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夏本紀(1)


  夏禹,〔集解〕諡法曰:「受禪成功曰禹。」〔正義〕夏者,帝禹封國號也。帝王紀雲:「禹受封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陽翟是也。」
  名曰文命。索隱尚書雲「文命敷于四海」,孔安國雲「外布文德教命」,不雲是禹名。太史公皆以放勳、重華、文命為堯、舜、禹之名,未必為得。孔又雲「虞氏,舜名」,則堯、禹、湯皆名矣。蓋古者帝王之號皆以名,後代因其行,追而為諡。其實禹是名。故張晏雲「少昊已前,天下之號象其德;顓頊已來,天下之號因其名」。又按:系本「鯀取有辛氏女,謂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雲「高密,禹所封國」。〔正義〕帝王紀雲:「父鯀妻脩己,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名文命,字密,身九尺二寸長,本西夷人也。大戴禮雲『高陽之孫,鯀之子,曰文命』。楊雄蜀王本紀雲『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也,生於石紐』。」括地志雲:「茂州汶川縣石紐山在縣西七十三裡。華陽國志雲『今夷人共營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至今猶不敢放六畜』。」按:廣柔,隋改曰汶川。
  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索隱〕皇甫謐雲:「鯀,帝顓頊之子,字熙。」又連山易雲「鯀封於崇」,故國語謂之「崇伯鯀」。系本亦以鯀為顓頊子。漢書律曆志則雲「顓頊五代而生鯀」。按:鯀既仕堯,與舜代系殊懸,舜即顓頊六代孫,則鯀非是顓頊之子。蓋班氏之言近得其實。
  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鯀皆不得在帝位,為人臣。當帝堯之時,鴻水〔索隱〕一作「洪」。鴻,大也。以鳥大曰鴻,小曰雁,故近代文字大義者皆作「鴻」也。
  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堯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嶽皆曰鯀可。堯曰:「鯀為人負命毀族,不可。」四嶽曰:「等之未有賢於鯀者,原帝試之。」於是堯聽四嶽,用鯀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於是帝堯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攝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視鯀之治水無狀,索隱言無功狀。
  乃殛鯀於羽山以死。〔正義〕殛音紀力反。鯀之羽山,化為黃熊,入於羽淵。熊音乃來反,下三點為三足也。束晳發蒙紀雲:「鱉三足曰熊。」
  天下皆以舜之誅為是。於是舜舉鯀子禹,而使續鯀之業。

  堯崩,帝舜問四嶽曰:「有能成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為司空,可成美堯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維是勉之。」禹拜稽首,讓於契、後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視爾事矣。」

  禹為人敏給克勤;其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聲為律,〔索隱〕言禹聲音應鐘律。
  身為度,〔集解〕王肅曰:「以身為法度。」〔索隱〕按:今巫猶稱「禹步」。
  稱以出;〔集解〕徐廣曰:「一作『士』。」〔索隱〕按:大戴禮見作「士」。又一解雲,上文聲與身為律度,則權衡亦出於其身,故雲「稱以出」也。
  亹亹穆穆,為綱為紀。

  禹乃遂與益、後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集解〕尚書「傅」字作「敷」。馬融曰:「敷,分也。」〔索隱〕尚書作「敷土隨山刊木」。今案:大戴禮作「傅土」,故此紀依之。傅即付也,謂付功屬役之事。若尚書作「敷」,敷,分也,謂令人分佈理九州之土地也。表木,謂刊木立為表記,與孔注書意異。
  定高山大川。〔集解〕馬融曰:「定其差秩祀禮所視也」。駰案:尚書大傳曰「高山大川,五嶽、四瀆之屬」。
  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孝於鬼神。〔集解〕馬融曰:「祭祀豐絜。」
  卑宮室,致費於溝淢。〔集解〕包氏曰:「方裡為井,井間有溝,溝廣深四尺。十裡為成,成間有淢,淢廣深八尺。」
  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集解〕徐廣曰:「他書或作『蕝』。」駰案:孟康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如淳曰「橇音『茅蕝』之『蕝』。謂以板置泥上以通行路也」。正義按:橇形如船而短小,兩頭微起,人曲一腳,泥上擿進,用拾泥上之物。今杭州、溫州海邊有之也。
  山行乘暐。〔集解〕徐廣曰:「暐,一作『橋』,音丘遙反。」駰案:如淳曰「暐車,謂以鐵如錐頭,長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又音紀錄反。正義按:上山,前齒短,後齒長;下山,前齒長,後齒短也。暐音與是同也。
  左準繩,右規矩,〔集解〕王肅曰:「左右言常用也。」〔索隱〕左所運用堪為人之準繩,右所舉動必應規矩也。
  載四時,〔集解〕王肅曰:「所以行不違四時之宜也。」
  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命後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