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五帝本紀(6)


  虞舜者,〔集解〕諡法曰:「仁聖盛明曰舜。」〔索隱〕虞,國名,在河東大陽縣。舜,諡也。皇甫謐雲「舜字都君」也。正義括地志雲:「故虞城在陝州河北縣東北五十裡虞山之上。酈元注水經雲幹橋東北有虞城,堯以女嬪于虞之地也。又宋州虞城大襄國所封之邑,杜預雲舜後諸侯也。又越州餘姚縣,顧野王雲舜後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雲餘姚。縣西七十裡有漢上虞故縣。會稽舊記雲舜上虞人,去虞三十裡有姚丘,即舜所生也。周處風土記雲舜東夷之人,生姚丘。」括地志又雲:「姚墟在濮州雷澤縣東十三裡。孝經援神契雲舜生於姚墟。」案:二所未詳也。
  名曰重華。〔集解〕徐廣曰鵕「皇甫謐雲『舜以堯之二十一年甲子生,三十一年甲午徵用,七十九年壬午即真,百歲癸卯崩』。」正義尚書雲鵕「重華協於帝。」孔安國雲。「華謂文德也,言其光文重合於堯。」瞽叟姓媯。妻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故姓姚。目重瞳子,故曰重華。字都君。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
  重華父曰瞽叟,〔正義〕先後反。孔安國雲鵕「無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別好惡,故時人謂之瞽,配字曰『叟』。叟,無目之稱也。」
  瞽叟父曰橋牛,〔正義〕橋又音嬌。
  橋牛父曰句望,〔正義〕句,古侯反。望音亡。
  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索隱〕皇甫謐雲:「舜母名握登,生舜於姚墟,因姓姚氏也。」
  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正義〕蒲州河東縣本屬冀州。宋永初山川記雲:「蒲阪城中有舜廟,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壇。」括地志雲:「媯州有媯水,源出城中。耆舊傳雲即舜釐降二女於媯汭之所。外城中有舜井,城北有曆山,山上有舜廟,未詳。」案:媯州亦冀州城是也。
  舜耕曆山,〔集解〕鄭玄曰:「在河東。」〔正義〕括地志雲:「蒲州河東縣雷首山,一名中條山,亦名曆山,亦名首陽山,亦名蒲山,亦名襄山,亦名甘棗山,亦名豬山,亦名狗頭山,亦名薄山,亦名吳山。此山西起雷首山,東至吳阪,凡十一名,隨州縣分之。曆山南有舜井。」又雲:「越州餘姚縣有曆山舜井,濮州雷澤縣有曆山舜井,二所又有姚墟,雲生舜處也。及媯州曆山舜井,皆雲舜所耕處,未詳也。」
  漁雷澤,〔集解〕鄭玄曰:「雷夏,兗州澤,今屬濟陰。」〔正義〕括地志雲:「雷夏澤在濮州雷澤縣郭外西北。山海經雲雷澤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也。」
  陶河濱,〔集解〕皇甫謐曰:「濟陰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正義〕案:於曹州濱河作瓦器也。括地志雲:「陶城在蒲州河東縣北三十裡,即舜所都也。南去曆山不遠。或耕或陶,所在則可,何必定陶方得為陶也?舜之陶也,斯或一焉。」
  作什器於壽丘,〔集解〕皇甫謐曰:「在魯東門之北。」〔索隱〕什器,什,數也。蓋人家常用之器非一,故以十為數,猶今雲「什物」也。壽丘,地名,黃帝生處。〔正義〕壽音受。顏師古雲:「軍法,伍人為伍,二伍為什,則共器物,故謂生生之具為什器,亦猶從軍及作役者十人為火,共畜調度也。」
  就時於負夏。〔集解〕鄭玄曰:「負夏,衛地。」〔索隱〕就時猶逐時,若言乘時射利也。尚書大傳曰「販於頓丘,就時負夏」,孟子曰「遷于負夏」是也。
  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

  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正義〕可用,謂可為天子也。
  四岳咸薦虞舜,曰可。於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正義〕二女不敢以帝女驕慢舜之親戚。親戚,謂父瞽叟,後母弟象,妹顆手等也。顆音苦果反。
  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正義〕篤,惇也。非唯二女恭勤婦道,九男事舜皆益惇厚謹敬也。
  舜耕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正義〕韓非子「曆山之農相侵略,舜往耕,期年,耕者讓畔」也。
  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集解〕史記音隱曰:「音遊甫反。」駰謂窳,病也。〔正義〕苦,讀如盬,音古。盬,粗也。窳音庾。
  一年而所居成聚,〔正義〕聚,在喻反,謂村落也。
  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正義〕周禮郊野法雲「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也。
  堯乃賜舜絺衣,〔正義〕絺,敕遲反,細葛布衣也。鄒氏音竹幾反。
  與琴,為築倉廩,予牛羊。瞽叟尚複欲殺之,使舜上塗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索隱〕言以笠自扞己身,有似鳥張翅而輕下,得不損傷。皇甫謐雲「兩繖」,繖,笠類。列女傳雲「二女教舜鳥工上廩」是也。〔正義〕通史雲:「瞽叟使舜滌廩,舜告堯二女,女曰:『時其焚汝,鵲汝衣裳,鳥工往。』舜既登廩,得免去也。」
  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索隱〕音孔。列女傳所謂「龍工入井」是也。
  旁出。〔正義〕言舜潛匿穿孔旁,從他井而出也。通史雲:「舜穿井,又告二女。二女曰:『去汝裳衣。龍工往。』入井,瞽叟與象下土實井,舜從他井出去也。」括地志雲:「舜井在媯州懷戎縣西外城中。其西又有一井,耆舊傳雲並舜井也,舜自中出。帝王紀雲河東有舜井,未詳也。」
  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索隱〕亦作「填井」。
