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明名臣琬琰錄 | 上頁 下頁 |
朱能神道碑 |
|
▼成國朱公東平武烈王神道碑銘(楊士奇) 天命仁聖,為下民主,必生文武材略恢傑弘偉之士為之輔翼,相與協力一心,靖暴亂,致治平,以建非常之功。夫肇創之績難矣,中興尤非易也。故前史贊勳臣,率以「肇創」、「中興」並言。若我太宗文皇帝龍興北藩,安社稷于將危,保皇業於永固,其功蓋又有難者。以一隅之眾,而應四方強盛之敵,靡堅不摧,靡剛不馴,固自天之所定,亦必有材略恢傑弘偉之佐,以效夫疏附先後、奔走禦侮之能,是以大功之成,勃然莫之能禦也。若時東平武烈王,其偉然特出者乎! 王姓朱,諱能,字士弘,世家鳳陽之懷遠。曾祖考某,妣某氏。祖考某,妣某氏。父亮,從太祖皇帝征伐有功,累升武毅將軍、燕山中護衛副千戶,謹持行,善撫士,有譽于時。母某氏。王生有令質,自少喜讀書,事父母至孝。洪武甲戌襲父職,事太宗皇帝于藩邸,小心慎恭,未嘗少懈,而撫恤下人,一如其父,甚為上所信任,朝夕侍不去側。「奉天靖難」之師初興,帷幄密議,惟河間忠武王與王預焉。時北平三司之交構造禍者,王與忠武建議,率麾下首擒之,遂奪城九門,撫綏城內外三日,人心大定。引兵攻薊州,禽其將都指揮馬宣等,遂取遵化、永平、密雲。 從上攻灤河。既還,從充雄縣,首破其東門,敵眾敗走,追及於月漾橋,執其總帥都督楊松、潘忠等。複追其餘眾於鄭州,斬獲不可勝計。乘勝長驅入真定,大敗長興侯耿炳文兵。時王獨與敢死士三十餘人追奔至滹沱河,炳文眾尚數萬,複列陣向王。王奮勇大呼,沖入敵陣,敵眾披靡,自相蹂躙,死者無算,棄甲來降者三千餘人。上大悅,賜書褒諭。 永平馳報汪陰侯吳高以遼東兵攻城急,王從上赴援,高遁去,王追及之,多所殺獲。遂從定大寧,戮其拒命,撫輯其眾而還。時曹國公李景隆率兵攻北平城,王從上至鄭村壩,與景隆兵遇,大戰敗之。 進攻其營,又敗之。景隆兵列營九門者,連敗之。城中亦出兵夾擊,景隆狼狽走。王從攻廣昌、蔚州、大同,次第悉下。景隆複收潰散之卒,號百萬來攻。上親摧之,王為前鋒,午至白溝河,敗其都指揮平安軍。及申,又與敵兵戰,大敗之。明日,王領左哨當前鋒,又大敗敵,盡克其砦。敵盡走保濟南,王率眾迫之,至鏵山,敵嚴兵列陣以待。王連破之,敵眾釋兵降者萬餘人。王以聞,上悉撫而縱之。蓋自是敵兵戴德,皆願來歸,無複鬥志。然上得之,即遣之不留。王從攻滄州,先破其東門,入城,斬首六萬餘級。敵震懼,遂獲其總帥徐凱。 進攻東昌,敵列陣決戰,上以數千騎出陣後,敵圍上數匝,王奮力翼上以出,進戰夾河,王為奇兵先鋒,大敗敵將盛庸兵,又敗平安兵於槁城,追奔至真定,戰其東門,斬首萬餘級,遂彰德及定州,剿西水寨。已而敗敵將李文於德州,遂克東阿東平,破汶上諸寨,設伏淝河,敗平安兵十萬餘。進戰小河,為敵所乘,稍卻。諸將遽請旋師,獨王力勸上行,曰:「用兵未必常勝,豈可因小挫輒自沮。項羽百戰百勝竟亡,漢高屢敗而終興,自殿下舉兵以來,克捷多矣。