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封禪書(3)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風雨,休於大樹下。諸儒生既絀,不得與用於封事之禮,聞始皇遇風雨,則譏之。

  於是始皇遂東遊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羨門之屬。八神將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來作之。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集解〕蘇林曰:「當天中央齊。」
  其祀絕莫知起時。八神:一曰天主,〔索隱〕謂主祠天。
  祠天齊。天齊淵〔索隱〕顧氏案:解道彪齊記雲「臨菑城南有天齊泉,五泉並出,有異於常,言如天之腹齊也」。
  水,居臨菑南郊山下者。〔索隱〕下下者。小顏雲:「下下謂最下也。」
  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蓋天好陰,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集解〕徐廣曰:「一雲『之下畤命曰畤』。」〔索隱〕此之「一雲」,與漢書郊祀志文同也。
  地貴陽,祭之必於澤中圜丘雲。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集解〕徐廣曰:「屬東平郡。」〔索隱〕監音闞。韋昭雲:「縣名,屬東平。」皇覽雲:「蚩尤塚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
  齊之西境也。四曰陰主,祠三山。〔索隱〕小顏以為下所謂三神山。顧氏案:地理志東萊曲成有參山,即此三山也,非海中三神山也。
  五曰陽主,祠之罘。〔正義〕括地志雲:「之罘山在萊州文登縣西北九十裡。」
  六曰月主,祠之萊山。集解韋昭曰:「在夷萊長廣縣。」
  皆在齊北,並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鬥入海,〔集解〕韋昭曰:「成山在東萊不夜,鬥入海。不夜,古縣名。」〔索隱〕不夜,縣名,屬東萊。案:解道彪齊記雲「不夜城蓋古有日夜出見於境,故萊子立城以不夜為名」。鬥入海,謂鬥絕曲入海也。
  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雲。八曰四時主,祠琅邪。〔索隱〕案:山海經雲「琅邪台在勃海間」。案:是山如台。地理志琅邪縣有四時祠也。
  琅邪在齊東方,蓋歲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損益,珪幣雜異焉。

  自齊威、宣〔索隱〕威王、宣王也。
  之時,騶子之徒〔集解〕韋昭曰:「名衍。」
  論著終始五德之運,〔集解〕如淳曰:「今其書有五德終始。五德各以所勝為行。秦謂周為火德,滅火者水,故自謂水德。」
  及秦帝而齊人奏之,故始皇採用之。而宋毋忌、〔索隱〕案:樂產引老子戒經雲「月中仙人宋無忌」。白澤圖雲「火之精曰宋無忌」。蓋其人火仙也。
  正伯僑、〔索隱〕樂產案:馬相如雲「正伯僑,古仙人」。顧氏案:裴秀冀州記雲「緱山仙人廟者,昔有王喬,犍為武陽人,為柏人令,於此得仙,非王子喬也」。
  充尚、〔索隱〕無別所見。
  羨門高〔索隱〕案:秦始皇求羨門子高是也。
  最後皆燕人,〔索隱〕案:最後猶言甚後也。服虔說止有四人,是也。小顏雲自宋無忌至最後凡五人,劉伯莊亦同此說,非也。
  為方仙道,〔集解〕韋昭曰:「皆慕古人名效神仙者。」
  形解銷化,〔集解〕服虔曰:「屍解也。」張晏曰:「人老而解去,故骨如變化也。今山中有龍骨,世人謂之龍解骨化去也。」
  依於鬼神之事。騶衍以陰陽主運〔集解〕如淳曰:「今其書有主運。五行相次轉用事,隨方面為服。」〔索隱〕案:主運是鄒子書篇名也。
  顯於諸侯,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不能通,然則怪迂阿諛苟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集解〕服虔曰:「傅音附。或曰其傳書雲爾。」瓚曰:「世人相傳之。」
  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雲。世主莫不甘心焉。〔索隱〕謂心甘羨也。
  及至秦始皇並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始皇自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齎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為解,〔索隱〕顧野王雲:「皆自解說,遇風不至也。」
  曰未能至,望見之焉。其明年,始皇複遊海上,至琅邪,過恆山,從上黨歸。後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集解〕服虔曰:「疑詐,故考之。」瓚曰:「考校其虛實也。」
  從上郡歸。後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會稽,並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藥。不得,還至沙丘崩。〔正義〕括地志雲:「沙丘台在邢州平鄉東北三十裡。」

  二世元年,東巡碣石,並海南,曆泰山,至會稽,皆禮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書旁,以章始皇之功德。〔索隱〕小顏雲:「今諸山皆有始皇所刻石及胡亥重刻,其文具存也。」
  其秋,諸侯畔秦。三年而二世弑死。

  始皇封禪之後十二歲,秦亡。諸儒生疾秦焚詩書,誅僇文學,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訛曰:「始皇上泰山,為暴風雨所擊,不得封禪。」此豈所謂無其德而用事者邪?〔索隱〕即封禪書序雲「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此當有所本,太史公再引以為說。

  昔三代之皆在河洛之間,〔正義〕世本雲:「夏禹都陽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帝王世紀雲:「殷湯都亳,在梁,又都偃師,至盤庚徙河北,又徙偃師也。周文、武都酆、鄗,至平王徙都河南。」案: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也。
  故嵩高為中嶽,而四岳各如其方,四瀆咸在山東。至秦稱帝,都咸陽,則五嶽、四瀆皆並在東方。自五帝以至秦,軼興軼衰,名山大川或在諸侯,或在天子,其禮損益世殊,不可勝記。及秦並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於是自殽以東,〔索隱〕案:殽即崤山。杜預雲「崤在弘農澠池縣西南」,即今之崤山是也。亦音豪。
  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恆山,泰山,會稽,湘山。〔索隱〕相山。地理志在長沙。
  水曰濟,曰淮。〔索隱〕案:風俗通雲「濟廟在臨邑,淮廟在平氏也」。
  春以脯酒為歲〔索隱〕為,於偽反。
  祠,因泮凍,〔集解〕服虔曰:「解凍。」
  秋涸凍,索引案:字林「涸,竭也,下各反」。小顏雲「涸,讀與『沍』同。沍,凝也,下故反。春則解,秋則凝」。
  冬塞〔索隱〕先代反,與「賽」同。賽,今報神福也。
  禱祠。其牲用牛犢各一,牢具珪幣各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