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明名臣琬琰錄 | 上頁 下頁
張玉神道碑


  ▼河間忠武王張公神道碑銘(楊士奇)

  王諱玉,字世美,姓張氏,世家河南開封之祥符。曾祖某,祖某,父天祐,皆追封榮國公。曾祖妣某氏,祖妣劉氏,妣王氏,皆追封榮國夫人。王初仕元為樞密知院,已而灼知天命。洪武乙丑,自拔來歸,我太祖高皇帝禮遇甚厚。玉感奮思效,戊辰,從征漁海子哈勒哈之地,以功授濟南衛副千戶。又從剿布昆特穆爾,至延安、延州,還,升明威將軍、安慶衛指揮僉事。庚午,從征永順、散毛諸洞。辛未,逐北敵之侵邊者,至鴉寒山而還,調燕山左護衛。癸酉,追敵之黑松林。甲戌,征野人等處,升都指揮同知。

  戊寅,朝廷用讒,加兵親藩。事急,太宗皇帝不得已舉靖難之師,帷幄謀畫,悉以任玉。玉推誠致慮,夙夜不懈,事可否進止,眾論紛紜未定者,玉正色數語決之,咸中機宜。故凡舉措,必資於玉。首用玉策,辱北平九門,撫順、討逆,三日,城內外悉定。師將南出,玉曰:「不先定薊州,將為後患。薊平,余不足平。」時薊守州馬宣謀起兵迎拒,上命玉討之。玉至,諭之不下,環城攻之。宣率眾出戰,遂執宣殺之,並執指揮毛某。玉知其可用,釋不殺,送詣北平,遂撫集軍民,是夜急趨遵化,豫戒將士止殺,曰:「師行以得民心為本。」遂簡敢勇士,四鼓登埤,開其城門,將士皆入,城中始覺。守將率眾拒戰,執其將斬之,餘不傷一人。

  將吏悉隨玉上謁,遂移師永平密雲,皆望風輸款。從至灤河,玉進曰:「都督潘忠、楊松在莫州,阨吾南路,宜先擒之。」上悅,遂親發兵,命玉為先鋒,用其計取涿州雄縣,生禽潘楊時長興侯耿炳文率兵二十萬屯真定,玉自請往覘之,還言軍無紀律,且其上有敗氣,無能為。上至無極,以敵眾我寡,欲試諸將勇怯,召問今舉兵所向,且度可必勝否。眾未有適說,玉曰:「今當徑趨真定,彼雖眾,然新集未齊,我軍乘勝一鼓可破之。」上曰:「玉言合吾意,吾倚玉一人足辦。」明日,抵真定,接戰,耿炳文大敗,幾被擒,獲其左副將軍馬都尉李堅石、副將軍都尉甯忠及督都顧成等,斬首三萬餘級,獲馬二萬。覆敗安陸侯吳傑軍。上召玉諭曰:「汝之功也,非汝與吾意合,不及此。」永平馳報江陰侯吳高等以遼東兵攻圍城急。又諜報曹國公李景隆引兵數十萬將攻北平城。

  上與玉謀先援永平,既至,高等望風棄輜重遁,玉從上追之,斬獲甚眾。玉言:大寧去此不遠,請移軍襲之,可免後顧。從之。遂從攻大寧,自辰至午,城破,斬其都指揮朱鑒,執都指揮房寬。下令安撫城中,頃刻而定。北平報李景隆兵圍城,遂旋師。玉請先攻其營,然後歸援,從之。徑搗景隆營,大戰三日,城中亦鼓噪出,表裡夾攻,景隆軍不支,大敗遁去。

  從攻廣昌、蔚州,進攻大同,悉下。諜報景隆收潰散卒,號百萬,且複至。玉言:兵貴神速,先事者勝。請往駐白溝河,以逸待勞,可必勝也。上命玉率眾馳往。駐三日,景隆兵至,玉以精騎馳擊之,斬馘無算。景隆複大敗,收餘卒退保濟南。乘勝追擊,圍其城,既而解圍。還攻滄州,獲其大將徐凱。進攻東昌,敵列陣決戰,上以數千騎繞出陣後。敵圍數匝,上以衝擊而出。玉不知上所在,突入敵陣大戰,連殺百數十人,玉亦被創而歿。十一月二十五日雲。春秋五十有八。

  上哭之慟。既旋師,諸將皆侍,語及東昌事,上曰:「勝負兵家常事,不足計。所恨艱難之際,失張玉良輔,吾至今寢不帖席,食不下嚥。隕涕不已。」諸將皆泣。上既正大統,行報功之典,顧侍臣曰:「張玉才備智勇,論靖難功當第一,惜其蚤歿。」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追封榮國公,諡忠顯。進封其三代考妣。

  仁宗皇帝在春宮,數與侍臣言:「張玉識見謀略,卓然老成,非諸將所及。且端方匡直之益,誠難得也。」既嗣位,加封河間王,改諡忠武,告於廟以配享。太宗親制祭王之文,有「秉義懷忠,一心為國。靖難之際,發謀奮勇,百戰當前,所向風靡。大功垂成,挺身陷陣,惟義所在,視死如歸。忠精貫於星日,功烈揚於竹帛」之褒。蓋王為人莊重果毅,涉獵書史,明其大義,而識慮高遠,治家禮法秩然。奉命行師,紀律嚴肅,與士卒同甘苦,未嘗妄戮一人。每語麾下曰:「為將當濺血戰袍,流芳汗簡。」蓋其殉國之志素定,古名將何過焉。

  配王氏,樞密院判執中之女,累封王夫人。

  子男三:長輔,起武功,累進奉天靖難推誠宣力輔運佐理武臣,特進光耀大夫、左柱國、英國公、太師、監修國史、知經筵事,功德茂碩,為國元臣;次輗,神策衛指揮使;次軏,錦衣衛指揮同知。女一,永樂中冊為貴妃。

  孫男六:長忠,授勳衛;次鑒,次瑾,次斌,次集。

  余陪太師公在史館經筵久,以余永樂、洪熙從臣,實聞二聖所嘗論王者應銘神道之碑,乃敘而銘之。銘曰:

  文皇奉天,中興邦國。桓桓忠武,奮起羽翼。
  帷幄密勿,長策深畫。上契淵衷,魚水之得。
  義旗肇舉,仗劍先驅。奪城九門,功其權輿。
  取薊遵化,如探穴雛。執其抗鋒,摧朽折枯。

  龍馭既南,大斾在前。連下雄鄭,遄奮常山。
  長河無險,鐵城不堅。撫降殲逆,德威並宣。
  決志敵愾,遑恤厥躬。精誠貫日,勁氣吐虹。
  聊城之鏖,發忽上沖。先軫戰旗,千載一忠。

  王勞在國,王績在史。王嗣象賢,益閎以偉。
  帶礪山河,廷有明誓。清廟陟配,逾千萬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