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史紀事本末 | 上頁 下頁
天書封祀(1)


  真宗景德三年二月,罷寇准平章事,出知陝州。准為相,用人不以次,同列頗不悅。他日除官,同列目吏持例簿以進,准曰:「宰相所以進賢退不肖,若用例,一吏職耳。」自澶淵還,頗矜其功,帝待准甚厚,王欽若深嫉之。一日會朝,准先退,帝目送之,欽若因進曰:「陛下敬准,為其有社稷功耶?」帝曰:「然。」欽若曰:「澶淵之役,陛下不以為恥,而謂准有社稷功,何也?」帝愕然曰:「何故?」欽若曰:「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貴而為城下之盟,何恥如之!」帝愀然不悅。欽若曰:「陛下聞博乎?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由是帝顧准寖衰,竟罷為刑部尚書,出知陝州。

  初,張詠在成都,聞准入相,謂僚屬曰:「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及准知陝,詠適自成都還,准送之郊,問曰:「何以教准?」詠徐曰:「《霍光傳》不可不讀也。」准莫諭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張公謂我也。」未幾,移准知天雄軍。契丹使過大名,謂准曰:「相公望重,何故不在中書?」准曰:「主上以朝廷無事,北門鎖鑰,非准不可耳。」

  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有天書見於承天門,大赦,改元。帝自聞王欽若言,深以澶州之盟為辱,常怏怏不樂。欽若度帝厭兵,因謬進曰:「陛下以兵取幽、薊,乃可滌此恥。」帝曰:「河朔生靈,始免兵革,朕安忍為此?可思其次。」欽若曰:「惟封禪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外國。然自古封禪,當得天瑞希世絕倫之事,乃可爾。」既而又曰:「天瑞安可必得?前代蓋有以人力為之者,惟人主深信而崇奉之,以明示天下,則與天瑞無異也。陛下謂《河圖》、《洛書》果有耶?聖人以神道設教耳。」帝沈思久之,曰:「王旦得無不可乎?」欽若曰:「臣喻以聖意,宜無不可。」

  欽若乃乘間為旦言,旦黽勉從之。帝尚猶豫,會幸秘閣,驟問直學士杜鎬曰:「古所謂河出圖,洛出書,果何事耶?」鎬老儒,不測上旨,漫應之曰:「此聖人以神道設教爾。」帝意遂決,遂召旦飲,歡甚,賜以尊酒,曰:「歸與妻孥共之。」既歸,發封,則皆美珠也。旦悟帝旨,自是不敢有異議。至是,帝謂群臣曰:「去冬十一月庚寅,夜將半,朕方就寢,忽室中光耀,見神人星冠絳衣,告曰:『來月宜於正殿建黃籙道場一月,當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朕竦然起對,已複無見。自十二月朔即齋戒於朝元殿,建道場以佇神貺。至是,適皇城司奏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令中使視之,帛長二丈許,緘物如書卷,纏以青縷,封處隱隱有字,蓋神人所謂天降之書也。」旦等皆再拜稱賀。

  帝即步至承天門,瞻望,再拜,遣二內侍升屋,奉之下。旦跪進,帝再拜受之,親置輿中,導至道場,授陳堯叟啟封。帛上有文曰:「趙受命,興于宋,付于眘,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帝跪受,覆命堯叟讀之,其書黃字三幅,詞類《洪範》、《道德經》,始言帝能以至孝至道紹世,次諭以清淨簡儉,終述世祚延永之意。讀訖,帝複跪奉,韞以所緘帛,盛以金匱。群臣入賀於崇政殿,賜宴,帝與輔臣皆蔬食。遣官告天地、宗廟、社稷。大赦,改元,群臣加恩,賜京師酺五日。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置天書儀衛扶侍使,有大禮,即命宰執近臣兼之。欽若之計既行,陳堯叟、陳彭年、丁謂、杜鎬益以經義附和,而天下爭言祥瑞矣。獨龍圖閣待制孫奭言于帝曰:「以臣愚所聞,天何言哉!豈有書也?」帝默然。

  三月,詔議封禪。宰相王旦等率文武百官、諸軍將校、官吏、藩夷、僧道、耆壽二萬四千三百餘人,凡五上表,請帝封禪。帝意未決,召丁謂問以經費,謂對曰:「大計有餘。」議乃定。命翰林、太常詳定儀注。先是,西北用兵,帝便殿延訪,多至旰食,王旦歎曰:「我輩安得坐致太平,優遊無事耶!」宰相李沆曰:「強敵外患,足為儆戒,他日四方寧謐,朝廷未必無事。」旦以為不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盜賊奏之,旦以為細事不足煩帝聽。沆曰:「人主少年,當使知四方艱難,不然,血氣方剛,不留意聲色犬馬,則土木、兵甲、禱祠之事作矣。」至是,其言果驗。

