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名臣碑傳琬琰集 | 上頁 下頁
◆蘇頌墓誌銘


  ▼蘇丞相頌墓誌銘〔曾肇〕

  建中靖國元年五月庚辰,觀文殿大學士、太子太保致仕蘇公薨於潤州。訃聞,上輟視朝二日,贈司空,走中使賻恤其家,葬事官給。崇甯元年十一月丙申,葬丹徒縣義理鄉樂安亭五州山之東北阜。

  維蘇氏出帝高陽之後,昆吾之子封于蘇,子孫因以為氏。在周,忿生實為司寇。其後建武父子、純、章祖孫,俱顯於漢。章後十有三世,而綽、威複顯周、隋。又三世而瑰、頲相唐,聲烈益大。至本朝,而公父子又以儒學顯。公起書生,致位丞相,曆仕五世,為時元臣,退老於家,始終一德,可謂盛矣。瑰世家武功,元和中,曾孫奕卒光州刺史,始家固始。又四世孫益,隨王潮入閩,生光誨,仕閩為漳州刺史,居泉州同安,遂為同安人。當開寶末,平盜有功,歸朝,擢左屯衛將軍,官其十子。左衛平盜時,其子得盜所募人名籍千餘紙焚之。左衛聞之,喜曰:「兒有陰德,其後必大。」是為公曾祖,諱某,贈司空。司空之子舉進士不合,改授武職,終左屯衛將軍,諱某,贈太師、福國公。是生公考,諱紳,以賢良方正起家,被遇仁宗,入翰林為學士,議論文采,震耀一時,有傳國史。贈太師、魏國公,葬潤州,故今為丹徒人。公曾祖妣張氏,祖妣劉氏、翁氏,妣陳氏,封代、隨、徐、魏四國,皆太夫人。

  公諱頌,字子容。性警敏,甫能言,應對不類常兒。既就師學,力省功倍。未冠,出舉進士,輒據上游。是時魏公方處顯,公深自刻勵,敝衣徒步,所交皆當世豪雋。魏公任子,當得京官,辭不就。再舉進士,為別試第一,遂中其科。調漢陽軍判官,不赴。改宿州觀察推官,徙知江寧縣,有能名。丁外艱,服除,為南京留守推官。歐陽文忠公時為留守,政事一以倚公,府賴以治。

  皇祐五年,近臣連章薦公,召試,除館閣校勘,遷大理寺丞,曆集賢校理、同知太常禮院,編定集賢院書籍。九年,廉靜自守。宰相富鄭公、韓魏公賢之,問所欲,懇求補外。二公益稱歎,乃以知潁州。仁宗山陵調發倉卒,公為度土產有無,高估緩期,官自為市,民不知擾,而課最他郡,潁人德之。還為提點開封府縣鎮公事,建請浚自盟、白溝、圭刀四河,以疏畿內積水,增西北諸縣屯兵,以備非常。

  明年,果有水菑,盜起長垣,至賊殺官吏如公慮。入三司為度支判官,累遷尚書工部郎中,出為淮南轉運使。神宗自在藩邸聞公名,及即位,公適送伴契丹使,次恩州驛,夜火,左右請與虜使出避,州兵叩門欲入救,公不為動,閉門堅臥如常,徐使守衛卒撲滅之。是夕,州人嘩言虜有變,救兵亦欲乘間生事,至聞京師。使還,上聞公所以處之者,稱善久之,益知公為可用。及使淮南,入辭,勞問甚寵。數月,召修《起居注》,判尚書禮部祠部、三司磨勘司、太常寺。

  熙甯元年,擢知制誥,曆知通進銀台司、審刑院,提舉官告院,判司農寺,知三年禮部貢舉。公在審刑,知金州張仲宣受財枉法抵死,法官援前比貸死,杖脊黥配海島。公奏:「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有罪得乘車。今刑為徒隸,恐污辱衣冠。」仲宣繇此得免杖黥,止流嶺外。自是命官無杖、黥者。上方勵精為治,急於人材,大臣薦秀州軍事判官李定。召見,擢太子中允、監察禦史裡行。知制誥宋敏求以定驟自幕職而升朝者任執法非故事,與公及李大臨相繼封還詞頭,不草制。詔再下,公言:「祖宗朝天下初定,故有起孤遠而登顯要者。真宗以來,雖有幽人異行,不至超越資品。今定非有積累之資,明白之効,一言稱旨,便授禦史,浸漸不已,恐高官要秩,或可以岐路致也。」