  舜從匿空出,去。〔集解〕劉熙曰:「舜以權謀自免,亦大聖有神人之助也。」
  瞽叟、象喜,以舜為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其父母分,正義扶問反。
  於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象乃止舜宮居,〔正義〕宮即室也。爾雅雲「室謂之宮」。禮雲「命士已上,父子異宮」也。
  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爾其庶矣!」〔索隱〕言汝猶當庶幾於友悌之情義也。如孟子取尚書文,又雲「惟茲臣庶,女其於予治」,蓋欲令象共我理臣庶也。
  舜複事瞽叟愛弟彌謹。於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集解〕名見左傳。
  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集解賈逵曰:「愷,和也。」〔索隱〕左傳史克對魯宣公曰:「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倉舒、隤皚、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集解〕名見左傳。
  世謂之「八元」。〔集解〕賈逵曰:「元,善也。」〔索隱〕左傳:「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
  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索隱〕謂元、愷各有親族,故稱族也。濟,成也,言後代成前代也。
  不隕其名。至於堯,堯未能舉。舜舉八愷,使主後土,集解王肅曰:「君治九土之宜。」杜預曰:「後土地官。」〔索隱〕主土。禹為司空,司空主土,則禹在八愷之中。正義春秋正義雲:「後,君也。天曰皇天,地曰後土。」
  以揆百事,莫不時序。〔正義〕言禹度九土之宜,無不以時得其次序也。
  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索隱〕契為司徒,司徒敷五教,則契在八元之數。
  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正義〕杜預雲:「內諸夏,外夷狄也。」案:契作五常之教,諸夏太平,夷狄向化也。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集解〕賈逵曰:「帝鴻,黃帝也。不才子,其苗裔讙兜也。」
  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正義〕慝,惡也。一本雲「天下之民,謂之渾沌」。渾沌即讙兜也。言掩義事,陰為賊害,而好兇惡,故謂之渾沌也。杜預雲:「渾沌,不開通之貌。」神異經雲:「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扺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名渾沌。」又莊子雲:「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忽乃相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欲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案:言讙兜性似,故號之也。
  少昚氏〔集解〕服虔曰:「金天氏帝號。」
  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集解〕服虔曰:「謂共工氏也。其行窮而好奇。」〔正義〕謂共工。言毀敗信行,惡其忠直,有惡言語,高粉飾之,故謂之窮奇。案常行終必窮極,好諂諛奇異於人也。神異經雲:「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鬥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案:言共工性似,故號之也。
  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集解〕賈逵曰:「檮杌,頑凶無疇匹之貌,謂鯀也。」〔正義〕檮音道刀反。杌音五骨反。謂鯀也。凶頑不可教訓,不從詔令,故謂之檮杌。案:言無疇匹,言自縱恣也。神異經雲:「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很,一名難訓。」案:言鯀性似,故號之也。
  此三族世憂之。至於堯,堯未能去。縉雲氏〔集解〕賈逵曰:「縉雲氏,薑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任縉雲之官也。」〔正義〕今括州縉雲縣,蓋其所封也。字書雲縉,赤繒也。
  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正義〕謂三苗也。言貪飲食,冒貨賄,故謂之饕餮。神異經雲:「西南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性很惡,好息,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強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饕餮。」言三苗性似,故號之。
  天下惡之,比之三凶。〔集解〕杜預曰:「非帝子孫,故別之以比三凶也。」〔正義〕此以上四處皆左傳文。或本有並文次相類四凶,故書之,恐本錯脫耳。
  舜賓於四門,〔正義〕杜預雲:「辟四門,達四聰,以賓禮眾賢也。」
  乃流四凶族,遷於四裔,〔集解〕賈逵曰:「四裔之地,去王城四千里。」
  以禦螭魅,〔集解〕服虔曰:「螭魅,人面獸身,四足,好惑人,山林異氣所生,以為人害。」〔正義〕禦音魚呂反。螭音醜知反。魅音媚。案:禦魑魅,恐更有邪諂之人,故流放四凶以禦之也。故下雲「無凶人」也。
  於是四門辟,言毋凶人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