女,故河伯見火,必降雨救之。今山上多生水草。

  華不注泉,齊頃公取水處,方圓百余步。北齊時,有人以繩千尺沉石試之不窮,石出,赤如血,其人不久坐事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