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儒林列傳(2)


  申公者,魯人也。高祖過魯,申公以弟子從師入見〔索隱〕按:漢書雲「申公少與楚元王俱事齊人浮丘伯,受詩」。
  高祖于魯南宮。〔正義〕括地志雲:「泮宮在兗州曲阜縣西南二百里魯城內宮之內。鄭雲泮之言半也,其制半於天子之璧雍。」
  呂太后時,申公遊學長安,與劉郢同師。〔索隱〕案:漢書雲「呂太后時,浮丘伯在長安,申公與元王郢客俱卒學」也。
  已而郢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集解〕徐廣曰:「楚元王劉交以文帝元年薨,子夷王郢立,四歲薨,子戊立。郢以呂後二年封上邽侯,文帝元年立為楚王。」
  戊不好學,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為楚王,胥靡申公。〔集解〕徐廣曰:「腐刑。」
  申公恥之,歸魯,退居家教,終身不出門,複謝絕賓客,獨王命召之乃往。〔集解〕徐廣曰:「魯恭王也。」
  弟子自遠方至受業者百餘人。申公獨以詩經為訓以教,無傳,疑者則闕不傳。〔索隱〕謂申公不作詩傳,但教授,有疑則闕耳。

  蘭陵王臧既受詩,以事孝景帝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書宿衛上,累遷,一歲中為郎中令。及代趙綰亦嘗受詩申公,綰為御史大夫。綰、臧請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師申公。於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車駟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軺傳從。〔集解〕徐廣曰:「馬車。」
  至,見天子。天子問治亂之事,申公時已八十餘,老,對曰:「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見申公對,默然。然已招致,則以為太中大夫,舍魯邸,議明堂事。太皇竇太后好老子言,不說儒術,得趙綰、王臧之過以讓上,上因廢明堂事,盡下趙綰、王臧吏,後皆自殺。申公亦疾免以歸,數年卒。

  弟子為博士者十餘人:孔安國至臨淮太守,〔集解〕徐廣曰:「孔鮒之弟子襄為惠帝博士,遷為長沙太傅,生忠,忠生武及安國。安國為博士,臨淮太守。」
  周霸至膠西內史,夏寬至城陽內史,碭魯賜至東海太守,蘭陵繆生〔索隱〕繆音亡救反。繆氏出蘭陵。一音穆。所謂穆生,為楚元王所禮也。
  至長沙內史,徐偃為膠西中尉,鄒人闕門慶忌〔集解〕漢書音義曰:「姓闕門,名慶忌。」
  為膠東內史。其治官民皆有廉節,稱其好學。學官弟子行雖不備,而至於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數。言詩雖殊,多本於申公。

  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景帝前。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弑也。」轅固生曰:「不然。夫桀紂虐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與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黃生曰:「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紂雖失道,然君上也;湯武雖聖,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過以尊天子,反因過而誅之,代立踐南面,非弑而何也?」轅固生曰:「必若所雲,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於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馬肝,〔正義〕論衡雲:「氣熱而毒盛,故食馬肝殺人。又盛夏馬行多渴死,殺氣為毒也。」
  不為不知味;言學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遂罷。是後學者莫敢明受命放殺者。

  竇太后好老子書,召轅固生問老子書。固曰:「此是家人言耳。」〔索隱〕此家人言耳。服虔雲:「如家人言也。」案:老子道德篇近而觀之,理國理身而已,故言此家人之言也。
  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書乎?」〔集解〕徐廣曰:「司空,主刑徒之官也。」駰案:漢書音義曰「道家以儒法為急,比之於律令」。
  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無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應手而倒。太后默然,無以複罪,罷之。居頃之,景帝以固為廉直,拜為清河王太傅。〔集解〕徐廣曰:「哀王乘也。」
  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複以賢良徵固。諸諛儒多疾毀固,曰「固老」,罷歸之。時固已九十餘矣。固之徵也,薛人公孫弘亦徵,〔集解〕徐廣曰:「薛縣在菑川。」
  側目而視固。固曰:「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自是之後,齊言詩皆本轅固生也。諸齊人以詩顯貴,皆固之弟子也。

  韓生者,〔集解〕漢書曰:「名嬰。」
  燕人也。孝文帝時為博士,景帝時為常山王太傅。〔集解〕徐廣曰:「憲王舜也。」
  韓生推詩之意而為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間殊,然其歸一也。淮南賁生〔索隱〕賁音肥。
  受之。自是之後,而燕趙間言詩者由韓生。韓生孫商為今上博士。

  伏生者,〔集解〕張晏曰:「伏生名勝,伏氏碑雲。」
  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齊魯之間。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

