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新元史 | 上頁 下頁
中書省(5)


  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

  濟南路。上。金濟南府,屬山東東路。元初,改濟南路。舊領淄、淩二州。至元二年,析淄州隸淄萊路,陵州隸河間路,以濱、隸二州來屬。戶六萬三千二百八十九,口十六萬四千八百八十五。舊領曆城、臨邑、齊河、章邱、禹城、長清、濟陽七縣。至元二年,析臨邑隸河間路,長清隸泰安州,禹城隸曹州,齊河隸德州,析淄州之鄒平縣來屬。領司一:

  錄事司。

  縣四:

  曆城,中。倚郭。金末,土人阻水立縣,號曰水寨。元初,始移置今縣。章邱,上。鄒平,上。濟陽。中。新市鎮,舊屬臨邑。至元二年,併入本縣。撥戶一千二百四十,置長官司,管撫下差稅,直隸本路。曲陽鎮,有廟學。

  州二:

  棣州。上。金故州,屬山東東路。元初,濱棣自為一路。中統三年,改置濱棣路安撫使司。至元二年,與濱州俱隸濟南路。舊領司候司,厭次、商河、陽信三縣。元初,析滄州無棣縣之半來屬。其半仍屬滄州。至元二年,省司侯司入厭次縣。領縣四:

  厭次,中。倚郭。商河,中。信陽,中。宋大中祥符間,與厭次縣互易其地,元因之。無棣。下。元初,析無棣縣半入滄州,以縣之三鄉來屬。滄州亦有無棣縣,故此縣又稱東無棣。

  濱州。中。金故州,屬山東東路。舊領司侯司,渤海、利津、蒲台、沾化四縣。至元二年,省司候司入沾化縣,析蒲台縣隸般陽路。領縣三:

  渤海,中。倚郭。利津。下。本渤海縣之永利鎮,金置縣,元初因之。沾化。下。宋升招安鎮為縣,金改為沾化。

  般陽路。下。金淄州,屬山東東路。元初,隸濟南路。中統四年,升淄州路,以淄、登、萊三州隸之,治淄州。至元二年,改淄萊路。二十四年,改般陽路。舊領淄川、長山、鄒平、高苑四縣。大宗在潛,置新城縣。舊史本紀作至元十九年事。至元二年,析鄒平隸濟南路,高苑隸益都路,以濱棣路之蒲台縣來屬。戶二萬一千五百三十,口十二萬三千一百八十五。領司一。

  錄事司。

  縣四:

  淄川,中。倚郭。長仙,中。新城,中。本長山縣驛台鎮。太宗以人民完聚,置縣曰新城,以田鎮、索鎮隸之。至元十九年,並淄萊路田索二鎮,仍于驛台立新城縣。蒲台。中。本下縣。至元二年,升中。

  州二:

  萊州。中。金故州,屬山東東路。元初,隸益都路。至元元年,改隸本路。舊領錄事司,掖、萊陽、即墨、膠水、招遠五具。至元二年,省錄事司入掖縣。二十四年,析即墨縣入膠州。領縣四:

  掖,中。倚郭。西田場有廟學。招遠,下。本掖縣地。金初,置青峰縣。後改今名。萊陽。下。

  登州。下。金故州,屬山東東路。元初,隸益都路。至元元年,改隸本路。至正十一年,立山東分元帥府于本州。領縣四:

  蓬萊,下。州治所。黃縣,下。福山,下。偽齊劉豫以登州之雨水鎮為福山縣,楊疃鎮為棲霞縣。棲霞。下。

  寧海州。下。金故州,屬山東東路。元初,隸益都路。至元九年,直隸中書省。戶五千七百十三,口一萬五千七百四十二。領縣二:

  牟平,中。州治所。文登。下。

  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

  大同路。上。金西京大同府,屬西京路。元初因之。至元十九年罷。後複置。二十五年,改大同路總管府。至大元年,省宣慰司,以大同路隸中都留守司。司罷,複置宣慰司,隸中書省。舊領大同、雲中、宣甯、懷安、天城、白登、懷仁七縣。元初,析懷安、天城二縣隸宣德府。至元二年,省雲中入大同縣。三年,置平地縣。金大同府舊有甯邊州、甯邊縣。至元中,分其地入武、朔二州。戶四萬五千九百四十五,口十二萬八千四百九十六。領司一。

  錄事司。

  縣五:

