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明名臣琬琰錄 | 上頁 下頁 |
楊溥言行錄 |
|
▼少保文定楊公言行錄(失名) 楊溥,字弘濟,湖廣石首人。進士。曆仕洪武、正統間,位至少保。卒年七十五,諡文定。仁宗一日東宮觀漢史,歎張釋之不易得。公進曰:「釋之誠賢,然非文帝之寬仁,曷得行其志?臣以為釋之漢一時不易得,如文帝三代而下不易得也。」退采文帝事,編為《事類》以獻。仁宗甚悅,賜書褒美。 〖名臣贊〗 先生在獄中十餘年,家人供食數絕糧,又上命莫測,日與死為鄰,愈勵志讀書不輟。同難者止之曰:「勢已如此,讀書何為?」曰:「朝聞道,夕死可也。」《五經》諸子讀之數回,已而得釋。晚年遭遇為閣老大儒,朝廷大製作多出其手,實有賴於獄中之功,蓋天玉成之如此。為人謙恭小心,接吏卒亦不敢慢。初入鄉試,為首選。胡儼典文衡,批其所刊文曰:「初學小子,當退避三舍,老夫亦讓一頭地。」又曰:「立玉階方寸地,必能為董子之正言,而不效公孫弘之阿人。」以儼為知人。後儼為祭酒,先生已在禁垣,位望益高,終身執門生禮,儼亦不辭,人兩高之。 〖古穰雜錄〗 公祭座主胡祭酒先生曰:「區區昔承見許於文字之間,繼而沗同官,得相從者二十餘年。先生致仕,以音問往來者又二十餘年。區區夙夜砥礪,惟恐負先生所知,有玷於斯文而未能也。」 〖文集〗 楊文定公最善王檢討、張修撰,一相見,輒出所作就二人評,有所改易,即樂從。公亦喜改人文字,泰和陳學士當筆撰祭文,公欲有所易,陳忿然不平,見於言色,公即已之。 〖水東日記〗 嘗聞楊文定公《桃符》有曰:「黎庶但教無菜色,官居何必用桃符。」宣德、正統間,名臣稱三楊:文貞為西楊,文敏為東陽,蓋以姓同,因居第以別之。文貞因出江西,而文定郡望每書南郡,乃因以南陽號文定焉。東王則抑庵,西王則泉坡,蓋亦然也。 〖水東日記〗 宣德元年春三月既望,太常卿兼翰林學士楊公弘濟被命歸省其母太夫人于江陵,時不得見者十有八年矣。先是,公由翰林編修為太子洗馬,侍仁廟于春宮,丁先太常府君憂,詔奪起侍講經筵。後屢欲歸寧,而竟不果行,薦以迍晦十年,不得快適。大夫人年高強食,益壯,教諸孫綜理家政,裕如也。公在羈遠,念不得見母,中抱沉鬱,食息幾廢。然聞其康強,冀他日必複得見,輒用自解。永樂甲辰秋,公再入翰林為學士,賜誥命,太夫人受五品封號。未數月,超拜太常卿,推恩上及三代,太夫人加封三品。國初,江陵人有南徼之戍,什伍連屬,楊氏亦隸籍焉。其地在瘴鄉,往戍者多不得生還,追迫無虛歲,太夫人甚厭苦之。至是,上優詔複其家。公在京師,馳書還報,而加封之命適至。太夫人披三品命服,北向稽顙,諸婦孫皆羅拜欣躍,以至感泣。 公今又乘傳南還,日抵舍。太夫人童顏白髮,雲冠霞帔坐堂上,公朱衣象笏於階下,諸婦孫先後奔走,奉觴上壽。當此之時,更不知天壤間複有何樂可以及此也。況內帑泉幣、白金文綺之錫,絢爛稠迭,拜墓燎黃,祭畢而燕樂,與父兄宗族侈上之賜,士君子效用于峕,沐此光寵,可謂盛矣。雖然,賢才之生,天固有以啟之,是以明良相逢,功業克建,而令名無窮焉。若公之德器材識,卓為一伐偉人,而君臣知遇又如此,豈偶然哉! 〖送歸省序〗 自昔聲華謁輦林,幾年出處歎浮沉。