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張儀列傳(2)


  秦欲伐齊,齊楚從親,於是張儀往相楚。楚懷王聞張儀來,虛上舍而自館之。曰:「此僻陋之國,子何以教之?」儀說楚王曰:「大王誠能聽臣,閉關絕約於齊,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索隱〕劉氏雲:「商即今之商州,有古商城;其西二百餘裡有古於城。」
  使秦女得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婦嫁女,長為兄弟之國。此北弱齊而西益秦也,計無便此者。」楚王大說而許之。群臣皆賀,陳軫獨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興師發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賀,子獨吊,何也?」陳軫對曰:「不然,以臣觀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齊秦合,齊秦合則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說乎?」陳軫對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齊也。今閉關絕約於齊,則楚孤。秦奚貪夫孤國,而與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張儀至秦,必負王,是北絕齊交,西生患於秦也,而兩國之兵必俱至。善為王計者,不若陰合而陽絕於齊,使人隨張儀。苟與吾地,絕齊未晚也;不與吾地,陰合謀計也。」楚王曰:「原陳子閉口毋複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張儀,厚賂之。於是遂閉關絕約於齊,使一將軍隨張儀。

  張儀至秦,詳失綏墮車,〔正義〕詳音羊。
  不朝三月。楚王聞之,曰:「儀以寡人絕齊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罵齊王。齊王大怒,折節而下秦。秦齊之交合,張儀乃朝,謂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裡,原以獻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於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聞六裡。」還報楚王,楚王大怒,發兵而攻秦。陳軫曰:「軫可發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賂秦,與之並兵而攻齊,是我出地於秦,取償於齊也,王國尚可存。」楚王不聽,卒發兵而使將軍屈匄擊秦。秦齊共攻楚,斬首八萬,殺屈匄,遂取丹陽、〔集解〕徐廣曰:「在枝江。」
  漢中之地。〔正義〕今梁州也,在漢水北。
  楚又複益發兵而襲秦,至藍田,大戰,楚大敗,於是楚割兩城以與秦平。

  秦要楚〔正義〕要音腰也。
  欲得黔中地,欲以武關外〔正義〕即商於之地。
  易之。楚王曰:「不原易地,原得張儀而獻黔中地。」秦王欲遣之,口弗忍言。張儀乃請行。惠王曰:「彼楚王怒子之負以商於之地,是且甘心於子。」張儀曰:「秦彊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鄭袖,袖所言皆從。且臣奉王之節使楚,楚何敢加誅。假令誅臣而為秦得黔中之地,臣之上原。」遂使楚。楚懷王至則囚張儀,將殺之。靳尚謂鄭袖曰:「子亦知子之賤於王乎?」鄭袖曰:「何也?」靳尚曰:「秦王甚愛張儀而不欲出之,〔索隱〕按:「不」字當作「必」。時張儀為楚所囚,故必欲出之也。〔正義〕秦王不欲出張儀使楚,若欲自行,今秦欲以上庸地及美人贖儀。
  今將以上庸之地六縣〔正義〕今房州也
  賂楚,美人聘楚,以宮中善歌謳者為媵。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貴而夫人斥矣。不若為言而出之。」於是鄭袖日夜言懷王曰:「人臣各為其主用。今地未入秦,秦使張儀來,至重王。王未有禮而殺張儀,秦必大怒攻楚。妾請子母俱遷江南,毋為秦所魚肉也。」懷王後悔,赦張儀,厚禮之如故。

  張儀既出,未去,聞蘇秦死,〔索隱〕按:此時當秦惠王之後元十四年。
  乃說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險帶河,四塞以為固。虎賁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積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難樂死,主明以嚴,將智以武,雖無出甲,席捲常山之險,必折天下之脊,〔索隱〕按:常山於天下在北,有若人之背脊也。〔正義〕古之帝王多都河北、河東故也。
  天下有後服者先亡。且夫為從者,無以異於驅群羊而攻猛虎,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臣竊以為大王之計過也。

  「凡天下彊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兩國交爭,其勢不兩立。大王不與秦,秦下甲據宜陽,韓之上地不通。下河東,取成皋,韓必入臣,梁則從風而動。秦攻楚之西,韓、梁攻其北,社稷安得毋危?

  「且夫從者聚群弱而攻至彊,不料敵而輕戰,國貧而數舉兵,危亡之術也。臣聞之,兵不如者勿與挑戰,〔正義〕挑,田鳥反。
  粟不如者勿與持久。夫從人飾辯虛辭,高主之節,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秦禍,〔正義〕卒,子勿反。
  無及為已。是故原大王之孰計之。

  「秦西有巴蜀,大船積粟,起於汶山,〔正義〕汶音泯。
  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餘裡。舫船〔索隱〕枋船。枋音方,謂並兩船也。亦音舫。
  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裡,裡數雖多,然而不費牛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關。〔集解〕徐廣曰:「巴郡魚複縣有扞水關。」〔索隱〕扞關在楚之西界。複音伏。按:地理志巴郡有魚複縣。正義在硤州巴山縣界。
  扞關驚,則從境以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舉甲出武關,南面而伐,則北地絕。〔正義〕楚之北境斷絕。
  秦兵之攻楚也,危難在三月之內,而楚待諸侯之救,在半歲之外,此其勢不相及也。夫弱國之救,忘彊秦之禍,此臣所以為大王患也。

