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太史公自序(1)


  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索隱〕南正重以司天,火正黎以司地。案:張晏雲「南方,陽也。火,水配也。水為陰,故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兼地職」。臣瓚以為重黎氏是司天地之官,司地者宜曰北正,古文作「北」字,非也。揚雄、譙周並以為然。案:國語「黎為火正,以淳曜敦大,光照四海」,又幽通賦雲「黎淳曜於高辛」,則「火正」為是也。
  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複典之,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集解應劭曰:「封為程國伯,休甫,字也。」〔索隱〕案:重司天而黎司地,是代序天地也。據左氏,重是少昊之子,黎乃顓頊之胤,二氏二正,所出各別,而史遷意欲合二氏為一,故總雲「在周,程伯休甫其後」,非也。然案彪之序及幹寶皆雲司馬氏,黎之後是也。今總稱伯休甫是重黎之後者,凡言地即舉天,稱黎則兼重,自是相對之文,其實二官亦通職。然休甫則黎之後也,亦是太史公欲以史為己任,言先代天官,所以兼稱重耳。正義括地志雲:「安陵故城在雍州咸陽東二十一裡,周之程邑也。」
  當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司馬氏。〔正義〕司馬彪序雲:「南正黎,後世為司馬氏。」
  司馬氏世典周史。〔索隱〕案:司馬,夏官卿,不掌國史,自是先代兼為史。衛宏雲「司馬氏,周史佚之後」,不知何據。
  惠襄之間,司馬氏去周適晉。〔集解〕張晏曰:「周惠王、襄王有子穨、叔帶之難,故司馬氏奔晉。」
  晉中軍隨會奔秦,〔索隱〕案左氏,隨會自晉奔秦,後乃奔魏,自魏還晉,故漢書雲會奔秦魏也。
  而司馬氏入少梁。〔索隱〕古梁國也,秦滅之,改曰少梁,後名夏陽。〔正義〕案春秋,隨會奔秦,其後自秦入魏而還晉也。隨會為晉中軍將。少梁,古梁國也,嬴姓,在同州韓城縣南二十二裡,是時屬晉。

  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衛,或在趙,或在秦。其在衛者,相中山。〔集解〕徐廣曰:「名喜也。」
  在趙者,〔索隱〕案:何法盛晉書及司馬氏系本名凱。〔正義〕何法盛晉書及晉譙王司馬無忌司馬氏系本皆雲名凱。
  以傳劍論顯,〔集解〕服虔曰:「世善傳劍也。」蘇林曰:「傳手搏論而釋之。」晉灼曰:「史記吳起贊曰『非信仁廉勇,不能傳劍論兵書』也。」〔索隱〕服虔雲:「代善劍也。」按:解所以稱傳也。蘇林雲傳作「搏」,言手搏論而釋之,所以知名也。
  蒯聵〔正義〕五怪反。如淳雲:「刺客傳之蒯聵也。」
  其後也。在秦者名錯,與張儀爭論,於是惠王使錯將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集解〕蘇林曰:「守,郡守也。」
  錯孫靳,〔集解〕徐廣曰:「一作『蘄』。」〔索隱〕上音七各反,下音紀釁反。漢書作「蘄」。
  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陽。靳與武安君阬趙長平軍,〔集解〕文穎曰:「趙孝成時。」
  還而與之俱賜死杜郵,〔索隱〕下音尤。李奇曰「地名,在咸陽西」。按三秦記,其地後改為李裡者也。
  葬於華池。〔集解〕晉灼曰:「地名,在鄠縣。」〔索隱〕晉灼雲在鄠縣,非也。案司馬遷碑在夏陽西北四裡。〔正義〕括地志雲:「華池在同州韓城縣西南七十裡,在夏陽故城西北四裡。」
  靳孫昌,昌為秦主鐵官,當始皇之時。蒯聵玄孫卬〔索隱〕案:晉譙國司馬無忌作司馬氏系本,雲蒯聵生昭豫,昭豫生憲,憲生卬。
  為武信君將〔集解〕徐廣曰:「張耳傳雲武臣自號武信君。」〔索隱〕案漢書,武臣號武信君。
  而徇朝歌。諸侯之相王,王卬於殷。〔索隱〕漢書雲項羽封卬為殷王。
  漢之伐楚,卬歸漢,以其地為河內郡。昌生無澤,〔索隱〕漢書作「毋擇」,並音亦也。
  無澤為漢巿長。無澤生喜,喜為五大夫,卒,皆葬高門。〔集解〕蘇林曰:「長安北門也。」瓚曰:「長安城無高門。」〔索隱〕案:蘇說非也。案遷碑,在夏陽西北,去華池三裡。〔正義〕括地志雲:「高門原俗名馬門原,在同州韓城縣西南十八裡。漢司馬遷墓在韓城縣南二十二裡。夏陽縣故城東南有司馬遷塚,在高門原上也。」
  喜生談,談為太史公。〔集解〕如淳曰:「漢儀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遷死後,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太史公文書而已。」瓚曰:「百官表無太史公。茂陵中書司馬談以太史丞為太史令。」索隱案茂陵書,談以太史丞為太史令,則「公」者,遷所著書尊其父雲「公」也。然稱「太史公」皆遷稱述其父所作,其實亦遷之詞,而如淳引衛宏儀注稱「位在丞相上」,謬矣。案百官表又無其官。且修史之官,國家別有著撰,則令郡縣所上圖書皆先上之,而後人不曉,誤以為在丞相上耳。〔正義〕虞喜志林雲:「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自周至漢,其職轉卑,然朝會坐位猶居公上。尊天之道,其官屬仍以舊名尊而稱也。」案:下文「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遷」,又雲「卒三歲而遷為太史公」,又雲「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又雲「汝複為太史,則續吾祖矣」,觀此文,虞喜說為長。乃書談及遷為「太史公」者,皆遷自書之。漢舊儀雲「太史公秩二千石,卒史皆秩二百石」。然瓚及韋昭、桓譚之說皆非也。以桓譚之說釋在武本紀也。

