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殷本紀(2)


  湯崩,〔集解〕皇覽曰:「湯塚在濟陰亳縣北東郭,去縣三裡。塚四方,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處平地。漢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史長卿案行水災,因行湯塚。劉向曰:『殷湯無葬處。』」皇甫謐曰:「即位十七年而踐天子位,為天子十三年,年百歲而崩。」〔索隱〕長卿,諸本多作劫姓。按:風俗通有禦氏,為漢司空史,其名長卿,明劫非也。亦有劫彌,不得為禦史。〔正義〕括地志雲:「薄城北郭東三裡平地有湯塚。按:在蒙,即北薄也。又雲洛州偃師縣東六裡有湯塚,近桐宮,蓋此是也。」
  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正義〕仲任二音。
  是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正義〕尚書孔子序雲「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不言有外丙、仲壬,而太史公采世本,有外丙、仲壬,二書不同,當是信則傳信,疑則傳疑。
  太甲,成湯適長孫也,是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作肆命,作徂後。〔集解〕鄭玄曰:「肆命者,陳政教所當為也。徂後者,言湯之法度也。」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集解孔安國曰:「湯葬地。」鄭玄曰:「地名也,有王離宮焉。」〔正義〕晉太康地記雲:「屍鄉南有亳阪,東有城,太甲所放處也。」按:屍鄉在洛州偃師縣西南五裡也。
  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

  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咸歸殷,百姓以甯。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訓三篇,襃帝太甲,稱太宗。

  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時,伊尹卒。既葬伊尹於亳,〔集解〕皇覽曰:「伊尹塚在濟陰己氏平利鄉,亳近己氏。」〔正義〕括地志雲:「伊尹墓在洛州偃師縣西北八裡。又雲宋州楚丘縣西北十五裡有伊尹墓,恐非也。」帝王世紀:「伊尹名摯,為湯相,號阿衡,年百歲卒,大霧三日,沃丁以天子禮葬之。」
  咎單遂訓伊尹事,作沃丁。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集解〕徐廣曰:「世表雲帝小甲,太庚弟也。」
  帝小甲崩,弟雍己立,是為帝雍己。殷道衰,諸侯或不至。

  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為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為相。〔集解〕孔安國曰:「伊陟,伊尹之子。」
  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一暮大拱。〔集解〕孔安國曰:「祥,妖怪也。二木合生,不恭之罰。」鄭玄曰:「兩手搤之曰拱。」〔索隱〕此雲「一暮大拱」,尚書大傳作「七日大拱」,與此不同。
  帝太戊懼,問伊陟。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德,帝之政其有闕與?帝其修德。」太戊從之,而祥桑枯死而去。〔索隱〕劉伯莊言枯死而消去不見,今以為由帝修德而妖祥遂去。
  伊陟贊言于巫鹹。〔集解〕孔安國曰:「贊,告也。巫鹹,臣名也。」〔正義〕按:巫鹹及子賢塚皆在蘇州常熟縣西海虞山上,蓋二子本吳人也。
  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集解〕馬融曰:「艾,治也。」
  作太戊。帝太戊贊伊陟於廟,言弗臣,伊陟讓,作原命。〔集解〕馬融曰:「原,臣名也。命原以禹、湯之道我所修也。」
  殷復興,諸侯歸之,故稱中宗。

  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遷於隞。〔集解〕孔安國曰:「地名。」皇甫謐曰:「或雲河南敖倉是也。」〔索隱〕隞亦作「囂」,並音敖字。〔正義〕括地志雲:「滎陽故城在鄭州滎澤縣西南十七裡,殷時敖地也。」
  河亶甲居相。〔集解〕孔安國曰:「地名,在河北。」〔正義〕括地志雲:「故殷城在相州內黃縣東南十三裡,即河亶甲所築都之,故名殷城也。」
  祖乙遷于邢。〔索隱〕邢音耿。近代本亦作「耿」。今河東皮氏縣有耿鄉。〔正義〕括地志雲:「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裡耿城,故耿國也。」
  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為帝外壬。仲丁書闕不具。索隱蓋太史公知舊有仲丁書,今已遺闕不具也。
  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為帝河亶甲。河亶甲時,殷複衰。

