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
夏本紀(2) |
|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載〔集解〕孔安國曰:「堯所都也。先施貢賦役載於書也。」鄭玄曰:「兩河間曰冀州。」〔正義〕:按理水及貢賦從帝都為始也。黃河自勝州東,直南至華陰,即東至懷州南,又東北至平州碣石山入海也。東河之西,西河之東,南河之北,皆冀州也。 壺口,治梁及岐。〔集解〕鄭玄曰:「地理志壺口山在河東北屈縣之東南,梁山在左馮翊夏陽,岐山在右扶風美陽。」〔索隱〕鄭玄曰:「地理志壺口山在河東北屈縣之東南,梁山在左馮翊夏陽,岐山在右扶風美陽。」〔正義〕括地志雲:「壺口山在慈州吉昌縣西南五十裡冀州境也。梁山在同州韓城縣東南十九裡,岐山在岐州岐山縣東北十裡,二山雍州境也」孔安國曰:「從東循山理水而西也。」 既脩太原,至於岳陽。〔集解〕孔安國曰:「太原今為郡名。太嶽在太原西南。山南曰陽。」〔索隱〕岳,太岳,即冀州之鎮霍太山也。按:地理志霍太山在河東彘縣東。凡如此例,不引書者,皆地理志文也。〔正義〕括地志雲:「霍太山在沁州沁原縣西七八十裡。」 覃懷致功,〔集解〕孔安國曰:「覃懷,近河地名。」鄭玄曰:「懷縣屬河內。」〔索隱〕按:河內有懷縣,今驗地無名「覃」者,蓋「覃懷」二字或當時共為一地之名。 至於衡漳。集解孔安國曰:「漳水橫流。」〔索隱〕案:孔注以衡為橫,非。王肅雲「衡,漳,二水名。」地理志清漳水出上党沾縣東北,至阜城縣入河。濁漳水出上党長子縣東,至鄴入清漳也。〔正義〕括地志雲:「故懷城在懷州武陟縣西十一裡。衡漳水在瀛州東北百二十五裡平舒縣界也。」 其土白壤。〔集解〕孔安國曰:「土無塊曰壤。」 賦上上錯,〔集解〕孔安國曰:「上上,第一。錯,雜也,雜出第二之賦。」 田中中,〔集解〕孔安國曰:「九州之中為第五。」 常、衛既從,大陸既為。〔集解〕鄭玄曰:「地理志恆水出恆山,衛水在靈壽,大陸澤在钜鹿。」〔索隱〕此文改恆山、恆水皆作「常」,避漢文帝諱故也。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東入滱水。衛水出常山靈壽縣,東入虖池。郭璞雲「大陸,今钜鹿北廣河澤是已」。為亦作也。 鳥夷皮服。〔集解〕鄭玄曰:「鳥夷,東之民食鳥獸者。」孔安國曰:「服其皮,明水害除。」〔正義〕括地志雲:「靺鞨國,古肅慎也,在京東北萬里已下,東及北各抵大海。其國南有白山,鳥獸草木皆白。其人處山林間,土氣極寒,常為穴居,以深為貴,至接九梯。養豕,食肉,衣其皮,冬以豬膏塗身,厚數分,以禦風寒。貴臭穢不絜,作廁於中,圜之而居。多勇力,善射。弓長四尺,如弩,矢用楛,長一尺八寸,青石為鏃。葬則交木作槨,殺豬積槨上,富者至數百,貧者數十,以為死人之糧。以土上覆之,以繩系於槨。頭出土上,以酒灌酹,繩腐而止,無四時祭祀也。」 夾右碣石,〔集解〕孔安國曰:「碣石,海畔之山也。」 入於海。〔集解〕徐廣曰:「海,一作『河』。」〔索隱〕地理志雲「碣石山在北平驪城縣西南」。太康地理志雲「樂浪遂城縣有碣石山,長城所起」。又水經雲「在遼西臨渝縣南水中」。蓋碣石山有二,此雲「夾右碣石入於海」,當是北平之碣石。 