  疏入,手詔召公對。上引近詔舉台官不拘官職高下為言,且曰:「格命久,將得罪。」公對:「臣既知其不可,若因召諭,遂變前言,則是懷奸固位,此尤陛下所當罪也。」退而又論舉官詔意不為選人設。是時敏求前罷,公與大臨更奏,複下至於七八,最後特以付公,固執不行,乃與大臨俱罷歸班,而定禦史之命亦為中寢。公以守職不回絀,人望益重,賓客滿門,日奉朝請,雖風雨寒暑,未嘗移疾。家貧,簷石不充,無慍色。歲余,會恩得知婺州,徙亳州。歸,句當三班院,加集賢院學士。

  未幾,出知應天府。時更三赦,大臨已複從官,而用事者抑公,止授秘書監。歲中,複召為三班院、知銀台司。會吳越饑,擇守,上曰:「蘇某仁厚,必能拊安吳人。」乃命知杭州。補敗救荒,恩意戶至。嘗會賓屬有美堂,或傳隸將兵謀竊發,州人恟懼。公密使捕首惡十數輩付獄,終燕談笑如常,坐客莫知也。

  踰年,召修國史,提舉中太一宮,進諫議大夫。

  元豐初,權知開封府,聽決精敏,上以為能。會有人告僧犯法,事連祥符舊令孫純,而所告法不當治,公杖告者遣之。或謂公縱純罪,有詔推鞫。獄成,公坐失出杖罪而已。禦史舒亶奏公與純連婣,不可以失論,降秘書監、知濠州。是時,公女新嫁李徽之子,純蓋李出,於徽之屬疏,李族大,公實不知也。公在開封,嘗治國子博士陳世儒母為群婢所殺事,獄具,輒為法官所駁。或謂公或寬世儒夫婦,上以詰公,且曰:「此人倫大惡,母縱有罪。」公對:「事在有司,臣固不敢言寬,亦不敢諭之使重。」既而公罷開封,獄移大理寺。大理奏世儒妻母因緣大臣,有請于公。又移禦史台,自濠逮公赴對。禦史以言導公,公曰:「使某誣人,死不可為;若自誣,雖重得罪不避。」手書數百言,皆自誣詞也。

  上閱獄詞,疑不直,詔更劾實。禦史推窮,乃大理丞賈種民增損囚詞,以為有請,得其槁于獄吏家,於是種民抵罪,而公得白。顧嘗因人語及世儒帷箔事,公應曰:「然。」以是為泄獄情,罷郡歸班。公雖坐吏議絀,而上眷不衰。歲中起知河陽,亶複言未當遽與藩郡,公亦辭行,改滄州。入辭,上曰:「朕知卿久矣,每欲用卿,輒為事奪,豈非命也?如卿直道,久而自明。」公頓首謝。

  到滄數月,複大中大夫,召判尚書吏部。時亶知制誥,論公複官未應法,詔以舊官判。公嘗建請歸諸司於尚書省,以複唐舊。至是命公詳定官制,尋複大中大夫。官制行,罷集賢院學士,進通議大夫、吏部侍郎。以詳定勞及車駕視省恩,再遷光祿大夫。母喪在告,上怪不見公,使樞密都承旨張誠一就問,趣出視事。會母喪,再遣中人吊恤,法賻外賜白金千兩。元祐初,服除,授刑部尚書,詳定《敕令》。俄遷吏部,兼侍讀,改翰林學士承旨。

  五年三月,拜尚書左丞。踰年,拜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公前後曆典四選,銓綜有條,士無留滯。有自辨者,人人使盡其說,故雖不得所欲,亦心服而去。其修敕令,必本大體。為侍讀,多所啟迪。及登丞弼,論議持平,務循故事。避遠權寵,不立黨援,進退人材,弗專主已,理有未當,亦不苟從。侍御史賈易坐言事出,既複監司,更赦,除知蘇州。公謂易論事不避權勢,號為敢言,更赦除州,非允。論於簾前未決,而禦史楊畏、來之卲劾公稽留制書,公即拜章待罪,累上不許,固辭老病。八年三月,罷為觀文殿大學士、集禧觀使。九月,出知揚州。明年,除知河南府,公力辭行,複知揚州。三上書還政,授中太一宮使。紹聖四年,再告歸,乃以太子少師致仕。今上即位,遷太子太保。薨年八十有二。