漢文未許馮唐老,鮑叔偏知管仲心。賜食每當瓊署曉,退朝長傍落花陰。眼中親舊無多在,白髮相看意轉深。 〖金實奉詠直弘文閣詩並覺非集〗 正統九年春,修國子監訖工,楊文定公奉旨禦制碑文。文定以重建太學為題,具稿進呈,命范太監持示楊文貞公。時文貞已臥病,乃作一篇,以新建廟學為題,封進用之。文定不悅,執用其題。文貞具本論:「凡言重建者,謂已作之後又作之。廟學雖前元所建,非國朝事,此不可論。今既悉徹而新作之,只當雲新建。且廟與學二者,若只書建太學而不雲廟,于禮未安,請通改作『新建廟學』四字為宜。」廷議雖韙文貞之言,然已刻石無及矣。二公之學識,於是可見。 〖謇齋瑣綴〗 公撰《繡林讀書記》曰:「學宮在繡林之陽,與龍蓋諸峰相望,此其讀書處也。子自髫齔就傅於茲者若干年,讀書之暇,偕同游登山椒,盻長江,望洞庭,覽雲夢之墟,天光萬里,逸興雲飛,有不自知其樂者。及出仕途,歷險夷,又若干年,今年七十有一。追惟父祖教育于斯,師友訓礪于斯,國家作養於斯,而寤寐之間,未嘗不在於斯也。複惟少時,拙工呈璞,備員翰林,由編修遷洗馬,以事坐廢若干年,複入翰林,遷太常,再還禮官,忝列三少之末。仰惟聖明,過蒙拔擢,不敢不敬謹從事,以圖報萬一。況讀書終身,亦恒以禮自度,不敢以夷險易心。第由才識踈庸,年益衰邁,而終不能無慊然於進退之節,尚思以義制之,而不敢昧於所私也。」 公年七十,乞老,上疏曰:「臣一介書生,荷蒙國家作養,出仕四十五年,曆事列聖,叨享廩祿。複蒙皇上厚恩,擢居顯秩,日侍清光,恩禮優厚。臣再世再生,莫能補報。臣今年七十有三,筋力衰耗,耳目昏瞶,思慮不周,事多遺忘。加以今複遘疾,叨蒙聖恩,命醫調治痊可。然自是血氣益衰,日甚一日,雖欲勉強圖報萬一,而力不從心,切自思維有斃而已。仰惟古昔聖帝明王,斟酌人情,制為致仕之典。聖朝稽古為治,推廣仁心,優老恤賢。人臣七十得致仕,不強其所不能,以全始終之誼。士君子揣分知足,明於進退,不敢貪祿固位,以存廉恥之心。維時人有士行,朝無幸位,良以此也。」 公自贊小像雲:「資可以為學,而理或有未明;時可以行道,而力有不至。緬懷古人,夙夜惟厲而莫及焉。嗚呼老矣!」又自贊待漏像雲:「以一介書生,居三公之貳。峨峨其冠,瑲瑲其佩。日近清光,談仁道義。將為德為民以為志乎?抑碌碌庸庸以保富貴乎?聖賢之道,匪知之艱,而行之不易也。尚思時之所遭,身之所自,以報萬一,庶幾於君親無愧也。」 李文達公序公《文集》曰:「公早掇巍科,擢官翰苑,進宮僚而輔導之功顯,入內閣而論思之職修,日備顧問于弘文,而經濟之略大展,屢任總裁于國史,而勸戒之義彌彰。平生之志於是乎伸矣。則其事業豈易及哉!及觀其所為文章,辭惟達意,而不以富麗為工;意惟主理,不以新奇為尚。言必有補於世,而不為無用之贅言;論必有合於道,而不為無定之荒論。有溫柔敦厚之旨趣,有嚴重老成之規模,真所謂台閣之氣象也。平生之學,豈不由是而著乎?」 〖並文集〗 司寇彭文惠公贊曰:「江漢炳靈,以發文明。早居館閣,晚踐孤卿。懲艾思奮,處困而亨。謙虛好學,保泰以貞。老成體國,蓍龜典刑。東裡、建安,參合成名。二十餘年,光輔太平。」 〖名臣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