濟、河維沇州:〔集解〕鄭玄曰:「言沇州之界在此兩水之間。」 九河既道,〔集解〕馬融曰:「九河名徒駭、太史、馬頰、覆釜、胡蘇、簡、絜、鉤盤、鬲津。」 雷夏既澤,雍、沮會同,〔集解〕鄭玄曰:「雍水沮水相觸而合入此澤中,地理志曰雷澤在濟陰城陽縣西北。」索隱爾雅雲「水自河出為雍」也。正義括地志雲:「雷夏澤在濮州雷澤縣郭外西北。雍、沮二水在雷澤西北平地也。」 桑土既蠶,於是民得下丘居土。〔集解〕孔安國曰:「大水去,民下丘居平土,就桑蠶。」 其土黑墳,〔集解〕孔安國曰:「色黑而墳起。」 草繇木條。〔集解〕孔安國曰:「繇,茂;條,長也。」 田中下,〔集解〕孔安國曰:「第六。」 賦貞,作十有三年乃同。〔集解〕鄭玄曰:「貞,正也。治此州正作不休,十三年乃有賦,與八州同,言功難也。其賦下下。」 其貢漆絲,其篚織文。〔集解〕孔安國曰:「地宜漆林,又宜桑蠶。織文,錦綺之屬,盛之筐篚而貢焉。」 浮於濟、漯,通於河。〔集解〕鄭玄曰:「地理志雲漯水出東郡東武陽。」〔索隱〕濟水出河東垣縣王屋山東,其流至濟陰,故應劭雲「濟水出平原漯陰縣東,漯水出東郡東武陽縣北,至千乘縣而入於海」。 海岱維青州:〔集解〕鄭玄曰:「東自海,西至岱。東嶽曰岱山。」〔正義〕按:舜分青州為營州、遼西及遼東。 堣夷既略,〔集解〕馬融曰:「堣夷,地名。用功少曰略。」〔索隱〕孔安國雲:「東表之地稱嵎夷。」按:今文尚書及帝命驗並作「禺鐵」,在遼西。鐵,古「夷」字也。 濰、淄其道。〔集解〕鄭玄曰:「地理志濰水出琅邪,淄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索隱〕濰水出琅邪箕縣,北至都昌縣入海。淄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北,東至博昌縣入濟也。〔正義〕括地志雲:「密州莒縣濰山,濰水所出。淄州淄川縣東北七十裡原山,淄水所出。俗傳雲,禹理水功畢,土石黑,數裡之中波若漆,故謂之淄水也。」 其土白墳,海濱廣潟,〔集解〕徐廣曰:「一作『澤』,又作『斥』。」 厥田斥鹵。〔集解〕鄭玄曰:「斥謂地鹹鹵。」〔索隱〕鹵音魯。說文雲:「鹵,鹹地。東方謂之斥,西方謂之鹵。」 田上下,賦中上。〔集解〕孔安國曰:「田第三,賦第四。」 厥貢鹽絺,海物維錯,〔集解〕孔安國曰:「絺,細葛。錯,雜,非一種。」鄭玄曰:「海物,海魚也。魚種類尤雜。」 岱畎絲、枲、鉛、松、怪石,〔集解〕孔安國曰:「畎,穀也。怪異好石似玉者。岱山之穀出此五物,皆貢之。」 萊夷為牧,〔集解〕孔安國曰:「萊夷,地名,可以牧放。」〔索隱〕按:左傳雲萊人劫孔子,孔子稱「夷不亂華」,又雲「齊侯伐萊」,服虔以為東萊黃縣是。今按:地理志黃縣有萊山,恐即此地之夷。 其篚酓絲。〔集解〕孔安國曰:「酓桑蠶絲中琴瑟弦。」隱爾雅雲「檿,山桑」,是蠶食檿之絲也。 浮於汶,通於濟。〔集解〕鄭玄曰:「地理志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南入濟。」 海岱及淮維徐州:〔集解〕孔安國曰:「東至海,北至岱,南及淮。」 淮、沂其治,蒙、羽其蓺。〔集解〕鄭玄曰:「地理志沂水出泰山蓋縣。蒙,羽,二山名。」