  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帝祖乙立,殷復興。巫賢任職。

  祖乙崩,子帝祖辛立。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為帝沃甲。〔索隱〕系本作「開甲」也。
  帝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為帝祖丁。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為帝南庚。帝南庚崩,立帝祖丁之子陽甲,是為帝陽甲。帝陽甲之時,殷衰。

  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

  帝陽甲崩,弟盤庚立,是為帝盤庚。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複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無定處。〔集解〕孔安國曰:「自湯至盤庚凡五遷都。」〔正義〕自湯南亳遷西亳,仲丁遷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盤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遷也。
  殷民諮胥皆怨,不欲徙。〔集解〕孔安國曰:「胥,相也。民不欲徙,皆諮嗟憂愁,相與怨其上也。」
  盤庚乃告諭諸侯大臣曰:「昔高後成湯與爾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則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集解〕鄭玄曰:「治於亳之殷地,商家自此徙,而改號曰殷亳。」皇甫謐曰:「今偃師是也。」
  行湯之政,然後百姓由甯,殷道復興。諸侯來朝,以其遵成湯之德也。

  帝盤庚崩,弟小辛立,是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複衰。百姓思盤庚,乃作盤庚三篇。〔索隱〕尚書「盤庚將治亳,殷民諮胥怨,作盤庚」,此以盤庚崩,弟小辛立,百姓思之,乃作盤庚,由不見古文也。
  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為帝小乙。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塚宰,〔集解〕鄭玄曰:「塚宰,天官卿貳王事者。」
  以觀國風。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於傅險中。〔集解〕徐廣曰:「屍子雲傅岩在北海之洲。」〔索隱〕舊本作「險」,亦作「岩」也。〔正義〕地志雲:「傅險即傅說版築之處,所隱之處窟名聖人窟,在今陝州河北縣北七裡,即虞國虢國之界。又有傅說祠。注水經雲沙澗水北出虞山,東南逕傅岩,曆傅說隱室前,俗名聖人窟。」
  是時說為胥靡,築於傅險。〔集解〕孔安國曰:「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通道所經,有澗水壞道,常使胥靡刑人築護此道。說賢而隱,代胥靡築之,以供食也。」
  見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說。

  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正義〕音構。呴,雉鳴也。詩雲:「雉之朝呴。」
  武丁懼。祖己曰:〔集解〕孔安國曰:「賢臣名。」
  「王勿憂,先修政事。」祖己乃訓王曰:「唯天監下典厥義,〔集解〕孔安國曰:「言天視下民以義為常也。」
  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絕其命。民有不若德,不聽罪,天既附命正厥德,〔集解〕孔安國曰:「不順德,言無義也。不服罪,不改修也。天以信命正其德,謂其有永有不永。」〔索隱〕附,依尚書音孚。
  乃曰其奈何。嗚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繼,常祀毋禮於棄道。」〔集解〕孔安國曰:「王者主民,當敬民事。民事無非天所嗣常也。祭祀有常,不當特豐於近也。」〔索隱〕祭祀有常,無為豐殺之禮於是以棄常道。
  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復興。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為德,立其廟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訓。〔集解〕孔安國曰:「祭之明日又祭,殷曰肜,周曰繹。」

  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為帝甲。帝甲淫亂,殷複衰。〔索隱〕國語雲「帝甲亂之,七代而隕」是也。

  帝甲崩,子帝廩辛立。〔索隱〕漢書古今人表及帝王代紀皆作「馮辛」。
  帝廩辛崩,弟庚丁立,是為帝庚丁。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複去亳,徙河北。

  帝武乙無道,為偶人,〔索隱〕偶音寓。亦如字。〔正義〕偶,五苟反。偶,對也。以土木為人,對象於人形也。
  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正義〕為,於偽反。行,胡孟反。
  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獵於河渭之間,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立,殷益衰。

  帝乙長子曰微子啟,〔索隱〕微,國號。爵為子。啟,名也。孔子家語雲「微」或作「魏」,讀從微音。鄒本亦然也。
  啟母賤,不得嗣。〔索隱〕此以啟與紂異母,而鄭玄稱為同母,依呂氏春秋,言母當生啟時猶未正立,及生紂時始正為妃,故啟大而庶,紂小而嫡。
  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集解〕諡法曰:「殘義損善曰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