  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集解〕漢書曰:「字和伯,千乘人。」
  歐陽生教千乘兒寬。兒寬既通尚書,以文學應郡舉,詣博士受業,受業孔安國。兒寬貧無資用,常為弟子都養,〔索隱〕謂倪寬家貧,為弟子造食也。何休注公羊「灼烹為養」。案:有廝養卒,廝掌馬,養造食。
  及時時間行傭賃,以給衣食。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以試第次,補廷尉史。是時張湯方鄉學,以為奏讞掾,以古法議決疑大獄,而愛幸寬。寬為人溫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書、書奏,敏於文,口不能發明也。湯以為長者,數稱譽之。及湯為御史大夫,以兒寬為掾,薦之天子。天子見問,說之。張湯死後六年,兒寬位至御史大夫。〔集解〕徐廣曰:「元封元年。」
  九年而以官卒。寬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從容得久,然無有所匡諫;於官,官屬易之,不為盡力。張生亦為博士。而伏生孫以治尚書徵,不能明也。

  自此之後,魯周霸、孔安國,雒陽賈嘉,頗能言尚書事。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逸書〔索隱〕案:孔臧與安國書雲「舊書潛於壁室,歘爾複出,古訓複申。唯聞尚書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何圖乃有百篇。即知以今讎古,隸篆推科鬥,以定五十餘篇,並為之傳也」。藝文志曰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起者,謂起發以出也。
  得十餘篇,蓋尚書滋多於是矣。

  諸學者多言禮,而魯高堂生最本。禮固自孔子時而其經不具,及至秦焚書,書散亡益多,於今獨有士禮,高堂生能言之。

  而魯徐生善為容。〔索隱〕漢書作「頌」,亦音容也。
  孝文帝時,徐生以容為禮官大夫。傳子至孫延、徐襄。襄,其天姿善為容,不能通禮經;延頗能,未善也。襄以容為漢禮官大夫,至廣陵內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戶滿意、〔索隱〕公戶,姓;滿意,名也。案:鄧展雲二人姓字,非也。
  桓生、單次,〔索隱〕上音善。單,姓;次,名也。
  皆嘗為漢禮官大夫。而瑕丘蕭奮〔集解〕徐廣曰:「屬山陽也。」
  以禮為淮陽太守。是後能言禮為容者,由徐氏焉。

  自魯商瞿受易孔子,〔索隱〕案:商姓,瞿名,字子木。瞿音劬。
  孔子卒,商瞿傳易,六世至齊人田何,字子莊,〔索隱〕案:漢書雲「商瞿授東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醜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仲尼弟子傳作「淳於人光羽子乘」,不同也。子乘授田何子裝,是六代孫也。
  而漢興。田何傳東武人王同子仲,子仲傳菑川人楊何。〔索隱〕案:田何傳東武王同,同傳菑川楊何。
  何以易,元光元年徵,官至中大夫。齊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陽相。廣川人孟但以易為太子門大夫。魯人周霸,莒人衡胡,〔集解〕徐廣曰:「莒一作『呂』。」
  臨菑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於楊何之家。

  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董仲舒不觀於舍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今上即位,為江都相。〔索隱〕案:仲舒事易王。王,武帝兄也。
  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中廢為中大夫,居舍,著災異之記。是時遼東高廟災,主父偃疾之,取其書奏之天子。〔集解〕徐廣曰:「建元六年。」〔索隱〕案:漢書以為遼東高廟及長陵園殿災也。仲舒為災異記,草而未奏,主父偃竊而奏之。
  天子召諸生示其書,有刺譏。董仲舒弟子呂步舒〔集解〕徐廣曰:「一作『荼』,亦音舒。」
  不知其師書,以為下愚。於是下董仲舒吏,當死,詔赦之。於是董仲舒竟不敢複言災異。

  董仲舒為人廉直。是時方外攘四夷,公孫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為從諛。弘疾之,乃言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繆西王。」膠西王素聞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獲罪,疾免居家。至卒,終不治產業,以脩學著書為事。故漢興至於五世之間,唯董仲舒名為明於春秋,其傳公羊氏也。

  胡毋生,〔集解〕漢書曰:「字子都。」
  齊人也。孝景時為博士,以老歸教授。齊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孫弘亦頗受焉。

  瑕丘江生為穀梁春秋。自公孫弘得用,嘗集比其義,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蘭陵褚大,廣川殷忠,〔集解〕徐廣曰:「殷,一作『段』,又作『瑕』也。」
  溫呂步舒。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長史,持節使決淮南獄,於諸侯擅專斷,不報,以春秋之義正之,天子皆以為是。弟子通者,至於命大夫;為郎、謁者、掌故者以百數。而董仲舒子及孫皆以學至大官。

  〔索隱述贊〕孔氏之衰,經書緒亂。言諸六學,始自炎漢。著令立官,四方鶬腕。曲台壞壁,書禮之冠。傳易言詩,雲蒸霧散。興化致理,鴻猷克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