  前薨一日,猶接對賓客,臨終神色不亂。

  公天資閎厚,有犯不校。守杭日,人或以事屬公,不答。既而其人當言路,數排迮公,公不自辨,亦未嘗為人言也。凡所施為,主於寬恕,故天下推為巨人長者。在以禮法自持,雖貴,奉養如寒士。築第京口,僅蔽風雨。比薨,來吊哭者見其服用儉素,皆歎息而去。博學,於書無所不讀,圖緯陰陽、五行星曆,下至山經、本草,訓詁文字,靡不該貫。尤明典故,喜為人言,亹亹不絕。學士大夫有僻書疑事,多從公質問。朝廷有所製作,公必與焉。每燕見從容,多所諮訪,公必據經引古,參酌時宜以對,上未嘗不嘉歎焉。至於因事建明,著在台閣,如論郭皇后廟侍講非師臣不當坐講之類,其言甚眾,蓋不可一二舉也。修官制時,議者欲分文武選於吏、兵部,上謂三代、兩漢初無文武之別。分奏:「唐制吏部有三銓,今欲文武一歸吏部,宜分左右曹以主兩選,每選又以品秩分治之。」於是四選之法定焉。它所訂正類如此。

  上以契丹通好百年,典章案牘,往往散逸,命公攟拾次比為書,再期而成,合二百五十卷。書奏稱善,賜名《華戎魯衛信錄》。

  前後再使契丹。熙寧十年冬至,本朝曆先契丹一日。公適在遼中,遼疑彼此致慶,當孰從。公為言:「曆家算術小異,則遲速不同,各從本朝曆可也。」上聞善之。嘗奏詔校曆,因奏制渾儀,時稱其工。後日官言其非是,詔近臣覆視,以公法為密,卒不能易也。又嘗與補注本草,詳定天下印文,多所厘正。元豐中,進士唱名于集英殿,有暨陶者,主司呼以去聲,三呼不應。公進曰:「當以入聲呼之。」果出應。上問「何以知之?」公對:「三國時有暨豔造營府之論。」其後問陶鄉里,乃崇安人。上喜之曰:「果吳人也。」公為文章,馴雅有體,尤為宋元獻公兄弟所稱。有文集若干卷。累勳上柱國,爵公,開國趙郡,邑戶四千七百,實食一千三百。

  元配淩氏,吳國夫人,屯田郎中景陽女。繼室辛氏,韓國夫人,駕部員外郎有則女。

  六子:熹、嘉,朝奉郎;駉,朝散郎;詒,承議郎;京,奉議郎;攜,通直郎。

  三女:次二前卒左朝議大夫李孝鼎、朝散郎劉管、襄州錄事參軍賈收,其婿也。

  孫男十九:象先,奉議郎;處厚,承事郎;德輿、行沖、季輔,皆承奉郎;某、某未仕。女十二,嫁者六人。

  曾孫男女十三人。

  初,公從事南京,杜正獻公尚亡恙,嘗為公道其平生出處施設本末,且曰:「子異日所至,亦如老夫。」其後公更踐內外,以至得謝,爵齒名德略相似焉。然則杜公可謂知人也已。

  銘曰:

  蘇姓之興,自周司寇。列用中罰,有蕃其後。
  更漢代唐,史不絕書。將相公卿,父子紹居。
  遭亂南遷,俟時而顯。英英翰林,施不及遠。
  是生僕射,為宋世臣。德以承家,學維發身。

  其學伊何,海涵山蓄。問無不酬,鐘叩龜蔔。
  其德維何,玉質金相。見於言行,規圓矩方。
  不競不絿,則維其常。當義必爭,君子之剛。
  身有詘信,色無欣戚。吾維黨讎,人孰惡斁。

  晚躋鼎軸,師保東宮。五朝元老,勇退齊終。
  樂安之亭,棲魄於此。尚對前休,公多才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