此小挫何足置意,但當以宗社為重,整兵前進耳。」 上撫掌歎曰:「爾言深合吾意。」遂行。至靈壁,敵盛兵迎戰,王先登陷陣,大敗之,生擒其副總兵陳暉、平安,參將馬溥、徐真及都指揮三十余人,獲馬二萬。敵眾死者屍蔽原野,降者數十萬人,悉縱遣之。進克泗州,渡淮,敗盛庸兵,遂克盱眙,下揚州。從上渡江,入京師。 內難平,諸王臣民推戴,上承大統。論靖難功,王居首,賜號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食祿三千五百石,子孫世襲,賜誥券。追封三代,考皆成國公,妣皆成國夫人。 永樂二年,命兼太子太傅。 四年,安南黎季犛弑其國主,毒虐下民,拒遏詔使,數諭不悛,遂發兵討罪。命王總兵,佩征夷大將軍印,率左右副將軍,左右參將及神機、橫海、驃騎、遊擊、鷹揚五將軍,兵八十萬討之。瀕行,上親送之龍江。師至廣西,上顧侍臣曰:「朕夜察天象,西帥有憂,其朱能乎?然能足辦斯事,朕第慮氣候非其所習耳。」踰旬訃聞,上震悼,輟視朝五日。一時同王從舉義者永康侯徐忠等十數人,皆入奉慰。上灑泣曰:「方艱難時,協心一力相濟,能其首也。且其素存心行事,皆應遠到,曷遽止此?」言已,益酸楚,左右皆流涕,莫敢仰視。蓋王至龍州嬰疾薨,十月初二日也,春秋三十有七。 上親為文祭之,宸衷悲愴,溢於言表,讀者皆為泣下。賻恤特厚,追封東平郡王,賜諡「武烈」,並加贈其三代皆王爵。仁宗皇帝臨禦,特詔王配享太宗廟廷,賜祭之文,尤極褒重,蓋當時元功之首也。 王頎然魁碩,勇力過人,器宇宏博,知識高遠,雍容端重,辭氣溫裕。廣坐群議,王折衷之,詞簡理當,無不心服。善馭將士,教訓撫恤,親若父子。紀律明肅,無敢踰越。每遇勁敵,大呼馳鬥,以一敵百,敵皆望風辟易。懷綏降附,恩惠周至。出謀制勝,靡有遺策。尤善用才,人卒歸心,雖古名將不過是也。葬昌平北澤山之原。 配王氏,屢封東平郡王夫人。子男若干,長男襲封成國公太子太保。孫男若干。 永樂初,某侍講禁林,凡軍國事,預陪廷議,恒與王接,知之有素。至是,太保公屬書神道之碑,敬敘而為銘。銘曰: 明聖之興,天實命之。必有名世,輔翼攸資。 文皇大聖,奉藩恭恪。天將啟之,內難奄作。 有不得已,義旗載揚。彬彬文武,風雲奮興。 于時東平,雄才弘略。夜寐夙興,密待惟幄。 刈違撫順,式宣德音。環城中外,有截一心。 金戈所向,漁陽風靡。永平不固,大寧傾圯。 複顧無虞,前驅翩翩。折朽雄鄭,摧堅中山。 益都追奔,滄州殲逆。鹹奮先登,電掃霆擊。 青齊既帖,踴躍而南。持志決往,宗社為心。 靈璧疾下,長淮飛渡。茫茫圻甸,有迓無拒。 大江無險,內難廓清。翼龍升禦,天開日明。 國有元良,遂兼儲傅。端肅之行,寬仁之度。 南交弗靖,奉命徂征。師未出疆,大星墮營。 天不愸遺,堂柱遽僕。帝聞衋傷,恤與隆厚。 忠存社稷,勳載簡編。偉哉嗣興,顯顯象賢。 河山有誓,追崇有詔。皇明萬年,永配清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