  太史公學天官於唐都,〔正義〕天官書雲「星則唐都」也。
  受易於楊何,集解徐廣曰:「菑川人。」
  習道論於黃子。〔集解〕徐廣曰:「儒林傳曰黃生,好黃老之術。」
  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間,湣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正義〕布內反。顏雲:「悖,惑也。各習師書,惑於所見也。」
  乃論六家之要指曰:

  易大傳:〔集解〕張晏曰:「謂易繫辭。」〔正義〕張晏雲「謂易繫辭」。案:下二句是繫辭文也。
  「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索隱〕案:六家同歸於正,然所從之道殊塗,學或有傳習省察,或有不省者耳。
  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集解〕徐廣曰:「一作『詳』。」駰案:李奇曰「月令星官,是其枝葉也」。〔索隱〕案:漢書作「大詳」,言我觀陰陽之術大詳。而今此作「祥」,於義為疏也。〔正義〕顧野王雲:「祥,善也,吉凶之先見也。」
  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正義〕言拘束於日時,令人有所忌畏也。
  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正義〕韋雲:「墨翟之術也,尚儉,後有隨巢子傳其術也。」
  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索隱〕徧音遍。遍循,言難盡用也。
  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索隱〕案:名家流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必也正名乎」。案:名家知禮亦異數,是儉也;受命不受辭,或失其真也。
  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索隱〕贍音巿豔反。漢書作「澹」,古今字異也。
  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錶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羨,〔集解〕如淳曰:「『知雄守雌』,是去健也。『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去羨也。」
  絀聰明,〔索隱〕如淳曰:「『不尚賢』,『絕聖棄智』也。」
  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

  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集解〕張晏曰:「八位,八卦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二十四節,就中氣也。各有禁忌,謂日月也。」
  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蓺為法。六蓺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堯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索隱〕案:自此已下韓子之文,故稱「曰」。
  土階三等,茅茨不翦,〔正義〕屋蓋曰茨,以茅覆屋。
  采椽不刮。〔索隱〕韋昭雲:「采椽,櫟榱也。」〔正義〕採取為椽,不刮削也。
  食土簋,集解徐廣曰:「一作『塯』。」駰案:服虔曰「土簋,用土作此器」。
  啜土刑,〔正義〕顏雲:「簋,所以盛飯也。刑,所以盛羹也。土謂燒土為之,即瓦器也。」
  糲粱之食,〔集解〕張晏曰:「一斛粟,七㪷米,為糲。」瓚曰:「五鬥粟,三斗米,為糲。音剌。」韋昭曰:「糲,蹐也。」〔索隱〕服虔雲:「糲,粗米也。」三倉雲:「粱,好粟。」〔正義〕糲,粗米也,脫粟也。粱,粟也。謂食脫粟之粗飯也。
  藜霍之羹。〔正義〕藜,似藿而表赤。藿,豆葉也。
  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正義〕以桐木為棺,厚三寸也。
  舉音不盡其哀。教喪禮,必以此為萬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則尊卑無別也。夫世異時移,事業不必同,故曰「儉而難遵」。要曰彊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長,雖百長弗能廢也。

  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索隱〕案:禮,親親父為首,尊尊君為首也。
  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逾越,雖百家弗能改也。

  名家苛察繳繞,〔集解〕服虔曰:「繳音近叫呼,謂煩也。」如淳曰:「繳繞猶纏繞,不通大體也。」
  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實,參伍不失,〔集解〕晉灼曰:「引名責實,參錯交互,明知事情。」
  此不可不察也。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正義〕無為者,守清淨也。無不為者,生育萬物也。
  其實易行,〔正義〕各守其分,故易行也。
  其辭難知。〔正義〕幽深微妙,故難知也。
  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正義〕任自然也。
  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集解〕韋昭曰:「因物為制。」
  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正義〕因時之物,成法為業。
  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正義〕因其萬物之形成度與合也。
  故曰「聖人不朽,時變是守。索隱「故曰聖人不朽」至「因者君之綱」,此出鬼穀子,遷引之以成其章,故稱「故曰」也。〔正義〕言聖人教跡不朽滅者,順時變化。
  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正義〕言因百姓之心以教,唯執其綱而已。
  群臣並至,使各自明也。其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集解〕徐廣曰:「音款,空也。」駰案:李奇曰「聲別名也」。〔索隱〕窾音款。漢書作「款」。款,空也。故申子雲「款言無成」是也。聲者,名也。以言實不稱名,則謂之空,空有聲也。
  窾言不聽,奸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正義〕上胡本反。混混者,元氣之濬也。
  光稥翟天下,複反無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讬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複生,離者不可複反,故聖人重之。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集解〕韋昭曰:「聲氣者,神也。枝體者,形也。」
  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