孔安國曰:「二水已治,二山可以種蓺。」〔索隱〕水經雲淮水出南陽平氏縣胎簪山,東北過桐柏山。沂水出泰山蓋縣艾山,南過下邳縣入泗。蒙山在泰山蒙陰縣西南。羽山在東海祝其縣南,殛鯀之地。 大野既都,〔集解〕鄭玄曰:「大野在山陽钜野北,名钜野澤。」孔安國曰:「水所停曰都。」 東原厎平。〔集解〕鄭玄曰:「東原,地名。今東平郡即東原。」〔索隱〕張華博物志雲:「兗州東平郡即尚書之東原也。」正義廣平曰原。徐州在東,故曰東原。水去已致平復,言可耕種也。 其土赤埴墳,〔集解〕徐廣曰:「埴,黏土也。」 草木漸包。〔集解〕孔安國曰:「漸,長進;包,叢生也。」 其田上中,賦中中。〔集解〕孔安國曰:「田第二,賦第五。」 貢維土五色,〔集解〕鄭玄曰:「土五色者,所以為大社之封。」〔正義〕韓詩外傳雲:「天子社廣五丈,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黃土。將封諸侯,各取方土,苴以白茅,以為社也。」太康地記雲:「城陽姑幕有五色土,封諸侯,錫之茅土,用為社。此土即禹貢徐州土也。今屬密州莒縣也。」 羽畎夏狄,〔集解〕孔安國曰:「夏狄,狄,雉名也。羽中旌旄,羽山之穀有之。」 嶧陽孤桐,〔集解〕孔安國曰:「嶧山之陽特生桐,中琴瑟。」鄭玄曰:「地理志嶧山在下邳。」〔正義〕括地志雲:「嶧山在兗州鄒縣南二十二裡。鄒山記雲『鄒山,古之嶧山,言絡繹相連屬也。今猶多桐樹』。」按:今獨生桐,尚徵,一偏似琴瑟。 泗濱浮磬,〔集解〕孔安國曰:「泗水涯水中見石,可以為磬。」鄭玄曰:「泗水出濟陰乘氏也。」〔正義〕括地志雲:「泗水至彭城呂梁,出石磬。」 淮夷蠙珠臮魚,〔集解〕孔安國曰:「淮、夷二水,出蠙珠及美魚。」鄭玄曰:「淮夷,淮水之上夷民也。」〔索隱〕按:尚書雲「徂茲淮夷,徐戎並興」,今徐州言淮夷,則鄭解為得。蠙,一作「玭」,並步玄反。臮,古「暨」字。臮,與也。言夷人所居淮水之處,有此蠙珠與魚也。又作「濱」。濱,畔也。 其篚玄纖縞。〔集解〕鄭玄曰:「纖,細也。祭服之材尚細。」〔正義〕玄,黑。纖,細。縞,白繒。以細繒染為黑色。 浮於淮、泗,〔正義〕括地志雲:「泗水源在兗州泗水縣東陪尾山。其源有四道,因以為名。」 通於河。淮海維揚州:〔集解〕孔安國曰:「北據淮,南距海。」 彭蠡既都,陽鳥所居。〔集解〕鄭玄曰:「地理志彭蠡澤在豫章彭澤西。」孔安國曰:「隨陽之鳥,鴻雁之屬,冬月居此澤也。」〔索隱〕都,古文尚書作「豬」。孔安國雲「水所停曰豬」,鄭玄雲「南方謂都為豬」,則是水聚會之義。〔正義〕蠡音禮。括地志雲:「彭蠡湖在江州潯陽縣東南五十二裡。」 三江既入,〔索隱〕韋昭雲:「三江謂松江、錢唐江、浦陽江。」今按:地理志有南江、中江、北江,是為三江。其南江從會稽吳縣南,東入海。中江從丹陽蕪湖縣西南,東至會稽陽羨縣入海。北江從會稽毗陵縣北,東入海。故下文「東為中江」,又「東為北江」,孔安國雲「有北有中,南可知也。」 震澤致定。〔集解〕孔安國曰:「震澤,吳南太湖名。言三江已入,致定為震澤。」〔索隱〕震,一作「振」。地理志會稽吳縣「故周泰伯所封國,具區在其西,古文以為震澤」。又左傳稱「笠澤」,亦謂此也。〔正義〕澤在蘇州西南四十五裡。