  大同中。倚郭。白登,下。至元二年,廢為鎮。隸大同縣,尋複置。宣寧,下。平地,下。本平地寨。至元二年,省入豐州。二年複置。懷仁。下。

  州八:

  弘州。下。金故州,屬西京路。元初因之。舊領司候司。襄陰、順聖二縣。金貞祐二年,置大寧縣,旋廢。至元中,析順聖縣隸宣德府,又省司候司及襄陰縣入本州。

  渾源州。下。金渾源縣,屬應州。後升為州,仍置渾源縣及司候司。元初,改渾源縣為恒陰。至元四年,司候司與縣俱省入本州。

  應州。下。金故州,屬西京路。元初因之。領縣二:

  京城,下。州治所。山陰。下。至元二年,省入金城縣。後複置。

  朔州。下。金故州,屬西京路。元初因之。舊領錄事司,至元四年省入鄯陽縣。領縣二:

  鄯陽,下。至正末,孛羅帖木兒使其將姚伯顏不花截舊城西北,築新城。馬邑。下。金置固州。元初省。

  武州。下。金故州,屬西京路。元初因之。舊領司候司及寧遠一縣。至元二年,析甯邊州之半來屬。四年,司及寧遠縣俱省入本州。

  豐州。下。金故州,屬西京路。元初因之。舊領錄事司及富民一縣。至元四年,俱省入本州。

  東勝州。下。金故州,屬西京路。元初因之。舊領東勝一縣。元初置錄事司。至元二年,析甯邊州之半來屬。四年,省錄事司及東勝縣入本州。

  雲內州,下。金故州,屬西京路。元初因之。舊領柔服、雲川二縣。元初,廢雲川縣,置錄事司。至元四年,省司及柔服縣入本州。延佑六年,置南雲縣隸本州。其省罷年分闕。

  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

  冀甯路。上。金太原府,屬河東北路。太祖十三年,置太原路總管府。大德九年,以地震,改冀甯路。本隸中書省。至大元年,與晉甯路俱改隸肅政廉訪司。舊領陽曲、太谷、平晉、清源、徐溝、榆次、祁縣、文水、交城、孟縣、壽陽十一縣。金割壽陽縣之西張寨置晉州,元初升孟縣為州。至元二年,又省晉州入壽陽縣。戶七萬五七千四百四,口十五萬五千三百二十一。領司一:

  錄事司。

  縣十:

  陽曲,中。倚郭。文水,中。平晉,下。祁縣,下。舊隸寧州。至元二年,州廢。隸本路。榆次,下。舊隸晉州,至元二年,隸本路。太谷,下。清源,下。金晉州治此縣。州廢,隸本路。壽陽,下。交城,下。徐溝。下。

  州十四:

  汾州,中。金故州,屬河東北路。元初,置汾州元帥府,後罷。至元二年,複行州事。舊領西河、孝義、介休、平遙、靈石五縣。元初,析靈石縣隸霍州,仍置小靈石縣。後省小靈石縣入介休。領縣四:

  西河,中。孝義,下。至元三年,析溫泉縣之半置巡檢司,隸木路。平遙,下。元初,改隸太原路。至元二年,仍屬本州。介休。下。元初改隸太原路。至元二年,仍屬本路。

  石州。下。金故州,屬河東北路。元初,隸太原路。舊領司候司,離石、方山、孟門、溫泉、臨泉、寧鄉六縣。至元二年,省溫泉縣入孝義,升臨泉縣為臨州。後司候司與孟門、方山二縣俱省入離石。領縣二:

  離石,下。倚郭。中統二年,省入本州。三年,複置。寧鄉。下。太宗九年,改隸太原府。定宗二年,改隸石州。憲宗九年,又隸太原府。至元三年,仍屬本州。

  忻州。下。金故州,屬河東北路。元初,隸太原路。太宗元年,升為九原府。後複為州。按至元三年以崞、代堅、台四州隸忻州,其時忻為九原府,故有屬州。領縣二:

  秀容,下。倚郭。至元二年,省入本州。四年,複置。定襄。下。

  平定州。下。金故州,屬河東北路。元初,隸太原路。舊領平定、樂平二縣。至元二年,省平定縣入本州。領縣一:

  樂平。下。倚郭。至元二年,與平定縣俱省入本州。立巡檢司。七年,複置。

  臨州。下。元初,徙治於舊城北四十裡。金臨水縣,屬石州。中統二年,改臨泉縣,直隸太原路。三年,升為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