  夏四月乙未,以王欽若參知政事。丙申,以王旦為封禪大禮使,王欽若等為經度制置使,馮拯、陳堯叟為分掌禮儀使,丁謂等計度財用。謂時權三司使,遂著《景德會計錄》以獻,因條大禮經費,以備參校,優詔獎之。

  六月乙未,王欽若至乾封,上言:「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見。」未幾,木工董祚于醴泉亭北見黃帛曳林木上,有字不能識,言於皇城使王居正。居正見其上有禦名,馳告欽若。欽若奉至社首,跪授中使,馳捧詣闕。帝禦崇政殿,趣召群臣曰:「朕五月丙子夜,複夢向者神人言:『來月上旬,當賜天書于泰山。』即密諭欽若等,凡有祥異即上聞,今果與夢協。上天眷祐,惟懼不稱。」

  王旦等再拜稱賀,乃迎奉含芳園之正殿。帝齋戒,備法駕詣殿,拜受之,授陳堯叟啟封。其文曰:「汝崇孝奉吾,育民廣福。錫爾嘉瑞,黎庶鹹知。秘守斯言,善解吾意。國祚延永,壽曆遐歲。」讀訖,複奉以升殿。於是群臣表上尊號曰崇文廣武儀天尊道寶應章感聖明仁孝皇帝。未幾,欽若獻芝草八千本,趙安仁獻五色金玉丹、紫芝八千七百余本,諸州上芝草、嘉禾、瑞木、三脊茅等,不可稱紀。九月,令有司勿奏大辟案,以天書告於太廟。

  乙酉,親習封禪儀於崇德殿。

  作玉清昭應宮,奉天書也。知制誥王曾、都虞候張旻皆上疏諫,不聽。

  冬十月辛卯,帝發京師,以玉輅載天書先道,凡十七日,至泰山。王欽若等獻芝草三萬八千餘本。齋戒三日,登山,道經險峻,降輦步進,鹵簿儀衛列於山下。享昊天上帝於圜台,陳天書于左,以太祖、太宗配。命群臣享五方帝及諸神于山下封祀壇。帝飲福酒,攝中書令王旦跪稱曰:「天賜皇帝太一神符,周而復始,永綏兆人。」三獻畢,封金玉匱。王旦奉玉匱,置於石䃭;攝太尉馮拯奉金匱以降,將作監領徒封䃭。帝登圜台,閱視訖,還禦幄。宰相率從官稱賀。明旦,禪祭皇地祇於社首山,如封祀儀。禮畢,禦壽昌殿,受群臣朝賀。大赦天下,文武並進秩。令開封府及所過州、軍考送舉人。賜天下酺三日。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大宴穆清殿,又宴泰山父老於殿門。

  十一月戊午,帝過曲阜縣,謁孔子廟,酌獻再拜,近臣分奠七十二弟子,遂幸孔林。加諡孔子曰玄聖文宣王,祭以太牢,賜錢三十萬,帛三百匹。又追諡齊太公望為昭烈武成王,周文公旦為文憲王。太公立廟青州,周公立廟曲阜。尋複追封孔子廟配享從祀者,顏回為兗國公,閔損、曾參及漢儒、左丘明以下為郡公、侯、伯。

  丁醜,帝自泰山奉天書還宮,群臣爭頌功德,惟進士孫籍獻書言:「封禪,帝王之盛事,願陛下謹于盈成,不可遂自滿假。」知制誥周起亦上言:「天下之勢,常患恬于逸安而忽於兢畏,願毋以告成為恃。」

  十二月辛卯,帝禦朝元殿,受尊號。宰相王旦等各進秩有差。

  二年二月,以方士王中正為左武衛將軍。先是,汀州人王捷言:「于南康遇道人,姓趙氏,授以丹術及小鐶神劍,蓋司命真君也,是為聖祖。」宦者劉承圭以聞,賜捷名中正,得對龍圖閣。既東封,加聖祖號為司命天尊,授中正左武衛將軍,恩遇甚厚。

  十二月辛醜,權三司使丁謂上《封禪祥瑞圖》,示百官於朝堂。自封禪之後,士大夫爭奏符瑞,獻讚頌,崔立獨言:「水發徐、兗,旱連江、淮,無為烈風,金陵大火,是天所以戒驕矜也。而中外多上雲霧、草木之瑞,此何足為治道言哉!」不省。

  三年六月,河中府進士薛南及父老、僧道千二百人請祀後土于汾陰。

  八月丁未,詔:「明年春,有事于汾陰。」戊申,以知樞密院事陳堯叟為祀汾陰經度制置使,以王旦為大禮使,王欽若為禮儀使。

  冬十月庚申,丁謂上《大中祥符封禪記》。

  十二月,陝州言黃河清。集賢校理晏殊獻《河清頌》。帝作《奉天庇民述》,示宰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