三江者,在蘇州東南三十裡,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裡至太湖,名曰松江,古笠澤江;一江東南上七十裡至白蜆湖,名曰上江,亦曰東江;一江東北下三百餘裡入海,名曰下江,亦曰婁江:於其分處號曰三江口。顧夷吳地記雲「松江東北行七十裡,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為婁江,東南入海為東江,並松江為三江」是也。言理三江入海,非入震澤也。按:太湖西南湖州諸溪從天目山下,西北宣州諸山有溪,並下太湖。太湖東北流,各至三江口入海。其湖無通彭蠡湖及太湖處,並阻山陸。諸儒及地志等解「三江既入」皆非也。周禮職方氏雲「揚州藪曰具區,川曰三江」。按:五湖、三江者,韋昭注非也。其源俱不通太湖,引解「三江既入」,失之遠矣。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貢湖、胥湖,皆太湖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菱湖在莫釐山東,周回三十餘裡,西口闊二裡,其口南則莫釐山,北則徐侯山,西與莫湖連。莫湖在莫釐山西及北,北與胥湖連;胥湖在胥山西,南與莫湖連:各周回五六十裡,西連太湖。遊湖在北二十裡,在長山東,湖西口闊二裡,其口東南岸樹裡山,西北岸長山,湖周回五六十裡。貢湖在長山西,其口闊四五裡,口東南長山,山南即山陽村,西北連常州無錫縣老岸,湖周回一百九十裡已上,湖身向東北,長七十餘裡。兩湖西亦連太湖。河渠書雲「於吳則通渠三江、五湖」。貨殖傳雲「夫吳有三江、五湖之利。」又太史公自敘傳雲「登姑蘇,望五湖」是也。 竹箭既布。〔集解〕孔安國曰:「水去布生。」 其草惟夭,其木惟喬,〔集解〕少長曰夭。喬,高也。 其土塗泥。〔集解〕馬融曰:「漸,洳也。」 田下下,賦下上上雜。〔集解〕孔安國曰:「田第九,賦第七,雜出第六。」 貢金三品,〔集解〕孔安國曰:「金、銀、銅。」。鄭玄曰:「銅三色也。」 瑤、琨、竹箭,〔集解〕孔安國曰:「瑤,琨,皆美玉也。」 齒、革、羽、旄,〔集解〕孔安國曰:「象齒、犀皮、鳥羽、旄牛尾也。」〔正義〕周禮考工記雲:「犀甲七屬,兕甲六屬。」郭雲:「犀似水牛,豬頭,大腹,庳腳,橢角,好食棘也。亦有一角者。」按:西南夷常貢旄牛尾,為旌旗之飾,書詩通謂之旄。故尚書雲「右秉白旄」,詩雲「建旐設旄」,皆此牛也。 島夷卉服,〔集解〕孔安國曰:「南海島夷草服葛越。」〔正義〕括地志雲:「百濟國西南渤海中有大島十五所,皆邑落有人居,屬百濟。」又倭國,武皇后改曰日本國,在百濟南,隔海依島而居,凡百餘小國。此皆揚州之東島夷也。按:東南之夷草服葛越,焦竹之屬,越即苧祁也。 其篚織貝,〔集解〕孔安國曰:「織,細繒也。貝,水物也。」鄭玄曰:「貝,錦名也。詩雲『成是貝錦』。凡織者,先染其絲,織之屬百濟。」又倭國,武皇后改即成矣。」 其包橘、柚錫貢。〔集解〕孔安國曰:「小曰橘,大曰柚。錫命乃貢,言不常也。」鄭玄曰:「有錫則貢之,或時乏則不貢。錫,所以柔金也。」 均江海,通淮、泗。〔集解〕鄭玄曰:「均,讀曰沿。沿,順水行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