  「大王嘗與吳人戰,五戰而三勝,陣卒盡矣;偏守新城,〔索隱〕偏,匹連反。此雲「新城」,當在吳楚之間。〔正義〕新攻得之城,未詳所在。
  存民苦矣。臣聞功大者易危,而民敝者怨上。夫守易危之功而逆彊秦之心,臣竊為大王危之。

  「且夫秦之所以不出兵函穀十五年以攻齊、趙者,陰謀有合〔集解〕徐廣曰:「一作『吞』。」
  天下之心。楚嘗與秦構難,戰於漢中,〔索隱〕其地在秦南山之南,楚之西北,漢水之北,名曰漢中。
  楚人不勝,列侯執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漢中。楚王大怒,興兵襲秦,戰於藍田。此所謂兩虎相搏〔集解〕徐廣曰:「或音『戟』。」
  者也。夫秦楚相敝而韓魏以全制其後,計無危於此者矣。原大王孰計之。

  「秦下甲攻衛陽晉,必大關天下之匈。〔集解〕徐廣曰:「關,一作『開』。」〔索隱〕攻衛陽晉,大關天下焜。夫以常山為天下脊,則此衛及陽晉當天下焜,蓋其地是秦、晉、齊、楚之交道也。以言秦兵據陽晉,是大關天下焜,則他國不得動也。
  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至數月而宋可舉,舉宋而東指,則泗上十二諸侯〔索隱〕謂邊近泗水之側,當戰國之時有十二諸侯,宋、魯、邾、莒之比也。
  盡王之有也。

  「凡天下而以信約從親相堅者蘇秦,封武安君,相燕,即陰與燕王謀伐破齊而分其地;乃詳有罪出走入齊,齊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覺,齊王大怒,車裂蘇秦於市。夫以一詐偽之蘇秦,而欲經營天下,混一諸侯,〔索隱〕混,本作「棍」,同胡本反。
  其不可成亦明矣。

  「今秦與楚接境壤界,固形親之國也。大王誠能聽臣,臣請使秦太子入質於楚,楚太子入質於秦,請以秦女為大王箕帚之妾,效萬室之都以為湯沐之邑,長為昆弟之國,終身無相攻伐。臣以為計無便於此者。」

  於是楚王已得張儀而重出黔中地與秦,欲許之。屈原曰:「前大王見欺於張儀,張儀至,臣以為大王烹之;今縱弗忍殺之,又聽其邪說,不可。」懷王曰:「許儀而得黔中,美利也。後而倍之,不可。」故卒許張儀,與秦親。

  張儀去楚,因遂之韓,說韓王曰:「韓地險惡山居,五穀所生,非菽而麥,民之食大抵菽藿羹。一歲不收,收不饜糟穅。地不過九百里,無二歲之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而廝徒負養〔索隱〕廝音斯,謂櫜役之賤者。負養謂負簷以給養公家,亦賤人也。
  在其中矣。除守徼亭鄣塞,見卒不過二十萬而已矣。秦帶甲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虎賁之士跿簉科頭〔集解〕跿簉音徒俱,跳躍也。又雲偏舉一足曰跿簉。科頭謂不著兜鍪入敵。〔索隱〕跿簉音徒俱二音。簉又音劬。劉氏雲「謂跳躍也」。又韻集雲「偏舉一足曰跿簉」。戰國策曰「虎摯之士跿簉」。科頭謂不著兜鍪。
  貫頤〔索隱〕謂兩手捧頤而直入敵,言其勇也。
  奮戟者,〔集解〕執戟奮怒而入陳也。〔索隱〕謂又有執戟者奮怒而趨入陣。
  至不可勝計。秦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趹後〔索隱〕謂馬前足探向前,後足趹於後。趹音烏穴反。趹謂後足抉地,言馬之走埶疾也。
  蹄間三尋〔索隱〕按:七尺曰尋。言馬走之疾,前後蹄間一擲過三尋也。
  騰者,不可勝數。山東之士被甲蒙胄以會戰,秦人捐甲徒裼〔索隱〕徒者,徒跣也。裼,袒也,謂袒而見肉也。
  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夫秦卒與山東之卒,猶孟賁之與怯夫;以重力相壓,猶烏獲之與嬰兒。夫戰孟賁、烏獲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國,無異垂千鈞之重於鳥卵之上,必無幸矣。

  「夫群臣諸侯不料地之寡,而聽從人之甘言好辭,比周以相飾也,皆奮曰『聽吾計可以彊霸天下』。夫不顧社稷之長利而聽須臾之說,詿誤人主,無過此者。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據宜陽,斷韓之上地,東取成皋、滎陽,則鴻台之宮、桑林之苑〔集解〕徐廣曰:「桑,一作『栗』。」〔索隱〕按:此皆韓之宮苑,亦見戰國策。
  非王之有也。夫塞成皋,絕上地,則王之國分矣。先事秦則安,不事秦則危。夫造禍而求其福報,計淺而怨深,逆秦而順楚,雖欲毋亡,不可得也。

  「故為大王計,莫如為秦。〔集解〕為,於偽反。
  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如韓。非以韓能彊於楚也,其地勢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秦王必喜。夫攻楚以利其地,轉禍而說秦,計無便於此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